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個跨境電商領域呈現的是一個井噴式的發展,今年同樣還是一個增長態勢。商務部部長助理在7月12日發布會上也表示,跨境電商規模5年增長近10倍,市場采購貿易規模6年增長5倍,新業態新模式已成為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同時,從資本視角看,目前國內最炙手可熱的SHEIN、縱騰,國外的shopify,無一不是接上了中國跨境電商發展的東風,實現了“扶搖直上九萬里”。
所以,本文將從“為什么跨境電商會很炙手可熱?”“跨境電商供應鏈服務商格局及判斷?”“跨境電商物流現狀、生態及趨勢?”三個維度呈現跨境電商給物流供應鏈帶來的機遇。
/ 第一部分 /
為什么跨境電商會很炙手可熱?
原因1:整體市場飛速發展
過去五年跨境電商市場依靠滲透率的提升復合增速超20%,預計未來4年仍將保持30%以上增長:跨境電商過去5年市場交易規模CAGR超20%,是進出口總額復合增速6.2%的逾3倍,2020年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12.7萬億,同比增長20.95%,增速創近4年新高。高速增長依靠滲透率提升,過去5年跨境電商滲透率提升2倍至2020年的36%,且近兩年單年滲透率提升均大于3%,滲透率高于國內電商。
原因2:海外電商跨越發展
歐美市場消費降級需求和線上流量紅利變化機遇,帶來創新的跨境物流供應鏈模式:
(1)2020年新冠疫情雖然使得全球零售總額同比下降7.84%到23.4萬億美元,但反而刺激了線上消費增長,全球電商滲透率提升至16.8%。疫情后,防疫用品網購將減少,但服裝、3C等養成網購習慣后會保持,海外電商滲透率有回落但平均水平會抬升。預計未來3年,全球電商滲透率年均提升約1.5%。
(2)主要發達國家電商滲透率仍有提升空間:流量線上化紅利(歐美市場電商滲透率將大增);流量電商化紅利(Facebook和Google,目前已成為海外電商獨立站的流量土壤);流量場景化紅利(歐美消費需求更易受內容影響瞬時激發,沖動且價格敏感度更低)。
原因3:模式具有更好收益
相比傳統B2B模式,賣家通過跨境電商B2C模式加價率更高,端到端物流及品牌運營能力要求增加:傳統品牌商通過海外品牌自建或代工的方式出口一般是選擇與貨代公司合作,國際貨代公司一直占據主導權;隨著電商平臺的崛起,跨境電商B2C購物平臺快速崛起,國內呈現四足鼎立的格局。
相比傳統B2B,跨境電商B2C平臺在物流履約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商家可以在平臺費用加成之后,制定4-5倍左右加價率。
原因4:國內電商的成功經驗
國內B2C電商平臺成功的發展模式,為跨境電商平臺崛起提供了樣板。跨境電商平臺復刻了國內電商成功模式,主要分為3類:平臺型交易模式、自營型交易模式和分銷平臺交易模式。
上述三種模式的差異點在于品牌商和物流商的嵌入度不同:
(1)自營模式下,品牌商擁有獨立的平臺,對商流的掌控力更強,能夠及時響應市場,這種模式尤其適用于高周轉的非標品類,例如快時尚。結合對生產供應鏈和消費供應鏈兩頭的強把控,實現C2M,形成產品力,賦能品牌力。
(2)平臺模式下,品牌、平臺相互分離,平臺主要完成交易撮合職能,賣家借助電商平臺與消費者建立聯系,賣家負責采購或生產,借助平臺完成銷售,物流由商家或平臺自選物流完成,例如3C、食品等。
(3)分銷模式下,物流商行使采購、分銷、倉配職能,嫁接多個類型相同的前后端商流,能夠形成規模效應,這種模式尤其適用于高SKU 的標品,例如日百等白牌。賣家主要完成選品賣貨職能,物流商作為后端倉庫提升規模成本效率,形成價格優勢。
因此跨境B2C迅猛增長,尤其以DTC私域流量為主的獨立站/其他流量平臺較快增長:疫情下以Shopify為主的獨立站與主打東南亞/歐洲戰場的速賣通平臺取得100%+以上增長,其中獨立站傭金費率較低,成為獨立賣家+建立私域流量較為合理的選擇;B2C物流履約目前分為FBA入Amazon倉自營模式/多元化生態產品方案/Shopify開放式履約等,SFN尋求外包履約方式,通過需求預測、采用智能庫存分配等方式,確保訂單快速、低成本交付。
/ 第二部分 /
跨境電商供應鏈服務商格局及判斷?
