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打七寸,戰略亦然。
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做早了死在半路,做晚了甩在半路。
每一個成功的背后,都是戰略使然,京東亦不例外。
2003年,春天,北京中關村某倉庫,堆積如山的貨砸在手里了,他一夜 “白頭”。
因為非典,既定的連鎖開店計劃泡湯,非典這是在毀滅一個人的夢想。
但同時又在成就另一個的夢想,那一年,淘寶橫空出世,因此而加速成長。
所以說上帝在關閉一扇門的時候,同時開了一扇窗。我們必須擁有發現窗戶的眼睛。
熬過了至暗就是黎明,2004年,京東商城上線,這就是一扇窗。
彼時,易趣意氣風發,淘寶成為絞殺的對象。在這場“易淘”大戰中,京東積極布局電商,因為品類的局限性,并沒有引起巨頭的注意,獲得了發展的機會。
盡管京東一躍成為電商3C品類的帶頭大哥,但彼時的線上遠遠不及線下。
3C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還是被國美、蘇寧牢牢把控,京東或許只有圈內的人知道。
市場的焦點一直在“易淘”大戰上,這場戰爭最終以易趣敗北收場。2005年,淘寶成為國內電商的王者。
京東在仰望的時候,心中升起斗志,就差劉邦的那句“大丈夫當如此也”。
如何將想法落地,這是一個問題。京東商城目前還只要自營,走的是B2C路線。
彼時要做大平臺規模,C2C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但這是一門燒錢的生意,京東摸了摸口袋,放棄了。
不只是錢的問題,當時百度和騰訊兩巨頭對C2C也有覬覦之心。何況此時硬扛淘寶,丟的不止是事業,還有可能是生活。
做事業必須戰略正確,京東堅持自營體系。2006年,騰訊推出拍拍;2008年,百度跟牌,上線有啊。
在C2C領域上演“三國殺”的時候,B2C這一線下搬到線上的模式反而被大家忽視了,而這恰恰是上帝開的那扇窗。
當時做商城的玩家不計期數,玩法也就是京東商城這種。但其中大部分玩家都是小農經濟思想,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他們是被沖上岸的,一旦退潮,無所適從,而京東做的是弄潮兒。
當劉強東在考慮如何讓線上店做到線下店的體驗的時候,在大多數商城考慮如何多賣一件貨的時候,劉強東想的卻是如何將線下數百家店直接搬到線上,夢想生而不同。
這是因為他一直有“帝國”的野心,在中關村時,他的愿望是開數百家像國美和蘇寧一樣的實體連鎖店。初心未變,思路在變。
一個為消費者考慮,一個為自己考慮,格局的大小決定事業的大小。
2007年,淘寶已是人盡皆知,支付寶也解決了信任問題,中國電商是時候進入快車道了。
隨著騰訊的入局,京東知道,跟他們比不了規模比服務。2004年,京東看到了那扇窗;2007年,京東推開了這扇門。
那就是自建物流體系,減少貨物流轉次數,提升客戶體驗。京東的自營業務雖然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
不過,劉強東創立京東絕不是為了僅僅解決溫飽問題,至少是奔著實現財富自由而去的,目前的體現根本無法實現財富自由。
成功從來不是單打獨斗,明白了這點,他更堅定了自建物流的信念。只有保證了物流了時效性,做到上午買,下午到;今日買,明天到,才能夠實現將所有線下店搬到線上的愿望。
但當劉強東提出自己的想法時,幾乎遭到所有股東的一致反對。因為“老大哥”馬云都說了,做電商,沒必要自建物流,電商適合輕資產運營。
都說馬云有“看見未來”的能力,但在自建物流這事上,劉強東永遠力壓馬云,夠他吹一輩子。
當時郵政、“三通一達”、順豐和眾多小快速公司足以滿足電商的物流需求,吃力不討好的事,股東反對,也情有可原。
成功從來不是一簇而就的,股市講“橫有多長,豎有多高”,此時遇到的阻力有多大,未來成功的幾率就有多高。
果然,反對的人越多,代表越多的人沒看懂,未來跟風的就少。當年拒絕馬云的37個投資者不都是沒看懂阿里嗎?
