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有百萬騎手,仍要投入巨大成本研發無人機來送外賣,很多人不理解,包括內部員工。
美團發力無人機時已經錯過風口。2017 年,美團內部啟動了無人機配送服務的探索。而后來加入美團并負責無人機業務的毛一年,當時還處在創業迷茫階段。
毛一年 2015 年從工作 9 年的高通離職后,回國創業做消費級無人機。他的清華本科同學、美團創始人王興很是支持,還特地為他引薦了不少投資人。
但親身創業之后,毛一年卻逐漸產生困惑,雖然有了很多前沿技術的儲備,但對公司如何創造商業價值,一直沒想清楚。
另一邊,「鼓動」他在這個方向創業的王興卻十分清楚無人機能給美團帶來什么。在與王興和王慧文討論后,雙方一拍即合——「找到了做無人機的意義」。2018 年底,毛一年帶著團隊加入美團,開始負責美團的無人機業務,從無人機、自動化機場到調度系統,核心組件全部自研。
「研發全自動化的系統去調度大量無人機送外賣,技術難度相當于在無人機領域攀登一座珠峰」,毛一年形容。
一位放棄了做低空物流的無人機同行表示,「這件事風險很大,只要有一個投訴,可能就會遭遇禁飛,就 game over 了?!?/p>
這是一項投入極高、且 10 年之內可能不見回報的業務。美團的態度是,在外賣這樣的大規模業務里孵化一個小業務,提供充足支持,這多少會損失一些短期利益,毛一年很感動
「如果這件事做成了,可能會是科技史上的豐碑?!菇衲?7 月,美團無人機首次對外亮相之后,毛一年告訴極客公園,他們招攬了很多頂尖高校的博士、已經小有成就的人工智能或者硬件領域的 leader,團隊已有 300 多名工程師?!负芏嗤瑢W跟我說,這事干成了我不光可以跟我兒子說,還可以跟我孫子說?!?/p>
然而,如此堅定、巨量的投入,美團做無人機的底層邏輯,高管們沒有公開過,甚至在團隊內部,也要保密。在由 OPPO 獨家冠名贊助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 2022 上,毛一年首次將這些秘密公開,還聊了聊他們看到的未來。
以下為演講實錄,經極客公園編輯整理:
大家好,我是毛一年,一個愛折騰的工程師。我現在在美團干一件讓人乍一聽挺異想天開的事,簡單地說就是無人機送外賣。
我從求學到找工作都挺順利,博士畢業以后就去了高通的研究院,一待就是九年。期間萌生了一些創業的想法,2015 年我辭職辦了一家無人機公司。
當時無人機有很多賽道,我們選擇了當時我們認為最大的消費無人機賽道。
離開大公司,我體會到創業的不易。面試過很多候選人,也被上百個候選人拒過,他們經常問,你們這么小的公司在這個已經有巨頭的賽道,做這事靠譜嗎?
2018 年,我發現這個賽道容納不下另一家公司了,碰巧這時候我知道美團在做物流無人機。更巧的是,我和美團創始人王興是本科同學,他還是我們的天使投資人。研究之后我發現,無人機物流這個方向很有價值,2018 年底美團收購了我們,我加入了美團,開始做物流無人機。
美團無人機在保密工作上做得特別好,不僅外界不知道,連內部的其他部門也不知道。我面試候選人的時候,又被拒絕了幾百次,大家的反應是:美團做無人機這事靠譜嗎?如果你們真在干,我怎么沒聽說過啊?
外界第一次聽說我們是今年七月份,而在此之前我們已經整整做了三年半的時間。我們公開了美團無人機的目標:覆蓋 3 公里半徑、15 分鐘能送到的城市低空配送網絡。覆蓋社區、寫字樓、商場。
幾天前,我們剛剛在深圳開通了首個無人機配送商圈,在深圳市龍崗區的星河 world,它是美團無人機今年在深圳開設的第八條航線,也是首條在商圈試點運行的航線。
我們在無人機上也搭載了一套智能餐重識別算法,目的就是防止超載。我們在起飛點地面上放置了很多二維碼,為無人機提供機場的身份信息,讓無人機知道自己現在在哪兒,以及它要去哪兒。
我們自主研發了無人機規劃調度系統,后臺自動給無人機發指令,指明航線。
我們設計了無人機運行的時空膠囊。簡單說就是把無人機當前所在的位置、過去幾秒所在的位置、還有將來幾秒要到達的位置,用一個虛擬的膠囊表示出來,如果同一區域有多臺無人機同時運行,只要膠囊不互相接觸,就沒有運行風險。
無人機上帶了多個運營商的 SIM 卡,這樣通過一套自主切換的算法,知道哪個運營商信號比較好。無人機會降落在我們研發的社區配送站上,餐盒會自動進入取餐柜。用戶只要用輸入手機后面幾位,就可以從中拿出餐品。
我們做的城市低空物流網絡,包括了自主飛行的無人機、云端的智能調度系統,還有自動化機場等。用戶對外賣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第一需要安全可靠;第二需要越快越好,熱的餐品、飲品需要保持溫度送到用戶手里。比如說咖啡的拉花、奶茶的奶蓋,用戶需要它保持剛剛做好時的品質,疫情之下整個流程還得無接觸。所以無人機做城市物流的價值在于:
第一,拓展城市的空間。我們把二維的運動空間拓展到三維,充分利用了城市低空沒有開拓的資源;
第二,提升時效,用戶感知非常明顯;
第三,補充運力;
第四,在能源使用、調度優化上,大大提升效率。
美團不是第一家做物流無人機的,Google 的兄弟公司 Wing、亞馬遜的 PrimeAir,他們從 2012 年開始物流無人機的探索。
Wing 從成立到送出真實場景的第一單用了 5 年時間,在美團我們用了 3 年。Wing 從成立到送出 10 萬單真實用戶訂單用了 9 年時間,我們預測美團需要 5 年時間。
為什么這件事即使是世界最領先的科技公司做也這么難?用 10 年時間才能做到小規模部署,不能做到大規模落地?