小批量、高頻次的跨境電商快反供應鏈能力,成為助力快時尚品牌SHEIN崛起的關鍵:SHEIN成立于2008年10月,是一個國際B2C快速時尚電子商務平臺,專注于女裝,聚焦歐洲,美洲,澳大利亞和中東市場。隨著疫情對電商的加速效應,2020年6月,SHEIN已經超越Wish、沃爾瑪、eBay等當地公司,成為僅次于亞馬遜的購物榜第二名。
SHEIN僅是出海品牌井噴冰山一角,隱形冠軍的數量和規模超出我們想象,仍在水下悶聲發財:石頭科技從2019年起逐步從小米代工逐步向自由品牌轉型,跨境銷售收入占比超過50%。米家代工業務是石頭科技的起家業務,石頭負責研發/生產,小米負責銷售,毛利率較低,2019年后,公司逐步放棄低毛利代工業務逐步向品牌化業務轉型;海外業務從代理商模式逐步向經銷渠道+亞馬遜渠道轉型,逐步減少對代理商的依賴,海外疫情加速掃地機器人消費需求釋放,長期來看技術創新讓國產品牌具備較強驅動力。
中國跨境電商占比最大的產品是3C、服飾和家居,美國是單?最大目的國:3C 電子與紡織服裝是跨境電商出口的主要品類,二者的跨境電商賣家數量占比為30.9%。3C電子和服裝具有消耗快、溢價高的特點,其配送要求高頻次、高時效,對物流費率的容忍度高,且存在一定規模的退換貨逆物流需求,倉配模式更加適合二者的物流需求。從2020年中國出口包裹目的國統計數據看,美國和英國仍是最主要的目的國,占比分別達37%和27%。因為這些區域購買力強,市場體量大,且物流和支付體系較為成熟。
跨境電商供應鏈即將涌現全鏈條整合型供應商,提供運營、支付、物流等專業服務:在一個上游品牌商分散、下游零售商也分散的市場,產業鏈中端一定會越來越集中,才能使市場效率不斷提高。終局視角看,上游退化到只承擔生產職能,而下游退化到只管C端售賣,「造」和「賣」之間所有環節都由跨境供應鏈公司負責。
因此,跨境和品牌商流是長期分散的,但服務(物流、技術、金融等)會走向集中:核心系統整合非核心系統,核心服務整合非核心服務。
1、系統整合:跨境獨立站SaaS服務商以建站服務為基礎,將運配、支付等模塊進行生態集成,打造一體化服務。物流、倉配等信息化管理服務商則集成資源后接入各大平臺實現商家多渠道管理。
2、服務整合:跨境并購迭起,快遞公司/傳統貨代積極向跨境電商物流布局轉型,自建或收購補足鏈條短板。
/ 第三部分 /
跨境電商物流現狀、生態及趨勢?
跨境電商物流市場現狀
B2B是跨境電商的主要模式,但B2C占比不斷提升,僅跨境B2C物流就能給國內物流企業貢獻超3600億市場機遇:
(1)2020年,在中國跨境電商市場中,B2B模式占比達77.2%,占主導地位,B2C模式占比為22.8%(以出口為主),但B2C市場規模2014-2019年的復合增速為26.21%,且在中國商家“出?!背B化背景下,B2C占比有望以年均1-2個百分點速度擴張。
(2)按照20%匡算跨境電商物流成本,則有2.54萬億的市場空間。若再按進口30%、出口70%匡算國內物流企業可以獲得的市場空間,則整體有1.56萬億的市場規模,其中B2C市場3600億;按照“倉、關、干”占比40%匡算貨代市場規模,整體跨境電商貨代達6248億。
跨境電商B2B業務與傳統貿易類似,基本都走海運,特點是大批量、低頻率、集中化,物流操作相對簡單,已經是非常成熟的行業,主要邏輯應該關注中國整體貿易數據,各類運價和集裝箱供需情況。
跨境電商B2C物流特點是小批量、高頻率和碎片化:
1)其物流過程覆蓋國內-攬收、跨國-干線、進出口-清關、海外-海外倉配等環節,流程環節更多(全套服務,重資產可能有優勢);
2)直接對接消費者,配送難度提升,還有退貨問題(管理好);
3)電商賣家數量龐大且分布廣泛,前端攬收商務能力要強,因為FOB正在向CIF轉型。
跨境電商物流供應鏈生態
跨境電商物流需要多個主體協作完成,目前尚未出現可以匹敵國際四大的國內物流企業:
(1)跨境電商物流有7個環節(攬件、倉儲分揀、國內清關、跨境運輸、海外報關、倉儲中轉、海外派送),主要采用“總包-分包”模式完成全鏈路交付。除了國際快遞和部分專線,大部分跨境電商物流公司都需要協同多個第三方物流商,以完成全鏈路交付。
(2)跨境物流的長期痛點,是多段運輸相互割裂,導致效率低、易丟包:目前還沒有一家跨境物流供應鏈企業具備整合全鏈條的能力。
因此,對貨源和關鍵環節的把控決定了跨境電商物流服務商在價值鏈上的地位,以及未來的發展空間:從運營層面看,倉揀、通關是核心節點;而從競爭角度看,以貨帶運是搶占市場的最優策略。
跨境電商物流供應鏈發展趨勢
趨勢判斷1:跨境物流玩家疫情下完善數字化產品能力,補足環節短板,未來集中度會有所提升并購加劇
跨境電商平臺出現一定程度改變了傳統貨代的格局,跨境物流服務商本質是整合資源的生態型產品:
