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機器人小蠻驢是面向末端物流場景、提供最后三公里配送服務的智能機器人,它使用了達摩院最新的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智能、安全、可量產。
- 尺寸。機器人的尺寸為2100*900*1200mm(加上激光雷達高1445mm)。車身外觀采用銀灰色調,線條圓潤、自帶萌感。車廂格口可以自由定制,按照最多每車滿載50件常規尺寸的快遞/包裹/外賣、每天送貨10次計算,機器人峰值運力可達一天500單。
- 車速。考慮末端場景的安全需要,機器人的最高速度設定為20km/h。
- 續航。機器人采用抽拉式充電電池,每次充電4度、續航里程102公里。機器人行駛100公里所耗費的電量,還不到吃兩小時火鍋用的電。
- 功耗。機器人功率僅有615w,不到戴森吹風機的一半(1600w),不到常規家用電磁爐的三分之一(約2000w)。
物流機器人集成了達摩院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在智能、安全、可量產三方面具備行業領先的競爭力。
- 首先是智能,具備類人認知決策能力。能在復雜的末端場景中自如行駛、穩妥避障,順滑處理轉彎、急停、會車、倒車等情況,自動駕駛率99.9999%。機器人識別數量上百的行人、車輛的意圖只需0.01秒;遇到危險需要急停時,只需0.1s大腦就能完成決策、規劃并下發控制指令。
- 其次是安全,擁有五重安全設計。為了保障車輛的安全穩定,機器人的系統架構引入了五重冗余設計,包括大腦決策、冗余小腦、異常檢測剎車、接觸保護剎車、遠程防護。
- 再次是可量產,具備規模化量產能力。通過算法自研+深度定制,使得機器人的制造成本降低到可量產水平。外觀自主設計,擁有設計專利。底盤及激光雷達等核心主傳感器深度定制。自研嵌入式異構計算平臺,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
驢曾經是中國人最常用的勞動、代步、趕集、載貨工具,如今,人們的生產生活日漸云化、數字化,但社會運轉最內核的需求從未改變。專職末端物流服務的“小蠻驢”,可以說是數字原生時代的趕集工具。
我們的物流機器人像驢一樣暖萌、可靠、通人性,還有一股使命必達的“蠻勁”。無懼高溫雨雪、雷暴閃電、極寒酷暑。在江浙滬方言中,“蠻”常被用作程度副詞,我們這頭誕生于浙江的小蠻驢,是蠻聰明、蠻能干、也蠻安全的。
- 算法層面,達摩院提出了“小前臺、大中臺”算法架構,大大提升算法模型的效果和算法迭代的效率。達摩院研發了業界獨有的自動駕駛機器學習平臺AutoDrive,由機器替代人工進行算法調參、模型優化,提升算法研發效率。
基于AutoDrive平臺的支持,感知、定位、決策規劃等“小前臺”不斷提出更輕、更快的算法模型。定位方面,機器人能在無GPS或弱GPS環境下實現厘米級高精定位。感知方面,機器人借助達摩院自研的感知算法,能夠識別“厘米級”障礙物。
- 算力層面,達摩院背靠阿里云,擁有大規模云端計算資源、規模化計算集群工程運維、規模化云端數據存儲等資源支持。在AutoDrive平臺基礎上,達摩院搭建了自己的自動駕駛云平臺,將海量數據(場景數據庫、自動駕駛車數據、數據采集車數據)搬上阿里云,打通數據收集、數據標注、仿真、模型訓練、評價等整套系統。
- 軟硬協同設計層面,物流機器人的嵌入式計算平臺、傳感器、定位單元等硬件均采用了軟硬一體化設計。達摩院自主研發了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嵌入式異構計算單元,能以1/3算力的達到同等智能水平。通過軟硬件協同優化,將計算單元功耗降低72%、成本降低50%、體積壓縮62%。在傳感器方面,達摩院提出了多層級多傳感器融合的技術解決方案,包括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慣導等傳感器。
末端場景下的道路是非結構化的,機器人雖是低速行駛,卻要處理極為復雜的博弈需求。包括在凌亂的社區道路避讓人群、車輛、貓狗及各類障礙物,實現轉彎、急停、會車、倒車等操作。機器人要實現安全和效率的平衡,或者說解決freezing robot problem(機器人凍結問題,指一旦環境超過某種復雜度,機器人會認為所有向前的路徑都不安全,于是會在原地“凍結”以避免碰撞等)。
我們相信,未來社會將產生海量的機器人需求,機器與人類交互溝通、協作共生的時代剛剛開始。機器人必將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成員和有機組成部分,比如,在人類肉身無法深入的救災救火等高危場景,替代人類出勤;在許多需要密集勞力的機械式生產場景中,機器人可以幫助人類,讓人類從事更有創造力的事務。
因此,基于對物流機器人的探索,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將移動機器人的通用能力(硬件方案、軟件算法、端云一體服務能力)沉淀到了智能機器人平臺。支撐起這些能力的底層技術,主要包括多模態人工智能技術和L4級以上的自動駕駛技術。
基于這個平臺,可以像組裝樂高一樣快速開發針對多元場景的移動機器人,比如安全巡防機器人、機場服務機器人、防疫消殺機器人、景區導覽機器人。除了輪式機器人,今后我們還會開發雙足、履帶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機器人產品,讓機器人爬山涉水、聊天陪伴、上高樓下地庫。
首先是社會有需求。數字原生時代,物流配送需求正在極速爆發。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每天將產生10億個配送訂單。
其次是場景有需要,在整個物流體系中,末端物流歷來是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環節,我們希望用科技來提供末端物流解決方案。
再次是技術有積累。達摩院以及整個阿里經濟體多年以來在多模態人工智能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上的探索,為機器人的研發提供了深厚的技術基礎。
自動駕駛是智能社會的底層技術,移動機器人的底層技術也是自動駕駛。
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智能機器人是人工智能技術集大成的產物。大數據、云計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將促使機器人技術快速演進,軟硬件技術日趨成熟、成本不斷降低、性能不斷提升,最終觸發機器人時代的到來。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機器人革命將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市場。而中國將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一個人機共生的時代正在到來,人與機器人的協作交互才剛剛開始。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7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568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33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599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91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38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348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35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