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張集團是河南乃至全國知名的零售企業,近年來不斷擴大零售版圖,著力打造全生態供應鏈體系,持續投資進行物流系統升級;通過攜手德馬泰克建設AS/RS托盤立體冷庫,使其物流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大張集團是河南乃至全國知名的零售企業
經過多年發展與整合,我國零售市場呈現多元化格局,既有國際化發展的連鎖企業,也有全國布局的本土零售巨頭,而數量最多的是以區域化發展為主的連鎖品牌。
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區域化連鎖企業正以其自身的優勢,成為我國零售市場的主力軍,不僅在與國內外零售巨頭的競爭中不落下風,甚至成為新零售變革、創新的重要示范引領者??偛课挥诤幽下尻柕拇髲埣瘓F,就是區域零售品牌逆襲成長的典型代表之一。
起步于1992年的大張集團,從批發部起家,一步步建立起綜合超市、標準超市、生鮮超市、百貨商場、購物中心、便利店等多種業態組合,成為區域零售市場上最具實力與潛力的品牌之一。
在董事長張國賢的帶領之下,大張集團成功躋身全國連鎖百強和河南連鎖十強,旗下擁有“大張”“盛德美”“長申”等多個經營品牌和“真求美”“行深”等文化品牌;如今不僅是豫西地區最大的零售連鎖企業,而且隨著不斷擴大零售版圖,已將業務延伸到江蘇、江西,在全國范圍內擁有90多家商業網點。
創業30年,張國賢對于中國零售市場有著深入觀察,對于企業經營、責任擔當、競合之道也有自己獨特的體會。作為區域零售品牌,大張集團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并不斷開疆拓土,也正得益于此。
1.深挖顧客需求
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和日益加劇的競爭,張國賢認為,區域零售商需要在堅守本心的基礎上不斷尋求突破、深挖顧客需求,以求持續為顧客提供優質商品與服務。為此,大張集團以“保障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和生活真便利”為使命,堅持“貨真、貨全、貨鮮、貨廉”的商品理念,努力做到“同樣的質量價格更低、同樣的價格質量更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求,也自然贏得了越來越多顧客的信賴。
2.強化發展能力
大張集團善于學習領先企業的經驗,做到取長補短。通過不斷總結與實踐,張國賢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概括為三方面:自營能力、調整能力、控制能力。其中,自營能力是企業掌握發展命脈、服務質量體系的基礎;調整能力反映對市場的預見性和適應性,只有適者才能生存;控制能力包括企業實力在內的市場操控能力和內部管理能力,無論是成本的降低、供應商的支持,還是社會關系的構建等,都有賴于控制能力的強化。
3.塑造文化理念
文化理念建設是大張集團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在張國賢看來,技術可以學習與借用,而真正競爭的核心在于文化理念。多年來,大張集團建立起“六大和諧”的和諧文化,包括顧客滿意、員工滿意、合作商滿意、政府滿意、社會滿意、公司滿意。在大張集團的企業文化中,要不讓老實人吃虧,要為他人著想,要具有承擔責任的主人翁意識,要在經營服務中始終以顧客為核心。張國賢相信,用成熟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管理技術打造團隊,可以讓企業走的更穩更遠。
4.助力抗擊疫情
長期以來,大張集團努力為顧客提供優質生活的保障與便利,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后,大張集團加大商品儲備、投放力度及生產量,確保市場供應及時充足、物價平穩,承擔起保障生活必需品持續穩定供應的重任。
通過現代化物流體系,大張集團努力為顧客提供優質生活的保障與便利
