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發現
出于對自己信息的保護,收到快遞,我總是要把面單處理掉。之前總是把它簡單撕毀,并不太注意上面的內容,直到有一天收到了個來自順豐的“個人寄付”快遞。
因為是“個人寄付”的快遞,所以仔細看了下面單上顯示的價格。這一看不要緊,結果發現了我一直擔心的狀況在上面有了解決,對于收件人的電話號碼,只顯示前3位和后4位,中間4位用“*”代替,這樣就不用太擔心信息泄露。于是感覺順豐在“隱私保護”上面還是挺為客戶著想的,不僅收件人,寄件人的號碼也做了處理。順豐是這樣,其它快遞也是這樣嗎?于是就留意收到的各種快遞。
郵政的沒做任何處理:
注意:為了信息保護,采用了粗線覆蓋,但基本能看出處理情況,下同
韻達的沒做任何處理:
圓通的、申通的都沒做任何處理。還有一件雖然是圓通的,但上面顯示是“菜鳥提供智慧技術支持”的也沒有進行如何處理。
是不是除了順豐,其它快遞都沒有做處理呢?我翻出了前段時間收到的一個京東包裹。
結果發現,京東面單上不僅對手機號碼做了處理,而且名字也只保留了個“姓”。為了保護信息,我經常用另外三個字來代替真名,現在看來通過京東寄、收件,以后就不需要進行那樣的替代了。
可能原因
同樣是快遞,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區別呢?對面單個人信息沒做處理的郵政、圓通、申通等快遞企業,相信也知道保護客戶信息的必要性,但為什么不像順豐和京東那樣進行一些處理呢?原因大概有三:
一是,知道但沒有行動。保護信息,防止泄密,其中的重要性,企業比個人更能懂得。但為何沒采取行動呢?可能是因為大部分企業都那樣,所以就沒有給予太多的重視。
二是,想行動但有技術困難。面單上的客戶信息類似于以前信封上要填的信息,快遞企業和快遞員可以按圖索驥。所填信息的改變(隱去幾個數字和文字),看似簡單,實際上需要相應的技術發展或信息系統支撐。比如,現在快遞面單上幾乎不用填郵政編碼,是因為有了可以方便聯系的手機。而手機號碼的部分數字要隱藏,需要前端收件,中間分撥,末端派件等鏈條上相關方之間的信息系統打通。
三是,技術沒問題但涉及到了相互協作。順豐、京東既然都已經做到,建立了面單上“隱去幾個數字和文字”的信息支持系統,顯然技術上應該不會存在太大問題。如果技術上的“能不能”沒有問題,那就是管理上或協作上的“愿不愿”有問題了。順豐、京東的物流是自營體系,韻達、圓通等與菜鳥對接的是整合體系,單個企業內部“愿不愿”的問題容易解決,不同企業之間的“愿不愿”問題就非常復雜,而且還引發了新的技術上的“能不能”問題,即所謂的“企業溝”和“系統壁”。企業視客戶信息為財富,快遞企業愿意把自己的客戶信息系統與菜鳥系統對接嗎?如果不愿意或不能夠的話,就只能依靠面單全部呈現客戶信息來進行投遞了。2017年6月,就發生過菜鳥順豐互懟的事件,順豐突然宣布關閉對菜鳥網絡的數據接口,最后經國家郵政局出面調解,事端才得以平息。
很難學到
“隱去幾個數字和文字”看似簡單,但就是做不到,是因為“表面簡單”的背后有很多“復雜的支撐”,包括意識上的重視與否,技術上的可行與否,組織上的協同與否,等等。其中,組織間的協同因為涉及到了利益和權力等敏感要素,在實踐中似乎更為關鍵。
“看似簡單,卻學不到”這個與核心競爭能力的特性之一“難模仿、難替代”相呼應。無論對個人還是企業,有的能力是顯性的,有的能力是隱形的,那些能帶來價值,具有獨特性且不容易被模仿的能力就可以成為核心競爭能力,順豐之所以能夠拉開其他快遞一個檔次的原因就在這里。
“大道相通”經常被講授原理、方法的老師們提及,意思是這個問題理解了,學會了,其它類似的問題就差不多了。實際上,“大道相通”在抓住事物普遍性上挺管用,但在具體問題上,盡管“差不多”,但畢竟還“差那么一些”,真的是存在“隔行如隔山”,想要解決問題,需要了解行業特性;想要解決好問題,需要在行業顆粒度上持續深耕,當然還要依賴企業的現狀以及企業領導人的格局和定力。之前看到一個笑話,一個老太太坐公交,看到前面年輕女孩上車時在投幣箱附近對著司機扭了一下屁股就走進車廂。老太太在走近投幣箱時,也扭完屁股往里走,結果被司機叫住要求投幣。老太太很生氣,你這司機有問題,年輕女孩扭屁股就讓進,我老太婆扭為啥就不行?司機耐著性子給解釋,人家女孩褲子后兜里裝著公交卡,扭屁股是貼近感應器刷卡,你啥也不懂還想學?
類似的事情,企業經營活動中比比皆是。別的商場搞活動,自己也跟著搞,結果別人人氣飽滿,自己卻因為贈品發放引起顧客的踩踏;別的企業搞促銷,自己也跟著搞,結果別人清掉了庫存,自己卻因為供不上貨而遭客戶投訴;別的網店搞爆款,自己也跟著搞,結果別人盆滿缽滿,自己卻因供應商掉鏈子極其被動;別的地方請明星搞直播帶貨,自己也跟著搞,結果別人請的明星的粉絲變成了銷售額和利潤,自己卻成交額遠小于坑位費;別人的供應鏈平臺搞供應鏈金融,自己跟著搞,結果別人搞成了產融供應鏈而越做越順,而自己卻被供應鏈金融快搞死了;……
看似簡單的東西,為何卻學不到,學了也沒有起到效果?因為“表面簡單”的背后沉淀著“復雜的支撐”。行穩致遠,基于細分行業顆粒度深耕的“一萬小時定律”不是那些“快餐文化”所能理解的。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3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5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7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5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77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665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20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597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3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3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