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專線未來發展變革的共識是三分判斷三分之一消亡;三分之一生存并壯大;三分之一整合起網。
時間進入到2018年、其中三分之一消亡還沒大面積顯現,但已初露端倪,經營困難的專線應該不占少數了,只是你我都不說,跑路風潮目前也沒有出現,零擔的跑路還在持續,到了冬天,也到了年末的尾巴,現金流成為了主流,賬期、回單付基本不在接單,而老客戶賬期和回單付的也基本進入了收賬階段,早做打算,忙亂一年了,也要給下面的兄弟分點錢回家過大年。
對于即將消亡的三分之一群體來說,其基本處境是生存困難,業務朝夕變化大。其中比較明顯的是一些小三方群體,俗稱信息黃牛派,信息傳遞加速,透明,可操作中間消失殆盡,不得己只能轉型或者關門大吉。
其次是一些新進入不久的專線,實力不濟,車輛成本費用失衡,車輛滿載率直線下行,每天虧損一點點,積少成多,最后走向陌路。再次,還有部分規模較小的專線,自己貨源不足,不足以支撐自己線路每天發車,就成為了其他線路的附庸,或者同時和眾多同線合作,自己成為了炒貨賣貨者。
最后還有一種類型的專線,處于盲從階段,手里資金不多,但是什么都想學,別人搞園區,自己就砸鍋賣鐵,找借貸搞地皮,別人成立聯盟模式,自己也想加入或者聯合一幫朋友發展聯盟模式,別人做什么,自己就跟著學什么,最后學著,學著就走向了不歸路,什么也沒學成,光榮畢業。
老板的心事
好的專線基本上都是一樣的,而不好的專線是各有各的不同。
三分之一生存并壯大者,這類型的專線物流基本形成了自己獨有特色,處于悶聲發大財階段,各種評選、各種論壇、年會基本很少發聲。按部就班的每天班車往返,業務類型穩定發展,車輛資產只增不減,合作伙伴多多益善,服務口碑,口口相傳。這樣的企業不賺錢都難。
生存壯大者,基本上是線路穩定,班車服務基礎好,服務理念比較強。而所謂的壯大基本也是相對的,其并不是可以做到線路稱霸,只是相對的穩中有升,貨源的集約化顯示明顯。相對其他專線出現明顯的虹吸效應。
面對整體的困局,內部貨源減少、成本上升的壓力,外部快遞逆向布局快運網絡加速,越來越多的客戶需求倒逼著專線自我尋找突破,有的選擇加入快運網絡成為其門店之一,比如:三通一達、百世等的快運網絡;
也有的選擇零擔新貴,比如:順心捷達、壹米滴答、卡行天下、安能等零擔網絡;而傳統物流并不缺席,加盟直營雙向驅動明顯,比如,華宇、佳吉、德邦、中鐵、面對不同的競爭,也有一定體量的專線選擇了自我組網,比如,三志物流、大恩物流、騰達物流等;也有部分大專線不走尋常路,組成聯盟模式重新起航,比如,聚盟、傳化聯盟、運派、靠譜網等不同形式和模式。
2018年,陸續開啟了各個大票零擔的起網之路,前面有上市的快遞企業布局快運起網,后有互聯網新貴虎視眈眈,更有傳統線路的自我救贖,各個網絡群起而戰,各個攻城拔寨,廝殺的不亦樂乎。
而專線的身影在廝殺中轉成了其中的一份子,要么成就了平臺,要么就成為平臺的陪葬,然后沒有然后了。
三三說的今天來看,變化都是潛移默化的,消失的基本不明顯,發展壯大的也是腳踏實地的做,而整合入網者相對都是比較高調熱鬧。其實沉下心來看,無論是發展壯大,還是整合起網,都沒有錯,在物流發展遇到瓶頸,在新模式、新需求、新市場、新技術的推動下,順勢而為成為了主流,一成不變成為了前進中的絆腳石。
而怎樣變,目前在各種躁動下也是各種理論、各種套路滿天飛。筆者感覺萬變不離其宗,物流的根本還是“車”和“貨”變化的就是“人”和“場”。四者完美的融合成為了趨勢,也是物流未來的方向,在變和不變轉換之下,真正做到了強者更強,剩者為王!剩下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一定是最適合物流發展的那一個。
三年后的今天,我們重新梳理判斷未來三年專線發展趨勢:
物流行業變革已進深水區,資本+模式+技術仍然不足以支撐整個行業的變革?!败嚒薄柏洝薄叭恕薄皥觥边€沒有做到完美的融合和貫通,回歸物流行業服務的本質,這也是未來整個物流節點轉變的核心。
之所以判定未來三分之一轉型為“大車隊”,三分之一轉型為“三方”并不是說是真正組建大車隊模式,而是整個物流服務環節的細化,整個物流節點的專注。
01三分之一轉車隊
車隊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各個節點各負其職,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對運輸有優勢的就專注于自己的車隊服務,比如天地匯的甩掛車隊、運滿滿的志鴻、駒馬車隊,這些都是車隊的模型;
02三分之一轉三方
有貨源資源的,就專注于貨源三方合作。三方是個永恒的話題、主要是指合同物流企業、圍繞特定的合約客戶服務、主要面對的是B端客戶、這部分客戶業務較為穩定,能保持長久的穩定運單,缺點是賬期與個性化服務,使得你小富即安,不能有長足的發展脈絡;
03三分之一轉全網平臺
而剩余的三分之一升級為全網式服務平臺已經很明朗了。大者更大,強者愈強已經成為物流行業之趨勢??爝f六兄弟、德邦等物流企業上市成功,資本加持下,全網式服務平臺雛形初現,由快遞企切入快運和零擔網絡,德邦由零擔網絡切入快遞行業,而其他互聯網+的物流類平臺也都在全鏈條布局物流的整體服務能力。全網式、產業式的物流服務平臺指日可待。
未來產業金融+企業定位+技術筑底+精益管理,才可能使物流產業升級為國家戰略,服務于“三去一降一補”。
而這,是一個巨坑。要么填坑,要么躍坑,對于所有的物流人、物流企業都是一個考驗。
物流,將不再是一個低門檻、輕投入的行業。
恰恰相反,重資產、強管理、新模式、新技術時代已來臨。
千億陣營,可能會跑出黑馬,群雄逐鹿五年時間,可見分曉。
致敬物流人!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207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232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99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0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65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6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26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0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701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3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