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DHL與美國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舉行在線發布會,聯合發布了《2020年 DHL全球連通性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該報告(第七版)對全球169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資本、信息和人員流動進行追蹤,提供了首個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球化進程的全面科學評估。
全球連通性指數在2019年整體保持穩定。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多國實施邊境關閉或出臺旅行禁令,大量商業航班停航。根據當前預測,全球連通性指數在2020年將大幅下降。
盡管如此,疫情并不太可能讓全球連通性指數低于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水平。貿易和資本流動已經開始復蘇。
此外,疫情期間,人與人的互動向線上轉移,由此帶來國際數字信息流動激增,推動國際網絡流量和電話量的增長,以及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
DHL快遞首席執行官John Pearson 表示:
疫情危機深刻表明,全球連通性對于支持全球經濟發展、保障人們生活穩定,以及助力企業增強貿易水平至關重要。
維持世界經貿正常運轉、穩步推進全球化進程,高度連通的全球供應鏈和物流網絡必不可少。這一點在當前的危機時刻尤為重要。我們應時刻做好準備,應對每一個挑戰。
近期,疫苗研發喜訊頻傳,再次凸顯了快捷、安全的醫療物資運輸相關物流的重要性。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依靠高度連通的全球網絡,以有效保證物資送達世界各地。
盡管疫情影響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但并未切斷國家間的基本關聯。
報告主要作者,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高級研究員、DHL全球化研究項目總監Steven A. Altman表示:
報告顯示,疫情雖然嚴重, 但全球化并未停滯不前,而疫情確實,至少目前,改變了國家間連通的方式。
這一現象不僅表明國家間脫鉤將帶來巨大風險,也敦促各國在面對全球性挑戰時開展有效合作。
加強全球連通不僅可以加速世界經濟從疫情中復蘇,連通性高的國家經濟復蘇速度也將更快。
數字信息流動提升,貿易和資本流動逐漸恢復,人員流動大幅放緩
為遏制疫情蔓延,多國實施封城或出臺旅行禁令,導致人員流動銳減。
根據聯合國最新預測,今年前往國外旅行的人數將下降70%。國際旅游業預計到2023年才可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相比之下,資本、貿易和信息流動卻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雖然國際貿易在疫情爆發初期大幅下降,但現已強勁反彈,并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支柱。
與貿易復蘇相比,資本流動受到的沖擊更為嚴重。據聯合國預測,今年,外商直接投資或將下降30%-40%。雖然該指標有所下滑,但各國政府和央行紛紛出臺刺激政策,幫助穩定市場,加速經濟復蘇。
受疫情影響,工作、娛樂和教育等主要生活場景加速向線上轉移,由此帶來數字信息流動大幅提升。企業和個人對數字化溝通方式更為依賴,全球網絡流量實現兩位數的快速增長。
本次報告對超過350萬個數據點進行分析,并據此展現169個國家和地區在2001年到2019年期間的全球化進程。
報告從深度和廣度兩個維度對各國全球連通性進行衡量。“深度”即從該國家或地區的國際流動較之本國或地區經濟規模的角度衡量,“廣度”則以該國家或地區的國際流動分布范圍進行衡量。
最新數據顯示,荷蘭依然是全球連通性最高的國家。新加坡、比利時、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愛爾蘭均位列前五名。
此外,英國的全球流動分布最為廣泛。歐洲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地區。在全球連通性最高的十個國家中,有八個來自歐洲。
歐洲在貿易和人員流動方面位居第一,而北美洲則在信息和資本流動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此外,柬埔寨、新加坡、越南和馬來西亞等經濟體在國際流動方面表現超出預期,區域供應鏈被認為是這些東南亞國家在全球連通性方面表現突出的關鍵因素。
報告顯示,按照全球連通性“廣度”指標衡量,即以該國家或地區的國際流動分布范圍進行衡量,中國位列第18位。
近年來,中國對外開放步伐持續加速,始終是共同擴大對外開放的積極踐行者。雖受到疫情沖擊,但今年以來,中國商品和服務進口額增速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此外,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市場準入門檻不斷降低,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并在數字經濟等領域持續擴大開放,與全球分享市場機遇。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1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90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0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88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4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2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33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