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獲悉,1月份,國家鐵路貨運量創歷史新高,貨物發送量完成3.24億噸,同比增加3410萬噸、增長11.8%;全國鐵路日均裝車17.3萬車,同比增加1.94萬車、增長12.7%。其中,電煤運量增長強勁,完成運量1.2億噸,同比增長23%。
作為宏觀經濟運行的“晴雨表”,繼2020年大獲全勝后,鐵路貨運在新一年的首月再迎“豐收”,這是鐵路向社會交出的貨運成績單,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向好、行穩致遠的積極態勢。
依托于國家“一帶一路”經濟發展,鐵路部門貨運規模持續擴大,通過開行月均上千趟的中歐班列,全面盤活國際國內市場,同時緊盯市場需求,以接地氣的營銷服務、高效率的運輸保障提升貨運量。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消息稱,1月份,中歐班列運營品質持續提升,全月開行1165列、運送貨物10.9萬標箱,開行列數和貨物發送量同比分別增長66%、73%,連續九個月保持單月開行千列以上的記錄,為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中歐貿易發展、促進國際抗疫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其中,新疆阿拉山口口岸1月進出境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達到444列、4.12萬標箱,同比增長49.5%、54.04%,實現中歐班列首月開門紅。
為全力支持中歐班列發展,阿拉山口海關設立中歐班列專門窗口,開辟綠色通道,實施24小時通關制度;深化業務改革,實行無紙申報、自動核放、海關電子放行信息即時傳輸等措施,簡化班列通關手續,實現進口班列海關“秒級放行”、出口班列最快20分鐘內辦結海關手續。阿拉山口鐵路、海關部門密切協作、并聯作業,最大限度保障中歐班列高效運行。
不難看出,“一帶一路”的建設,有利于擴大中國直接對外投資的規模,中歐班列逆勢而上,為馳援全球抗“疫”、穩定外資外貿、保障國際供應鏈穩定暢通貢獻了“中國力量”。
鐵路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有鐵路經過的地方,就能夠將區域內的資源優勢、人力優勢等轉化為經濟優勢,既能夠提高區域內發展的影響力,又能夠增強廣大民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隨著“公轉鐵”政策的大力推進,企事業單位的多種商品物資通過鐵路貨運進行輸送,鐵路具備承載量大,不受氣候影響的運能特點,不但令企業貨主降低了自身的物流成本,而且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使得鐵路貨運實現連續三年的貨運總量增長的發展趨勢,這是一場路企雙贏的戰略合作,也是路地聯手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有力舉措。
與此同時,鐵路不斷深挖運輸潛力,優化貨物列車開行線路,擴大萬噸重載列車開行范圍,以高效的生產組織促進貨運上量,為鐵路貨運增量行動提供可靠的運力保障。
2月5日上午,隨著一輛滿載貨物的列車從懷化鐵路西貨場緩緩駛向廣西北部灣,“懷化——北部灣港”鐵海聯運班列正式開通。從中歐班列、中亞班列,再到今日開通的“懷化——北部灣港”鐵海聯運班列,在建設五省邊區改革開放新高地征程上闊步前行的懷化,又一次站在了歷史新起點,迎來開放新氣象。
交通強國,鐵路先行。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歷經這場疫情大考,各行各業復蘇的力量正化作中國經濟迎難而上的鏗鏘腳步,貨物運量的穩步增長預示著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正在逐漸好轉。在疫情面前,鐵路部門在做好抗擊疫情工作同時,要打贏貨運增量攻堅戰,要樹立信心,需要在準確把握國家政策與市場發展動向的基礎上,發揮鐵路的優勢,與市場結合,向市場要效益,調動和保護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在不斷推動貨運增量的路上再接再厲。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815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5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6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4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41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6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67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46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1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