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分享了《企業供應鏈物流需求響應能力提升思路與參考模型》的文章,里面分享了一個提升企業供應鏈物流需求相應能力的參考模型,本文將繼續列舉這篇文章中訂單處理、倉儲作業、運輸作業三個維度提升需求響應能力時要分別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方便管理人員與規劃人員尋找相對應的物流優化策略,供參考。”
(參照結構與關鍵性問題圖)
在訂單處理維度主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在于如何減少“補貨”等待時間,在我們所列舉的場景案例中,訂單處理維度主要側重在供應鏈庫存問題上,同時庫存又與企業倉儲物流關系密切。從很多企業實踐來看,庫存不準確是導致補貨等待時間較長的原因。庫存管理優化一向是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經典的大命題,本文在此不做過多探討。僅從物流管理角度出發,從庫存與倉儲的關聯來看,借助信息化手段來解決倉儲物流部分所涉及到的庫存不準確是有效的手段,能夠有效地解決補貨等待問題。除此之外,例如優化訂單處理方式,將集中處理訂單的方式改為按照多個批次的處理的方式也是解決補貨等待問題的有效優化策略。
在縮短倉儲作業周期維度上,解決倉儲作業瓶頸是關鍵性問題。倉儲作業中卸貨、理貨、分揀、上架等任何一個環節如果能夠提升1個小時,那么整體作業周期將能減少很大一部分。因此,如何尋找倉儲作業中的瓶頸并進行整體的優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對倉儲生產力進行評估和分析是尋找并解決倉儲作業瓶頸的策略之一。從作業環境、資源利用率和投入產出三個維度可以設置一系列的倉儲生產力指標,借助指標對倉儲作業進行評估與分析,找出作業瓶頸并進行優化。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從業務流程將資源利用率再繼續拆解到不同的業務流程中(例如:卸貨、理貨、檢驗,......,出庫集貨、裝車)。再將這些指標進一步從崗位的維度與指標進行關聯,不同的業務場景對物流組織結構的劃分可能不同,如我們將崗位劃分為來料管理組、存儲管理組、出庫管理組和發運管理組,那么不同的班組或者部門需要拆分到不同指標進行評估。
(倉儲生產力評估指標模型參考圖)
從大的角度來看,在縮短運輸作業周期維度上優化物流網絡結構是關鍵性問題,但物流網絡結構的整體優化涉及的層面較廣,要考慮的因素較多,且在很多層面需要物流部門與供應鏈部門進行協同。本文所列舉的物流網絡優化問題是從一個局部且具備基礎性的角度進行舉例,即:通過解決“超期”訂單來進行網絡時效的優化。
無論是從大的層面來動企業的供應鏈物流網絡結構,還是在局部進行網絡時效的優化,其中企業最終各個訂單要在網絡中進行如何分配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因此本文在縮短運輸作業周期維度上提出的一個解決思路是通過拆解訂單來進行時效的提升,具體來說是先對企業物流網絡中的訂單進行分析,找出正常訂單和延期的訂單,再分別針對正常訂單和延期訂單來分析城市分布,找出企業物流網絡結構中高時效城市和低時效分布的分布特征,繼續進行問題路線、費率等的層層分析與解構,從而制定出具體的業務策略。
(物流網絡特征分析示意圖)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4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6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41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34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4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46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25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