疫情發生后顧客需求量猛然加大,各門店的報貨量劇增,大張集團的供應鏈體系發揮出重要作用。多年來,他們打造了一套完善、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去掉中間商,直接從廠家和生產基地拿貨,配合強大的物流體系、冷鏈系統,將保鮮品快速配送到店,在控制成本的同時保證商品品質。
在采購環節,依托與眾多基地、廠家達成的長期良好戰略合作關系,只要有貨源,業務員就能隨時隨地進行調配,從源頭上保證商品正常供應。在物流環節,大張集團旗下各門店的所有商品均由大張物流統一配送,面對突然增加的需求量,大張現代化物流園內的常溫配送中心、生鮮加工配送中心以及近300臺配送車輛全力運轉,保障將24小時不間斷生產的民生食品運向各門店,及時供應百姓餐桌。
5.承擔社會責任
不僅是疫情期間,大張集團在保障民生方面一直在積極行動,如平抑物價、戰略儲備、吸納就業等等。其中,在助力扶貧方面,努力打通供需兩端,與政府相關部門聯合開展消費扶貧活動,在大張超市設立“農產品扶貧專區”,將來自貧困地區的果蔬產品每天源源不斷供應到百姓餐桌。大張集團還積極響應商務部“農超對接”政策,是商務部認定的“農超對接”示范基地,將國家重點扶貧縣納入重點合作對象,直接帶動農民創收。
面對農產品儲存難、運輸難、農民豐產不豐收等難題,大張集團也在積極尋找對策,為此投資啟動建設集冷鏈物流、中央廚房、批發于一體的現代化物流體系,從產地采摘后,可直接將農產品冷鏈運輸到冷倉庫進行存儲、深加工,進而有效解決農產品流通中的各種瓶頸問題。
此外,大張集團還結合現代化物流體系規劃建立批發倉,集中收購周圍農民家庭富余的、閑散的、小規模種植的農產品,向小商小販直接批發,有效整合眾多沒有規模和組織的閑散農產品資源,同時幫助小商小販解決貨源問題,為百姓帶來實際效益。
面對線上線下的各方面沖擊,實體零售企業需要在供應鏈整合和流通模式優化上加大力度。多年來,大張集團積極尋求突破,不斷強化供應鏈體系和物流系統建設,從而為業務高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1.優化內外供應鏈
早在2002年,大張集團就與許昌胖東來、南陽萬德隆、信陽西亞成立四方聯采公司,面向全國采購,實現全省配送。此后,大張集團又與眾多區域連鎖企業組建自愿連鎖組織“保亭會”,致力于推動各方在供應鏈與產業鏈方面的深度合作。
在內部供應鏈建設方面,早在2001年當大多數零售企業還在依賴批發商或代理商拿貨時,大張集團就開始走到源頭廠家,去掉中間商,打通商品供貨渠道,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讓利于顧客。特別是米面糧油、肉蛋菜水果更是會精挑細選廠家和基地,確保商品豐富、性價比高,且能夠快速供應。
2.打造“N+1模式”
作為供應鏈中的必要一環,倉儲、配送等物流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尤其隨著商業網絡拓展和渠道下沉、商品種類和附加服務項目增多,需要更強大的物流系統作為支撐。對此,張國賢早有意識,很多年前就提出“N+1模式”,即:一個配送中心,覆蓋N個門店。并且,配送中心與門店的距離不超過200公里,配送3個小時可達,從而使商品缺貨率、果蔬鮮度、物流成本、經營成本等各方面實現可控,使門店的品質、形象、服務得到保障。近三十年來,大張集團以此模式為依托,不僅使商業網絡遍布洛陽市區和郊縣,并延伸至焦作、濟源、三門峽等等,而且在開辟蘇州、鎮江、無錫、南昌等長三角地區市場的過程中也發揮出重要作用。
3.物流配送中心迭代升級
隨著業務增長和需求變化,物流配送中心的規模和功能也在迭代升級。據大張集團方面介紹,最初物流設施十分簡陋,直到2002年開始建立第一代配送中心,引入立體貨架和叉車,逐步規范化發展。
隨后經歷多次擴建,2009年在原有2萬平方米配送中心基礎上新建7700平方米的生鮮配送中心,可提供完善的生鮮分揀、安全檢測、冷藏冷凍及批發配送,這可視為第二代配送中心。
