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到現在,只有半年時間,但是社區團購相關監管條例的頻頻發布,市場監管的不斷收緊,監管力度的嚴厲程度,還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3月,就在國家市場總局對五家社區團購平臺做出行政處罰之后,市場和行業一段時間認為,類似處罰的尺度和頻次,已經大概清晰。沒想到的是,這僅是政策規范社區團購的第一步。
6月,國家市場總局再次對十薈團進行150萬元的頂格罰款。并首次用總局官方渠道,發布了問答長文,詳細解釋并指明了當下條令的執行范圍以及力度。文中直接指出,禁止一切通過巨額補貼,以通過進貨成本價格銷售商品的“低價傾銷行為”。
多個社區團購業內人士表示,這條禁令的頒布,意味著社區團購平臺一切降價低價行為,甚至包括所有的活動促銷、變相補貼、拉新激勵,統統不被允許。
社區團購,理論上從此就告別了“補貼”這個關鍵詞。
很快,幾天之前,市場傳出包括美團優選、多多買菜在內的數家社區團購企業,被要求下架一分錢秒殺類價格活動的消息。
社區團購,作為一個仍在持續演化產業模式的新型社區零售模式,當前大平臺維持單量穩定及增長的主要方式,還是價格激勵手段。自然,這種對低價促銷一刀切的禁令,對于所有社區團購平臺訂單量,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多個社區團購平臺,以及社區團購成熟地區的團長透露,從6月初到現在的10天左右時間,除了美團優選、多多買菜部分成熟城市的單量下滑不大以外,其余社區團購平臺的區域單量及總單量,均有明顯下滑。
為什么價格手段依然是社區團購目前撬動C端顧客的唯一手段?為什么提供家庭消費品生意的社區團購遇到罕見的社會輿論反彈?
排除過去半年來的一些偶然因素,回到產業本身去看,究其原因,還是社區團購與顧客之間建立起來的家庭消費品購買關系,還遠遠達不到標準電商和傳統零售建立起來的價值水平。
即便是入局的互聯網巨頭,也不得不延續的方法,社區團購維持日常訂單唯一的激勵手段,就是價格激勵。
2020年之前,沒有引發社會太多關注的社區團購,沒人在意這些公司搶了誰的生意。
訂單量受到影響的社區團購平臺,不得不采取更多遵守政策和維持訂單的奇招。甚至有平臺為了能延續原有成熟地區的訂單量和擴張新城的速度,采取明面上將團長傭金提高,實則讓團長將多余傭金再微信轉給用戶,達成變相補貼的目的,以維持目前整體的平臺訂單量。
當然,團長在話語權并不占優的產業鏈關系里,也存在反向薅平臺羊毛的刷單手段。
總之,面對當前整體現狀,社區團購的幾大平臺都很頭疼。這個產業需要在目前監管環境長期不變的前提下,重新找到訂單量穩定且增長的新方法。
至少,家庭消費品這種天然講究顧客復購率和客單價的生意,也需要在價格手段之外,建立起穩定的價值關系。
互聯網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一邊高舉高打拓展業務,一邊遭遇政策的嚴厲監管和輿論的強烈反彈。不過,積極發展業務,仍然是各個平臺目前的第一目標。
互聯網和數字化經濟,很好的優化提升了社會一般消費品的流通,無論在政策還是在業務實際成果上,這一點都無可爭議。監管指向的是競爭公平性,而非互聯網平臺不能參與家庭消費品在社區場景的流通經營。生意照做,方法調整,才是主要困擾。
互聯網平臺在社區團購小打小鬧幾年之后,突然于2020年6月大舉進入,主要原因是社區團購模式,給了互聯網平臺長期找不到參與家庭消費品這一難題的解。
這塊市場對于消費類互聯網來說,有著足夠大的規模價值,而這個接近5萬億的社區團購市場,在互聯網進軍之前,的確存在根本性的模式缺陷。簡單的說,前幾年的小打小鬧,就是此前玩家的真實水平體現。
先看這個賽道的業務價值。社區團購能夠打入過去傳統電商,沒有很好涉足的家庭消費品市場。
Costco作為全球領先的家庭消費品實體零售商,通過其超高溢價的供應鏈能力,覆蓋了大量中產人群,并實現了家庭購買的高滲透率。所以,家庭消費的市場規模和客群價值(高滲透率),都很大。
再看市場規模,根據亞馬遜數據顯示,以家庭為單位的消費決策,在所有消費場景中占比約30%。以此計算,電商市場目前15萬億的市場規模中,家庭消費占有4-5萬億。
形象的描述一下這個規模就是,誰能吃下社區團購市場,誰就相當于有了2020年的京東+拼多多規模。
再來說單品價值。雖然電商平臺整體的規模很大,且通吃效應較強,但放在單品層次上,電商平臺至今單品銷售的穩定性仍不如傳統零售,尤其是家庭消費品。
所以,我們會看到這些平臺,需要每年多次的大促活動和營銷手段,激勵喚醒平臺用戶。內在原因在于,在消費者的家庭采購場景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一站式購買的滿足。
傳統零售在場景化陳列和一站式購買上,確實很擅長針對家庭需求,構建起一個完整的購物場景。而電商目前的信息展示與交互方式,對于上述購物場景的搭建會相對較弱。
