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hippingwatch報道,DHL全球貨運公司(DHL Global Forwarding)在疫情期間進行篩選和清理了一些不匹配的客戶。
2020年,全球主要貨運代理公司處理集裝箱貨量減少與Covid-19甚至與航運公司的競爭都沒有關系。一些貨運巨頭解釋說,他們已經清理了僅能帶來邊際利潤的客戶群和集裝箱數量,DHL全球貨運公司現在也同意這一說法。
DHL全球貨運執行副總裁Dominique von Orelli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一直在調整我們的投資組合,而不是只著眼于大批量交易,要著眼于強勁的毛利率轉換為息稅前利潤(EBIT)。”他補充說,到目前為止,這一決定已致收入顯著增長,DHL這樣做是為了實現盈利增長。
換句話說,該公司已經篩選了其客戶,剔除了那些對公司利潤貢獻不足的客戶。根據von Orelli的說法,這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策略,與新冠病毒危機無關。
2020年,DHL的物流業務在海上運輸了290萬標準箱,比上年下降了10.8%。同時,根據競爭對手DSV Panalpina的數據計算,DHL的跌幅是普通市場的兩倍以上。
von Orelli補充說:“如果貢獻不符合我們的預期,我們寧愿放棄。”他拒絕透露將取消哪些細分市場和客戶類型。相反,他解釋說,DHL關注的不僅僅是數量,但更多的是看單個集裝箱對利潤的貢獻,以及在單個任務上花費了多少資源。
競爭對手也選擇了“關鍵客戶”:Kuehne + Nagel首席執行官Detlef Trefzger最近表示,公司在危機期間選擇了為“關鍵客戶”服務。他解釋說,在一個集裝箱短缺和商船運力短缺的市場,Kuehne + Nagel在接受運量方面更加猶豫,這導致了貨量的下降。
而貨運代理DSV Panalpina,追求利潤超過貨量是其一個眾所周知的戰略,該公司在過去一年中一直在堅持這一戰略。例如,最近DSV在收購競爭對手Panalpina之前的貨量計算結果,相比之下,該公司少計算了80萬個集裝箱。但由于該公司繼續實現收入并繼續盈利,分析師和該公司本身似乎都不擔心這種差異。
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449 閱讀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75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113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39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46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49 閱讀傳化智聯:緊跟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助力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876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7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84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81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