2010年位于洛陽澗西區的大張現代化物流園啟動建設,分為常溫配送中心、生鮮加工配送中心、食品加工廠和食品檢測中心等。其中,常溫配送中心在2012年建成,擁有現代化的物流倉儲設施,年配送能力100萬噸,能夠滿足大張集團在洛陽、鄭州、漯河、三門峽、焦作、濟源等周邊地區門店的常溫商品配送及洛陽市應急物資儲備;生鮮加工配送中心在2014年建成,集冷藏冷庫儲存、農產品分揀配送、中央廚房、豆制品及中、西式面點加工配送于一體,設計年配送能力50萬噸,年生產加工能力10萬噸。同時,大張集團還組建起300多臺車的運輸車隊,其中的50多臺冷藏冷凍車可實現低溫奶制品、冷藏冷凍制品、生產加工食品等全程冷鏈冷藏配送。
作為豫西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集倉儲、配送、食品加工、生產于一體的現代化物流產業園,大張現代化物流園在進一步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以及困難時期配合政府平抑市場物價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經過10多年快速發展,大張集團的供應鏈和物流配送體系初步建成,其配送中心也升級到第三代。
近年來,為讓消費者能夠購買到安全放心且健康的商品,大張集團加大豆腐、面條、饅頭等食品的加工體系建設,并重點打造冷鏈倉儲和配送能力,保障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和生活便利。為此,2020年大張集團再投巨資建設占地135畝的冷鏈物流及食品生產園,并聯手國際領先的物流系統集成商德馬泰克打造AS/RS托盤立體冷庫項目,使其第四代物流配送中心實現由自動化向智能化的跨越。
大張集團攜手德馬泰克打造智能冷庫項目
全新的大張冷鏈物流及食品生產園位于洛陽市宜陽縣產業集聚區,根據規劃該項目占地135畝,總建筑面積14.47萬平方米,總投資10.2億元,將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3.2億元,將建設冷鏈倉儲配送中心、生產加工中心、研發中心等設施;二期投資7億元,將建設冷庫、生產輔助用房等設施。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冷藏冷凍商品3萬噸,年冷鏈配送能力達100萬噸,年產肉制品、西式面點、中式面點、豆制品等20萬噸。
1.新冷庫概況
如今,一期項目的冷鏈倉儲配送中心等主體已正式投入使用。據透露,一期規劃設計的冷鏈儲存貨位約30000個托盤貨位,包括冷庫內2.85萬個和預冷庫2000多個;冷庫項目共分成三個區域,分別命名為一號庫、二號庫和三號庫。其中,一號庫是冷藏庫,溫度區間為0℃~5℃,主要用于梨、紅棗等生鮮品的保鮮;二號庫的溫度區間是-2℃~0℃,平均溫度約-1.5℃,目前庫內存放的是蘋果,因處于冰溫的狀態下可以抑制呼吸;三號庫是冷凍庫,溫度控制在-20℃~-18℃,主要用于存放凍品類貨物。
根據項目需求和功能定位,不需要在庫內進行復雜的拆零和分揀,貨物都以整托盤形式存放與出入庫。因此,德馬泰克為其專門設計了AS/RS托盤立體庫存儲形式,提供的設備與系統主要包括3巷道冷鮮庫堆垛機、1巷道兼容冷鮮和冷凍庫堆垛機、4巷道冷凍庫堆垛機,由于以上堆垛機設備都采用特殊設計的冷庫,可滿足冷庫環境運行,保證收發貨的正常運行。庫外還配有2套出入庫托盤輸送系統、2臺自動纏繞膜設備,從而最大程度上減少人員的使用,并且保證貨物不松散變形,提高存儲的安全性。
2.項目亮點
大張集團在選擇各類設備時,看重的因素主要有安全性、實用性、易用性、耐用性、美觀性等等。此次選用德馬泰克的自動化物流設備與系統,大張集團方面表示是綜合比較的結果,并且最終效果也令人滿意,不僅使冷鏈物流運作更加高效,而且避免人員頻繁進出,使食品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總體來看,該項目在規劃設計中的亮點頗多,在業內極具代表性。
(1)智能運行
智能化是該項目的最大亮點。該園區的冷鏈倉儲配送中心以技術領先的全自動立體無人倉為標準建設,擁有30000個標準托盤倉位,多個溫控區間自動控制調節,不僅配備有自動化堆垛機、輸送系統和纏繞包裝系統等智能化物流設備,而且在軟件系統方面可實現門店ERP自動補貨系統、倉儲管理系統WMS、設備管理系統WCS等與各個設備系統的對接,能夠更好地進行管理與優化,智能化水平在全國領先。
(2)超高設計
