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國際物流產業數字化發展報告》,報告說超七成被調研對象認為五年內就能實現國際物流數字化的廣泛滲透。
竟不知怎么理解這名話。原因有,
一是不知大家是怎么理解數字化(我的理解見我之前文章《貨代行業的信息化、數字化》);
二是廣泛滲透到底是量化多少,我覺得是從國內到國外端到端的物流數字化,至少80%以上才算滲透吧。
我的觀點, 五年內是不可能實現國際物流數字化的廣泛滲透,實現國際物流國內段數字化都要五年以上。
我理解的國際物流數字化一個場景:從進口商查價、下單從貨物交付全線上化;貨物從國內到國外全線上操作、線上全程跟蹤監控;系統智能識別各種單據數據,自動提交各種數據,自動生成、確認單據,自動調度任務,線上對賬,線上付款;而作為貨代操作只需要盯著各種面板、各項數據指標、協調處理各種異常。
想想我們達到這一步還有多遠?
國際物流涉及眾多環節:工廠、貿易商、貨代、拖車、報關、海關、碼頭、國際承運商、國外海關、國外貨代、國外拖車、國外貿易商等;
國內海關碼頭的數字化是走在世界前列。以前紙質窗口報關,現在單一窗口線上無紙化報關;碼頭自動智能作業;
國內拖車雖說都裝有北斗/GPS設備,但數據難做到統一。
國內貨代基本上都有業務操作系統,但僅限數據記錄、單證打?。挥衅惹邢驍底只嵘男枨蟆?/p>
國內工廠/貿易商與國內貨代一樣,受益于整個國內軟件信息發展,普及業務操作系統。
國內的信息化程序還是相比較高,主要問題在于各自信息孤島;要實現國際物流的國內段數字化,應當連接、開放。
再說說國際承運商,尤其是國際船公司,是整個國際物流的核心節點!價格不透明、不保艙,又如何發展在線訂艙?!
雖然說它們也在不斷的改進系統,可這個規則不改變,也只是提升點服務體驗罷了。
國外,除了歐美,大部分國家信息化還很落后,甚至連作業系統都沒有,存粹的人工作業。
說回貨代,作為國際物流操作主體,對比前5年與現今的作業方式,有了多少改變嗎?!
不排除幾家頭部貨代通過自身科技實現內部部分業務數字化,但對外賦能,也剛剛開始。大部分貨代還是傳統操作方式。
一入貨代深似海,一年復一年,此期無限訂拖報。
這是當前貨代人最真實的自嘲。
貨代客戶:要快,要確定,各種要求;
貨代員工:保姆式服務客戶,面對客戶各種無理要求抓頭撓耳;
貨代老板:運費漲價、員工要漲工資,招人難,客戶不理解,柜又被甩了;
貨代數字化勢在必行;
數字化加強客戶線上化,與客戶實時互通,增加客戶服務體驗
數字化利用OCR、RPA技術減少員工重復勞動
數字化重塑貨代業務方式,貨代從以操作為主向以咨詢、方案制定、異常處理轉變
作為貨代老板,首要轉變思維;
將IT作為常規人才部門配置,傳統是銷售、商務、操作、財務,行政人事;
IT融于業務,業務融于IT;
IT積極為業務賦能,IT提供技術、工具、數據賦能;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9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6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67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777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98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4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18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4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