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觀察家》近期訪問多家連鎖超市四季度經營表現,整體看,四季度商超市場整體仍然延續了三季度的弱勢表現。
一
下滑
從全國層面看,有市場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四季度,一家全國性明星領軍公司的同店銷售表現出現了比較夸張性的下滑,達到了10個點。延續了三季度的同店大幅下滑情況。
其他一些全國性公司在四季度也普遍下滑,或壓力明顯。
區域層面,《商業觀察家》訪問了華東、華中、華北數家商超公司,也普遍表示出現壓力增大情況,但它們似乎要明顯好于全國性布局的零售商,且不同區域有明顯差異。
比如,布局華東鄉鎮的海港超市表示四季度同比下滑。人口有回流的華中市場,如安德利同比雖沒有下降,但在四季度也出現增長乏力情況,主要是依托生鮮業務升級在維系業務大盤。
一些一線城市的零售商,如北京超市發在四季度則回升反彈了。
超市發董事長李燕川稱:“我們9月份還是同比下降,但到了10月份回來了,11月、12月上升了。四季度我們沒有問題,同比增長了6.25%。”
李燕川認為區域零售商銷售有差異的原因之一是:“社區團購沒有影響到一線城市,在三線城市還是‘有聲有色’的,線上搶奪的厲害。”
二
原因
對于四季度商超市場普遍承壓的原因,大致可能有四點。
首先是線上沖擊。
除了社區團購在四季度依然在“開疆拓土”,以及“九不得”出臺前還在大肆補貼搶市場外,更重要的沖擊可能來自B2C電商。
尤其是拼多多,威脅可能是最大的。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拼多多這種產地直連、直銷的線上模型,對商超的威脅特別大。尤其對于商超的標品經營影響很大,因為它品類更豐富,且標品的價格更低。
這種影響也主要體現在購買力相對弱,對經濟下行抗壓能力相對差的下沉低線市場。
《商業觀察家》認為,在消費信心不足的環境下,拼多多對“非必須”消費的沖擊很大。比如說,消費者如果是買房自住,購置家具家電和家用日用品,一般會想要品質和品牌商品。但如果是租房,或者出租,可能就換拼多多了。還比如水果這種可買可不買的品項,產地直連的價格沖擊力是更大的。
其次是疫情影響。
進入秋冬季,新冠疫情出現反復,傳播風險增大。
這導致消費者的線上購物在提升。“線上在疫情中的表現亮眼。”
包括前置倉生鮮電商,如每日優鮮總裁曾斌告訴《商業觀察家》,近期以來,每日優鮮的周環比銷售都實現了10%的增長,即每周銷售比上一周增長10%。
第三,“區域為王”。
更準確點說,叫強勢區域才為王。
以一個省為單位,同一家零售商在不同城市的銷售都有很大差異。
顆粒度要細化到強勢城市,強勢的某個城區。
所以,一些全國性零售商整體壓力會比強勢區域零售商的壓力大。
某種程度,這可能也是在“擠水分”,過去開店比較粗放的,根基不牢的,布局密度不夠的,受到的沖擊更大。
最后,客群差異。
比如,一些市場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在大學城邊上有規模門店布局的,或者說布局在大學城的門店受到沖擊更大,最慘。
這可能是學生群體購買力有限,消費謹慎了。以及他們是互聯網的核心用戶,非常容易轉化到線上消費。
還比如,經濟下行壓力下,客群購買力相對差的零售商會受到更大壓力。
三
淘汰賽?
鑒于目前情況,如果未來市場還維系這樣的弱勢行情,行業整合可能就會加速到來。
一些持悲觀看法的市場人士稱:“這次真的是殘酷的淘汰賽了,像大賣場如果同店下降十幾個點,肯定是撐不住的。”
另一些市場人士則認為,未來市場格局依然會是多業態共存的情況。無論線上線下,沒有任何一個業態能通吃市場。
但在新冠疫情制造的這一巨大市場波動之下,整個生鮮快消日雜市場也在重新找平衡。
這個重新平衡的過程,可能會比較殘酷。
有市場人士甚至認為:“線下死一批,線上死一批,這是未來幾年的大趨勢。”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3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5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7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5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77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665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20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597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3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3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