在新冷庫內,采用AS/RS托盤立體庫可存儲高達1噸的貨物,存儲高度達33米,可大大利用上層空間,節約總體占地面積。大張集團表示,在選用堆垛機還是穿梭車上曾進行過反復衡量,考慮到零售商品類型多、SKU數量多、時效性高等特點,最終還是選擇了堆垛機。然而,國內的堆垛機立庫一般都是24米以內,況且還需要能夠在-20℃~-18℃的冷庫內運行,最終經過幾輪篩選,綜合考慮設備穩定性、技術先進性等因素才選擇了德馬泰克的超高堆垛機系統。
業領先的33米AS/RS托盤立體冷庫
(3)高效穩定
據大張集團透露,AS/RS托盤立體冷庫系統自今年試運行以來,整體一直比較穩定,幾乎是0差錯,準確率非常高。新系統投入使用后,庫內的員工數量大大減少,現在只有30多個員工。更重要的是,在原來的操作模式下,從卸貨開始,碼盤、平移、上架、下架等環節都需要由人來完成,而現在只有裝卸碼盤和信息的確認錄入環節需要。他們相信,隨著操作運行更加熟練,人員數量還會進一步減少,效率也會有所提升。
(4)保障員工健康
在傳統冷庫的低溫陰冷環境中,人員難免會遇到健康問題,尤其在-20℃~-18℃的冷凍庫中更是難以堅持長時間工作。通過引入AS/RS托盤立體冷庫系統,將員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而且不用遭受低溫的侵害。同樣出于員工健康的考慮,大張集團提出自動化物流系統運行的噪音不得超過60分貝,德馬泰克為此進行了針對性的設計與噪音控制。
(5)合力之作
大張集團董事長張國賢總是強調,設備要選最好的,要考慮到設備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在大張冷鏈物流及食品生產園的規劃建設中,瞄準的都是“國內國際領先”的供應商,最終采用的全是業內頂尖的設備,如德馬泰克的物流設備、松下冷機系統(大連)有限公司的制冷系統、晶雪的庫板、闊福的冷庫門等等??梢哉f,是各方合力才使這一具有業界代表性的項目落地完成。
大張集團董事長張國賢
大張集團此次投資進行冷鏈物流及食品生產園建設,既著眼于當下,也是在為未來發展蓄力。
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大張集團近年積極去掉中間環節、實現精準供貨,通過“產地直采—分倉配送—門店銷售”的物流系統、自主生產加工及大數據的運用,打造大張實業全生態供應鏈體系。
通過與德馬泰克攜手打造智能冷鏈新項目,不僅有助于大張集團自身供應鏈和物流運作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而且因為冷庫選址靠近田間地頭,可以為周邊地區提供集冷凍加工、冷凍貯藏、冷藏運輸及配送等多項功能的專業化、規范化、高效率的冷鏈物流服務,在帶動當地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解決農戶豐產不豐收問題的同時,也能在必要時配合政府平抑市場物價,在快速應急、救災減災等困難時期下發揮重要作用。
伴隨商業網點的增長和覆蓋區域的拓展,物流系統建設的腳步不會停下。據透露,大張集團今后在洛陽還將建設新的冷庫項目,同時正謀劃在鄭州再建新的物流配送中心,位于長三角地區的物流配送中心也在規劃選址當中。三中心同時運行的局面,或將在未來五年以內得以實現。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38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5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3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34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40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25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39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