疫情催生的出口電商外貿紅利經過長達兩年的上漲之后,波峰見頂,現在開始進入波谷,就如同股市一樣,有牛市就一定會有熊市。
目前,跨境物流行業正在由過去兩年的牛市開始走向熊市。那么在熊市階段,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企業該如何應對?
1、2022前半年,大概率不會迎來旺季
按照往年的經驗,每年3月-4月是FBA海運備貨的狂潮。因為大量的亞馬遜賣家為了參加每年6月底左右的亞馬遜會員日大促,都會選擇提前兩個月將貨物通過海運的方式備貨到境外的FBA倉庫。
但如今5月即將到來,行業至今未看到FBA海運出貨狂潮,大家更多面臨的是找貨、缺貨等難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今年亞馬遜賣家對于會員日的銷售并沒有很好的預期,大部分采取了謹慎備貨的策略。
另外,2021年亞馬遜封店潮使得很多老店鋪被關閉,剛建立的新店鋪還未擁有很好的銷量表現,訂單增長緩慢,這也是導致目前沒有出現大量FBA備貨的一個原因。
除了FBA,專線小包、海外倉等企業目前也都處于缺貨狀態,有些海外倉企業甚至開始采取送頭程或者免倉租的方法試圖來盤活海外閑置的倉儲資源。
2022年的旺季大概率會從9月份開始,即傳統的外貿旺季。所以,在9月份之前,行業的所有企業都將會面臨淡季,企業需要根據行情去做一些策略的調整。
2、減少業務性、戰略性、項目性虧損
在2022年春節前后,有些企業和航運公司、航空公司簽約,獲得了一些柜子和艙位資源,但簽約的價格,基本上都是航運公司和航空公司基于過去2年疫情對市場的預期判斷,從而給出的定價。
例如,與航空公司簽約歐洲航線,成本價大概在30-40元/公斤左右,美國航線簽約成本價至少都需要50-60元/公斤;而與航運公司簽約,基本上歐美航線的普船柜子一個都達到了7000-8000美金,快船柜子普遍上萬美金。
但是,這些上游合約價格對于今年第一季度甚至是前半年都缺貨的貨代企業而言,是需要虧錢去完成合約貨量任務的。
因此,企業應該盡量減少業務性、戰略性、項目性虧損,理性評估與上游運力端企業簽約價格以及貨量條款,避免階段性虧損的擴大。
3、大企業“瘦身”,小企業適當“躺平”
過去兩年,得益于“疫情紅利”,行業內很多小企業已經變成了“大企業”,開設了很多分支機構、擴充團隊規模,加碼海外基建,并購下游企業等,所以目前每月的固定成本支出都是比較大的。
現階段,大型企業應該主動降本增效,刀刃向內推動組織變革,優化人才結構,更加注重結果導向。企業人多并不代表人效高、產出高,大型企業應該適當“瘦身”,進行組織內部的優化變革。
目前跨境物流市場上小企業也比較多,小企業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疫情期間依靠倒賣運力資源賺取利潤的企業。
2022年前半年,企業想要利用倒賣運力資源獲取利潤的空間的機會變小。如果企業人員不多,可以選擇適當“躺平”,策略應該是少折騰,保存實力,或許到了后半年旺季,資源和運力又會重新派上用場。
第二種是做直客生意,沒有太多資源的企業。這時候就沒有太多的資本去選擇“躺平”。行業內卷,“剩”者為王,盡量保持公司合理的現金流,熬到后半年或者9月份后,期待市場行情的階段性轉折。
4、行業迎來整合并購黃金窗口期
無論行業處于淡季還是旺季,都會有人賺錢。而在過去疫情兩年,行業里不少企業都賺取了不錯的利潤。如今恰好處于行業階段性紅利的退潮期,很多企業的估值應該會逐步回歸到比較合理的水平。
疫情期間的高額利潤和收入使得不少企業對自己預期過高,錯誤地將“賺錢效應”等同于“賺錢能力”。疫情期間依靠信息資源不對稱賺取的快錢,并不代表企業具有長期賺錢的能力,這完全是兩個概念。
因此,經過2022年前半年的疫情、經濟以及行業行情的大反轉,很多企業開始逐步清醒,對于自身團隊的核心能力、公司的核心資源都開始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
在這樣的背景下,接下來的1-2年,行業整合并購的窗口期將會逐步到來,企業整合并購事件將會不斷增多。
在疫情期間獲利頗豐的企業,可以開始逐步通過整合并購的方式將之前企業不擅長的板塊、而又想去做的一些業務環節,通過整合并購的方式加以完善。
5、大企業跑馬圈地、小企業垂直深耕
基于行業整合并購窗口期的到來,一些有實力、有資本的大型企業會開始跑馬圈地,在行業的核心節點通過整合并購的方式卡位核心資源。
小型企業垂直深耕細分專業領域,將保持適度規模,穩健經營放在首位。當客戶群體不出現問題,團隊規模適中,人效比較高,現金流健康,則有望長期發展。
6、對行業發展大勢保持長期看好
盡管在國內的跨境電商和物流領域,疫情所帶來的階段性紅利正在逐步退卻,但是跨境電商和物流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依然在逐步的發展。
由于國外很多國家的網絡、支付、物流等基礎設施存在巨大差異,以及新平臺的不斷涌現,跨境電商以及跨境物流的紅利在未來幾年依然會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國家、區域、平臺不斷涌現。
跨境物流的鏈條長、市場廣,任何國際形勢、政經格局、產業政策等因素的演變,都會給這個行業帶來一些階段性、區域性的紅利。
因此,大家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不用太過于悲觀,跨境電商和物流行業的紅利,在未來5-10年依然是長期看好的態勢。短期內,企業要做的是考慮如何穩健發展的問題。
從長遠來看,企業需要練好團隊專業能力建設的內功,進行長期性的資源戰略投入布局,為未來的長久發展打下堅固基礎。
忙時抓生產,閑時大練兵,企業的核心管理層對于團隊發展要有更加清晰地認知。當選擇圍繞未來5-10年的行業發展機會進行長遠戰略布局,才不會因為目前短期內行業的階段性紅利退潮感到悲觀和沮喪。
放眼未來,保持對行業的長期看好,方可理性面對當下的一時得失!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039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57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0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4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56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23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24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499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6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49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