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集中暴發于武漢華南海鮮市場,6月中旬,集中暴發于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這讓農產品批發市場成為關注的焦點。農產品批發市場在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認識農產品批發市場與城市發展及此次疫情的關系尤為重要。
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我國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是城市的核心功能設施,在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解決就業、助力農民增收以及把關食品安全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會上發布的疫情之下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報告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當前形勢進行了分析闡述。
農產品批發市場隨改革開放而逐步發展,截至目前,全國有農產品市場4.4萬家,其中批發市場4100余家,年交易額在億元以上的批發市場1300余家,農貿市場、菜市場和集貿市場近4萬家。2019年,批發市場交易額達5.7萬億元,交易量9.7億噸,市場內各類經銷商戶近240多萬個,吸納就業人員近700萬人,經由批發市場分銷的農產品占比達70%。農產品批發市場仍然是我國鮮活農產品流通的關鍵環節和主渠道。
如今,我國農產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格局已發生重大變化,集中產區和全國銷區的格局已經形成,農產品批發市場在各個節點均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市場平臺價值而言,當生產端和消費端都小而分散時,農產品批發市場平臺的價值達到最大化,可以實現商品的快速分銷,提升商品流通效率,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有效解決生產端和消費端均小而分散等問題,并且單位坪效遠超過超市和大賣場。
“農產品批發市場作為城市的核心功能設施地位凸顯。”報告指出,從世界發展趨勢來講,大型城市的農產品集散流通需強大豐富、方便快捷。作為城市核心功能設施之一,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規模大、品種全,商品來源渠道多,不僅可以有效保障城市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應,還可滿足其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由此,在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將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具有較強的生命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農產品批發行業充分發揮了保障人民生活必需品供應的重要作用,成為農產品保供穩價、解決賣難的重要渠道。但疫情的暴發和反彈,也暴露了農產品批發市場當前存在的諸多問題。如環境衛生問題,農產品市場人流密集、車流量大,環境相對較差,很容易滋生細菌,聚集性疫情感染的潛在風險隨時存在;信息化程度低、經營管理模式粗放,難以做到人員、商品信息的及時追溯,一旦出現疫情或者食品安全問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精準排查流調與溯源情況等。
新冠病毒本身與農產品批發市場并沒有直接和必然的關系,但農產品批發市場作為食品的集散地,貨物和人員來自四面八方,禽類、肉類又容易攜帶或滋生病毒病菌,存在引發疫情并導致疫情擴散的風險。而市場本身的衛生防疫條件不夠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病毒的傳播,因此導致了集聚性疫情的暴發。
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轉型升級其實已提出多年,業內也一直在呼吁,許多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也在創新探索,但行業整體升級發展并未取得很大進步,在市場本身發展、農產品供應鏈升級等方面皆存在瓶頸待突破。以農產品供應鏈為例,從田頭到餐桌的標準化、品牌化等問題僅依靠批發市場環節是解決不了的,只有從源頭上改造,提升前端的組織化程度,形成集中的生產,構建社會化服務體系,品牌、防疫、追溯、農殘等一系列相關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問題的存在與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相關法律法規缺失、市場公益性地位低、市場營利性與公益性的矛盾突出等有很大關系。農產品批發市場作為微利性準公益性企業,在首先考慮維持正常運營的情況下,很難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市場的升級改造,這也是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信息化設施建設滯后的主要原因。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轉型升級,也大大影響了市場功能作用的發揮。
如何建設現代化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在未來現代化農產品流通體系中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如何?業內人士表示,一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農產品流通體系的多樣化是大趨勢。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地位不可替代,但經由率會有所下降,其所承擔的功能、交易的形式以及與其他渠道之間的分工合作關系要不斷調整。未來多樣化農產品流通渠道也是批發市場發展需要認真面對的挑戰和加強合作的對象,向產業鏈前后端延伸,拓展功能,未來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一定既是實體批發商的批發市場,也是電商的批發市場。二是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三是理清市場批發和零售業務的關系。四是與城市和諧發展。五是打造智慧農批。六是批發市場管理的職業化和從業人員素質的提升。可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來管理市場,分層次進行管理內容劃分,包括市場工作人員的管理、經銷商的管理、硬件設施的管理以及物流、物聯網的管理等。
農產品批發市場作為我國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其地位和作用只能強化不能削弱,特別是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將更加凸顯。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轉型升級,需要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共同努力。
首先,需要政府引導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有關部門加大支持力度,創造好的制度環境和政策環境,才能引領和促進市場科學健康良性發展。
加快推進市場法律法規建設進程,加強合理布局規劃,政府承擔起公共管理角色,營造健全良好的營商環境,改造農產品供應鏈。由政府主導,組織打通農產品產業鏈上下游,完善供應鏈,強化標準化、品牌化、信息化、集約化。
其次,農產品批發市場要不斷提升能力,改善環境,提升形象,積極探索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市場管理手段的科技化智慧化。
此外,在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政企橋梁的功能,落實政府要求,協助政府做好立法、規劃、市場功能定位等工作,加強行業研究,規范行業發展,反映行業訴求,組織行業培訓,在促進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業的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好平臺作用。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815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5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8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4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4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81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61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46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