(1)傳統貨代是銷售代理模式,憑借貨量通過航司、船公司較低的運費成本價、折扣、返點傭金,在FOB模式下話語權較低,利潤率較低;
(2)跨境電商由于SKU分散,主要通過拼箱方式完成,對全鏈條整合能力、數字化產品能力要求較高,跨境電商平臺逐步取得定價權,實現對訂單系統的全鏈路控制,對物流服務商的服務能力、產品多樣化的能力提出挑戰;
(3)縱騰、燕?、遞四?三家公司構成頭部第?梯隊,未來將通過產品化+補足鏈條持續壯大。
(4)尤其在整體跨境電商鏈條中,倉揀/跨境運輸環節仍有較強規模效應
趨勢判斷2:國內跨境電商公司崛起,國內獨立三方貨代巨頭轉型,有望迎來跨越式發展
中外運、華貿物流等傳統貨代企業通過并購自建等方式加碼跨境電商業務,尋求業務機會轉型,并通過資源互補形成與貨代業務干線協同:
(1)疫情推動貨代去中間化加速:疫情下,供應鏈受到強沖擊,貨主傾向于直接與供應鏈穩定性較好,并且有艙位資源的優質貨代訂艙,加速了貨代行業去中間化的進程;許多規模較小的二、三級貨代因資金周轉緊張,應收款收不回等原因被迫讓客戶直接與大型一級貨代公司對接。
(2)FOB傳統貿易向跨境電商轉換:在FOB 方式為主的傳統貿易下,本土貨代無話語權,僅有國內段業務,對應的的服務僅從工廠至船舶,多數利潤被海外貨代賺走;疫情帶動海外跨境電商滲透率提升,國內品牌商需要通過郵政小包、商業快遞、專線物流、海外倉等模式將服務運送到消費者手上,本土貨代業務轉向全流程。
(3)本土貨代話語權提升,利潤率提升:中國產品的出海使得中國商家話語權提升,會傾向于直接選擇中國本土貨代,這對中國商家和中國貨代企業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傳統的物流模式無法滿足跨境電商客戶需求,SKU 的多元化將使得更多企業按訂單量生產,碎片化、短頻快的物流需求對物流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物流企業毛利水平也有望提升。
趨勢判斷3:直郵物流和海外倉模式共存,后疫情時代獨立站服務商崛起,催化海外倉模式占比仍將持續提升
2020年由于時效保障和運費原因,直郵小包性價比下降,海外倉模式尤其是FBA倉模式占比上升。遞四方、菜鳥、亞馬遜鼓勵FBA提前入倉,通過供應鏈預測補貨,以滿足時效及運力短缺風險。
雖然海外倉模式是跨境物流綜合方案的一種優化,但其本身仍具有不足。
(1)海外倉模式的優勢在于:物流比肩內貿電商,下單后直接尾程配送;相比直郵模式,退換貨方便;與直郵模式的干線空運相比,海外倉頭程物流成本低(以海運為主,海運物流成本低)。因此構建的海外倉數量逐漸增加。
(2)海外倉模式的劣勢:僅適用銷量大的標準SKU;庫存風險及資金周轉壓力大,由于FBA是需要提前備貨,而FBA頭程絕大部分采取海運,海運頭程時效長達15~30天,因此相比直郵模式,采取海外倉模式的跨境電商賣家資金周轉期要長0.5~1個月,時間線拉長也加大了庫存滯銷風險;增加了倉儲管理費用及操作成本;相比直郵小包,海外倉稅務風險相對較高(海外倉發貨模式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在境外實名登記注冊的公司主體)。
總之,透過對這三個有關跨境電商核心問題的剖析,希望能為跨境電商、物流及供應鏈相關的同仁提供觀測行業發展大勢的“一個視角”,能讓各位讀者提前思考、提前判斷、提前布局。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3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598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519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550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06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56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296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30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32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