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新區新聞辦介紹,2021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70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8%,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詳見↓
集裝箱吞吐量的增長,與跨境貿易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息息相關。日前,上海外高橋四期碼頭完成了首票國際中轉集拼實貨試點業務。規模化運作后,將有利于國際采購、分撥配送等高附加值物流增值服務向上海港集聚,推進上海港向港口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轉變。
相較原先繞道中轉港相比,如果依托上海港進行國際中轉集拼,上海乃至長三角區域的物流、進出口企業可以大幅節省轉運時間和成本。
同時,上海海關積極推動中轉集拼業務試點,探索設立國際中轉集拼中心,試點研究應用安全智能鎖、電子圍欄等技術,打造物聯平臺,實現企業倉庫管理系統與海關系統聯網,應用高清監控系統對中轉集拼作業區域實施全程可視化管理,為中轉集拼業務試點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監管服務。
當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正從“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邁進。作為長江水道最重要的港口,上海承擔了絕大多數長江經濟帶外貿貨物中轉業務,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長江經濟帶相互連接的江海聯運重要節點。
2021年,上海海關與南京海關、合肥海關、杭州海關等長三角直屬海關拓展“聯動接卸”海關監管模式,將其他港口作為上海洋山港接卸地,實施“聯動接卸、視同一港”整體監管,實現進出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目前,洋山已經與江蘇太倉港、安徽蕪湖港、浙江獨山港和安吉港等形成了常態化聯動接卸工作模式,實現分批次推廣到長三角蘇浙皖三省的目標。未來,還將按計劃推廣到大豐、蘇州高新、張家港、揚州等沿江沿海港口。
據統計,洋山—蕪湖港“聯動接卸”模式全程運輸時間平均約48小時,相較于其他模式節省近一半時間。據貨主測算,相較于傳統的水水中轉模式,“聯動接卸”模式出口每標箱可節約物流成本400元,進口每標箱可節約200元,企業得以享受實實在在的紅利。2021年,通過聯動接卸模式共完成出口27.1萬標箱,進口2.2萬標箱,上海港的航運樞紐地位進一步凸顯。
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387 閱讀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264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785 閱讀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711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1677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548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424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1397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37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112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