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物流麻將胡
來源 | 物流沙龍
11月27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等部門提出將跨境電商綜試區成熟經驗結合實際復制推廣到全國各地,該項政策對跨境進口電商平臺而言,將可選擇更多的有利城市進行貨物的倉儲;12月7日,商務部再次宣布,自2018年1月1日起,將跨境零售進口渡期政策適用范圍由目前的杭州、上海、寧波、鄭州、廣州、深圳、天津、重慶、福州、平潭10個試點城市,擴大至合肥、成都、大連、青島、蘇州5個城市,即屆時起,將有以上15個試點城市享有正面清單內商品免通關單放行的政策,同時也為跨境電商提供了更多的保稅備貨口岸選擇。
消費升級與政策利好的背景下,目測全國將會掀起一輪跨境電商發展新高潮。
據公開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進口跨境電商交易額1.2萬億元,2017年上半年中國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8624億元,同比增長66.3%,預計2017年將達到18543億元。
權威機構艾媒咨詢最新研究表明,網易考拉以25.6%的占比,居2017Q3中國跨境電商平臺市場份額分布首位,其他平臺排名及市場份額如圖所示。
(來源:艾媒咨詢)
從運營模式來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主要分為平臺型和自營型兩大類。這兩種是傳統且典型的運營模式,其他模式都是在此基礎上的一個發展和演變。
當然有的跨境電商平臺運營模式并不完全單一。例如,依托京東平臺誕生的京東全球購,日漸形成了集自營模式與平臺模式于一體獨特的商業模式。
從整個發展歷程來看,我國的跨境電商平臺從以網上展示、線下交易的外貿信息服務模式的跨境進口電商1.0時代,過渡到打通交易、支付、物流等環節,實現在線交易平臺的跨境進口電商2.0時代,再到目前的監管制度創新、消費升級與全產業鏈快速發展的跨境進口電商3.0時代。
然而,國內消費者在跨境電商平臺上享受實惠的同時,到貨速度慢、不確定因素多,依然是跨境電商在物流服務方面的“痛點”。這也能很好地解釋為何今年的“黑色星期五”各大跨境電商平臺爭相宣布加大供應鏈體系、物流保障及售后服務。
目前,跨境進口電商主要有三種物流方式:海外直郵模式、保稅進口模式及海外拼郵模式。
以網易考拉為例,市場份額領先背后的關鍵之一是生態智能化的物流倉網布局,實現TC(集貨分撥)、RDC(全品類平行倉)、FDC(大件倉+RDC子倉)混合式管理。截止今年雙十一,目前已有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英國、香港八個直郵倉,國內保稅倉面積規模達50萬平方米,共同用以保證物流服務。
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自然離不開高效優質的物流,那么,目前,服務于跨境進口電商的國內典型物流及物流相關企業有哪些,它們的運營業務與發展狀況如何?一起來看一看。
經分析梳理發現,目前服務于國內跨境進口電商物流的企業主要有四類:電商自建物流、快遞類、物流服務商與新型物流平臺,其中以物流服務商布局最早,且經驗最為豐富。
1)布局時間
電商自建物流典型京東物流,2013年跨境物流網絡便初具規模;快遞類以順豐、“通達系”、EMS為代表,其中EMS布局最早(2010年),順豐、通達系則在2010年至2014年間,依托各自原有的國內業務資源與經驗,紛紛布局國際業務;物流服務商以遞四方和出口易為典型代表,兩者幾乎在同一個時間節點上開始起步(2004年);新型物流平臺則稱得上是后起之秀,借助互聯網科技的力量,雖起步較晚,但其運營模式的創新不容小覷,其中以貨兜(2015年)較為惹眼。
2)業務模式
按照資產模式來看,目前跨境進口電商物流大致為分三類:重資產模式、輕重資產模式和輕資產模式。
重資產模式主要表現為:設立分支機構和自營網點,服務中心/網點,設倉儲、分公司、轉運中心等;
輕資產模式主要表現為:與國際巨頭和當地快遞服務類企業合作,互為代理,或是通過平臺的方式聚集物流資源,為用戶提供物流服務;
輕重資產模式則是將前面兩種模式進行有機結合。
重資產模式以電商自建物流京東物流,快遞類通達系與EMS,物流服務商遞四方與出口易為代表。它們各自的物流布局具體詳情如下:
而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快遞類里,不同于國內市場多數重資產的模式,順豐國際業務采取了“輕重結合”的模式。
即在東南亞等近端市場,主要設立分支機構和自營網點,而在遠端市場,主要是與國際巨頭和當地快遞服務類企業合作,互為代理,市場互換。相比單一的重資產模式,在節省成本的同時也更加靈活多樣化。順豐國際業務布局具體詳情如下:
而較晚布局的新型物流平臺貨兜則采取的是輕資產的模式,貨兜于2015年1月成立,目前已獲得第二輪千萬元投資,無異于跨境物流服務的一匹黑馬。貨兜業務布局具體詳情如下:
3)發展規模
據國際郵政公司報告顯示,跨境包裹商家首選的國際渠道是郵政,2016年中國郵政包裹大概有10億件,中國跨境電商市場60%的都是通過中國郵政寄遞。
而談到跨境電商物流自然繞不開行業巨頭遞四方,市面上我們能看到的每個跨境物流細分領域,幾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數據顯示,遞四方2016年營收突破了60億元,與行內其他企業至少拉開了3-5倍的差距。
而快遞類企業正在抓緊布局海外業務,且營收多呈上升的趨勢,以順豐為例,據順豐2016年財報顯示,順豐的國際快遞業務從2.7億元飆升到11億元,相比2015年增長超過300%。
在當前跨境電商政策的影響下,保稅倉與海外倉將進一步成為企業布局發展的重點,而在國內消費升級,跨境電商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跨境物流將面臨進一步的升級轉型。要順應跨境電商時代的發展,這些物流企業便要突破一道又一道的難關,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另附2015~2017年近三年跨境電商物流投融資事件列表: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END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6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407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3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25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2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903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44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9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80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77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