其實,送出第一單時只算是個技術探索問題,難點在于如何讓更多人每天都能享受到這種服務。這就要結合城市的環境、居住環境、用戶體驗,這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因此,我們得克服三個挑戰:
第一,真實場景落地而不是局部的技術探索。真實落地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很多問題都是落地階段才能發現和解決。為了在真實場景落地,我們調研了上千個社區,走訪了好幾十家物業,最后與幾家物業簽了合作協議;
第二,安全可靠。在無人機基礎設施進入社區之后,為了安全可靠,我們在飛機側、調度系統、運營流程上都做了保障;
第三,用戶體驗。當用戶開始使用這項服務以后,最關心的是體驗。我們有一個非常深刻的教訓,去年年底,我們進入第一個社區進行服務的時候,我們的機場與一戶居民的陽臺比較近,大概是 30 米。他們家有個小孩子要午睡。為了孩子的午休,我們要重新修改了整個流程,為此做了很多技術的探索。
當然,中國的城市環境也給研發城市低空物流帶來了很多便利條件,比如說建筑群比較密集、人口比較密集,這時只需要部署很少的基礎設施資源,就能覆蓋很多的用戶。
中國在城市低空管理制度上也在逐漸開放。比如,深圳在 2019 年發布了《無人機暫行管理辦法》,10 月份又出了一版修正案,給城市物流無人機提供了更多的空間。我國的消費者喜歡熱的餐飲,也讓無人機高時效的特點能得到充分發揮。
2019 年年初的時候我們團隊只有幾十人,5 個測試飛手,在北京郊區租了一個測試飛場,還有幾間平房,用來放物資和當辦公室。2019 年全年我們做了 12000 次的測試,到年底開全員會的時候,我說,2020 年我們要做 10 萬架次的飛行,團隊第一反應是「瘋了」。
更糟糕的,剛開完全員會,疫情就來了。2020 年第一個季度,我們一共做了 3000 架次測試飛行,全年目標的 3%。同時,很多硬件的生產也因為疫情而延遲。因為測試資源緊缺,我們的軟件工程師、算法工程師開發了的自動測試系統;因為生產資源有限,我們的硬件工程師干脆搬到深圳,住在供應商的門口,每天都盯著生產。
除了產品和技術的研發,我們還能做些什么?今年,我們作為中國代表團的一員,參加了 ISO 世界無人機標準制定。我們和日本代表團協作,做了無人機空中避障協議,我們主導的恰恰就是 500 米范圍以內、視距范圍以內的近距離城市場景無人機感知避讓。
從年初在深圳開通第一條無人機航線,到夏天我們在南山區為抗疫運物資,到秋天在上海用無人機送出第一杯咖啡,到前幾天在深圳的星河商圈開通第一個無人機配送商圈,2021 年是美團無人機快速成長的一年。目前為止我們一共送出了 19000 單真實用戶訂單,覆蓋了 8000 戶居民。同時,星河 World 商圈的落地也標志著美團無人機從小范圍覆蓋,到形成商圈與住戶的多航線運行。
2019 年團隊設定了一個小目標,為了完成那個小目標我們調研了很多城市,因為優質產業鏈基礎、政策的開放、創新包容的態度,我們選擇了深圳。
當時那個目標是到 2021 年底,在深圳實現連接多個商圈與多個社區多航線運行,這個小目標實現了。接下來,我們新的目標就是要把深圳從世界無人機生產制造第一城,打造成世界城市低空物流第一城。
在一個平均年齡 27、28 歲的互聯網公司,我們團隊很多核心成員是 35 歲以上,經常開玩笑說自己是老兵。其中有一些女性成員他們既是 leader,也是媽媽,也是團隊里面小同學的大姐姐。
有一個女同學,我在面試時問她,選擇做無人機配送是為了什么?她想了想,說我做這件事是想讓我的孩子看見,媽媽能通過努力為他、也為更多人帶來更好的生活。
這也是我最后想要回到主題回答的一個問題,為外賣造飛機值得嗎?值得。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38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5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3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34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40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25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39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