簡單來說,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進行家庭購買時,尋找、瀏覽和決策成本,都高于實體零售。
當然,雖說傳統零售強在體驗方面,但在商品、更新、價格等方面還是存在劣勢。同時,圍繞著門店打造的業務體系不夠靈活,顧客到店自提的便利性差,“吸血”供應商的等不健康的零供關系等等,都是實體零售節節敗退的原因。
而互聯網大公司進場之后的社區團購,則另辟蹊徑打入家庭消費場景。從頻次最高的生鮮品類,用低價占據消費者心智,再擴品至覆蓋所有家庭消費需求。
這里說的低價,不止是低于成本價的那種高額補貼,還包括社區團購本身擅長優化流通鏈,結合預售制和批量化履約的模式優勢,確實能夠給到消費者相對更低的價格。
如果按照互聯網大公司的原有設想,預售制的訂單確保,批量化履約的生鮮品,能夠最大程度減少流通過程中的損耗,減少售賣不掉的經營損耗,從而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
家庭消費品還有個特點,即渠道構建競爭壁壘極低。
顧客在家庭購買的選擇上,不像個人消費那樣,對某些品牌或某些渠道易產生強粘性。所以,傳統零售建設數十年的龐大上下游產業關系,與商品品類極其完整的大賣場,都無法守住家庭消費品的壁壘,電商平臺又如何守住呢?
換句話說,今天社區團購能沖擊到傳統零售,未來出現新的解決方案,一樣能沖擊社區團購平臺。
目前,幾個頭部社區團購平臺,團長的主要作用,越來越淪為一個提供末端存放貨品的自提點場地。雖然諸平臺多次強調團長的功能性,但事實上,絕大多數團長在拉新和服務等方面的作用整體在下滑。
這意味著,社區團購模式目前的唯一優勢,只有批量化履約,及其背后的供應鏈優化后擠出的毛利水份(比如供應商短賬期換來的采購溢價)。所以,只要后端庫存管理、貨物供應、流通鏈路保證足夠優化,前端是否是社區團購這個業態,其實并不重要。
歸根結底,做家庭消費品品類,以社區為固定的履約對象的生意,永遠不存在很高的模式壁壘和創新門檻。所以,各大玩家包括巨頭們,反倒更傾向于用燒錢來快速占領社區這個終端陣地。
但是,這個陣地,也未必守得住,無論有無監管,有無輿論反彈。
如今,政策持續收緊的情況下,對社區團購賽道上的所有公司,帶來的業務性變化也是根本性的。
首先,社區團購各個玩家,尤其是互聯網大公司,會被倒逼去探索在價格之外的渠道競爭點。2019年興盛優選勢頭最盛的時候,也不是靠價格去打市場,而是通過打造其服務小店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在供應鏈端,社區團購平臺還是要回歸家庭消費品的零售本質,形成在供應鏈上的能力,包括品控、供應量、價格。
目前,社區團購新三家為了保證現金流與擴張速度,均不控貨。但家庭消費品不控貨,難以做出品質,尤其是生鮮此類極易變質腐爛的商品。所以社區團購這大半年的總體口碑,一直給人果蔬品質差的感覺。脫離低價的惡性循環后,各平臺需要自營自建供應鏈,控貨做好品質。
還有物流層面,需要持續優化,探尋最經濟效率的方式。各平臺起碼需要將其后端的物流能力,優化至一個社區團購版京東物流的水平。
再次,在團長與其背后小店這一環節,社區團購平臺應對其賦予新的獨立增長價值。就像上文所說的興盛優選,之所以能從新三家入局之前的“百團大戰”中勝出,原因主要在于,它是在對全國660萬家夫妻老婆店的商業能力做升級,當然,興盛優選做得遠遠不夠,還有更多互聯網資源可以共享到這個中國商業末端的廣大群體。
社區團購平臺在監管之下,應該思考如何將供應鏈末端的鏈路設計,和作為一個獨立經營單位的小店二者融合,形成一個1+1>2的互補關系。
歸根結底,社區團購是個零售生意,而不只是個互聯網生意。
可以預見的是,當行業回歸零售本質后,社區團購生意形態將成為:不存在一家獨大,且高度分散化。
這是行業希望看到的結局,是受社會輿論認同的模式,也可能是最合理的結果,但可能唯獨不是現在頭部幾個社區團購平臺想要的答案。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815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5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8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4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4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81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61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46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