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海關總署獲悉,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701項約束性義務中,海關總署單獨或共同作為負責部門的共計174項,占比24.8%,目前已全面做好實施準備工作。
據海關總署介紹,RCEP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成員有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5國以及東盟10國,15個成員國總人口、經濟體量、貿易總額均占全球總量約30%。2020年,中國對其他14個RCEP成員國進出口總值10.22萬億元人民幣,占中國同期進出口總值的31.7%。今年1-11月,中國對RCEP其他14個成員國進出口總值10.96萬億元,占中國外貿總值的31%。
目前,海關總署已全面做好RCEP實施準備工作。
在原產地規則和關稅減讓方面,海關總署聚焦RCEP原產地規則和關稅減讓在實施中可能出現的難點、痛點問題,按照“能快則快”原則,扎實完成38項具體任務,包括按照強化監管、優化服務、對標國際最高標準的原則,出臺“RCEP項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管理辦法”“經核準出口商管理辦法”2部規章以及配套的4項規范性文件;優化享惠貨物的申報模式和報關單結構,確保全面實施原產地規則和協定稅率,實現簽證數據與通關數據共享應用等。
在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方面,海關總署聚焦RCEP貿易便利化各項規則,持續優化通關流程、提升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如持續推動精簡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截至目前,進出口環節需要核驗的監管證件已從2018年的86種精簡至41種,減少了52.3%。
在動植物檢疫和食品安全、進出口商品檢驗方面,海關總署還利用中國與RCEP成員在動植物檢疫領域合作方面互補性強的優勢,全面梳理進境農產品準入機制,推動中國優質農產品出口;加強與RCEP成員的動植物疫情信息共享等。
2021年11月2日,RCEP保管機構東盟秘書處發布通知,宣布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等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4個非東盟成員國已向東盟秘書長正式提交核準書,達到協定生效門檻。根據協定規定,RCEP將于2022年1月1日對上述十國開始生效。申請人可向中國貿促會及其地方簽證機構申請簽發RCEP項下原產地證書。為使廣大進出口企業更好地了解和運用RCEP原產地規則,
我們推出“RCEP原產地規則”解讀與案例應用專欄,本期請看“累積規則”篇。
一、除本協定另有規定外,符合第三章第二條(原產貨物)規定的原產地要求且在另一締約方用作生產另一貨物或材料的材料,應當視為原產于對制成品或材料進行加工或處理的締約方。
二、締約方應當自本協定對所有簽署國生效之日起審議本條。本項審議將考慮將第一款中累積的適用范圍擴大到各締約方內的所有生產和貨物增值。除締約方另有共識外,締約方應當自開始之日起五年內結束審議。
累積規則允許自由貿易協定的成員國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原產于其他成員國的投入品,最終產品仍然可以獲得原產資格。累積規則在生產過程中賦予生產企業更多選擇機會,可以選擇其他協定國原產的投入品而不失去最終產品的原產資格。從這種意義上說,累積規則拓展了原產產品的定義,使得自貿區成員國之間可以更為靈活地發展經濟關系,鼓勵了自貿區成員國使用區內的投入品和在區內進行生產和加工,促進了區內經濟融合。
根據累積規則,我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產于RCEP協定其他成員國的原材料、零部件或中間產品被視為中國原產,而不被視為“進口”或者“非原產”。
某企業生產嬰兒紙尿褲(HS: 9619.00)并出口東盟國家。企業擬在RCEP協定生效后利用該協定。企業選擇適用上述協定的特定原產地規則中的“RVC40”規則,即區域價值成分達到40%。產品物料明細如下:
本案例展現了累積規則給RCEP成員國生產商帶來的便利。如果沒有累積規則,該產品中的韓國、中國香港和澳大利亞原產材料均為非原產材料,在適用區域價值成分規則時需要予以扣除。在累積規則下,由于韓國和澳大利亞均為協定成員國,因此在中國生產過程中,原產于上述兩國的材料也被視為中國原產。此時,中國生產商的產品將更容易滿足區域價值百分比。這將鼓勵中國生產商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盡可能從RCEP協定區域內采購原產材料或者中間產品。
如何理解RCEP協定原產地規則第四條(累積規則)第二款?
現行RCEP協定原產地規則第四條(累積規則)第一款所設定的累積規則,以原材料為原產材料作為參與累積的前提條件,這種累積規則被稱為部分累積規則。原產地規則第四條(累積規則)第二款中所指“累積的適用范圍擴大到各締約方內的所有生產和貨物增值”為另一種累積模式:完全累積。該種累積模式較部分累積更為自由,不以“參與累積必須為原產”為前提條件,在這一模式下,任何在RCEP區域內發生的生產和增值均可以被累積。
采用一個簡單的案例說明兩種累積規則的區別:非原產材料M(價值100美元)在A國生產后增值30美元成為中間產品M1,在B國繼續生產增值30美元成為中間產品M2,在C國繼續生產增值30美元,成為成品P,假定采用區域價值成分規則判定原產。
情形1
如采用現行的累積規則,M1和M2需要滿足RVC40%規則方能進行累積。
RVC=(130-100)/100=30%。因此M1為非原產。
同理可得:
M2為非原產(RVC=(160-130)/160 = 18.75%);
P為非原產(RVC=(190-160)/190 = 15.78%)
情形2
如采用未來的完全累積規則,在A、B和C國的增值均可以進行累積,P為原產(RVC=(30+30+30)/190 = 47.37%)。
企業可以借助RCEP累積規則,在RCEP締約方內拓展產品原料和零部件的采購渠道,優先選擇締約方的進口原料和零部件,提升采購靈活性。特別是中日之間首次建立自貿關系,企業可以借助累積規則,靈活使用日本原產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間產品等,發揮比較優勢,深度融合產業鏈。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796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47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981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1971 閱讀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816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3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585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1558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47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119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