在劉強東一聲號令,自建物流后,當年3月,申通將總部遷至上海市青浦區,開始擴大加盟范圍,加速發展。劉強東出手可謂及時。
同樣是這一年,阿里在為上市造勢,馬云提出10年后,阿里將成為世界500強企業。
任何事件都不會孤立發生,京東自建物流、申通開啟新總部、阿里明志先后發生,為三者此后的江湖紛爭埋下了伏筆。
只是很多事,沒有聯系的時候,我們都以為是孤立存在的。其實,那一年,阿里眼里確實沒有京東,他的對手需要拿著望遠鏡找。
而申通更沒有想到在自己封殺京東后,會被反封殺,而答案竟然是:我消滅你,不是因為你。
不過,他們沒有想到,不代表劉強東沒有想到。
從2007年開始,京東物流只是一個部門。五年沉潛的背后,是京東口碑的提升,用戶的暴漲。
京東的“今日買明日達”的體驗讓越來越多的人來京東購買3C產品,是時候做大做強了,京東開放平臺,全力引入第三方商家,堅持以B2C的方式做差異化運營。
在淘寶、有啊和拍拍“三國殺”愈演愈烈的時候,京東獲得了快速成長的機會。
這點跟美團在阿里和拼多多的爭斗中獲得喘息的機會有點類似。
京東的崛起,是在有啊敗退,拍拍并入京東的時候,人們發現,京東才是最后的贏家,穩坐中國電商第二把交椅,成了阿里唯一的對手。
京東背后的功臣恰恰就是京東物流,不僅為京東贏得了口碑,而且讓京東穩如磐石。
京東物流為京東商城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亦證明了電商+物流的方式是可行的。
京東物流逼人的氣勢引起了馬云的注意,讓他不得不重新考量物流于電商的意義。畢竟電商平臺服務優先,但彼時的快遞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物流慢、服務差、丟件空包時有發生。
在淘寶一家獨大的時候,或許消費者可以選擇忍耐,但京東物流出現后,那部分人果然選擇了京東。
意識到物流的重要性后,馬云“連夜”推出星晨急便,但馬云低估了做物流的難度。
服務不夠,那就低價湊數,總得給消費者一個宣泄的口子。于是就有了申通入駐淘寶,拉低了物流的客單價。
路遙知馬力,京東物流的優勢一步步凸顯,是時候讓其浮出水面了。
2012年,京東物流公司正式注冊,不再是京東的一個部門了。
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京東、申通和阿里又“狹路相逢”了。
在阿里忙著從從港交所退市的時候,京東跟蘇寧、國美“打”起來了。因為京東物流獨立后,需要更大的流量來滿足其運轉需求,京東需要擴張,擴張的結果就是戰爭。
這里不得不提一個人,阿里的第二代掌門人,劉強東自建物流的時候,恰好張勇進入阿里,沒想到他將淘寶商城整成了天貓,成為京東的勁敵。
2012年是“天貓”元年,而那個雙11更是火到爆。不僅天貓爆,京東更爆。
京東自營有一種模式是,平臺商家的快遞由第三方快遞發到京東倉,然后由京東物流派送。
因為害怕爆倉,申通竟然拒絕接受商家發往京東倉庫的業務,史稱“申通封殺京東”事件。
當時京東正在跟蘇寧、國美叫戰,無限顧及申通,但不提并不代表不記得。
阿里從香港退市是因為股價不振,這多少跟京東的競爭有些關系,而爆倉事件再一次讓馬云將物流建設提到戰略高度。
2012年后的大環境已然不適合從0開始自建物流,那樣燒錢的速度不是乘法,而是冪方。
馬云以前沒打算從0開始建物流,現在也沒有。他的腦子里永遠藏著無窮的點子,此時他想出了借力打力之法。
一向高調的馬云,這次取了個低調的名字——菜鳥網絡。2013年,馬云主導成立菜鳥網絡,業內有頭有臉的企業都加入了。
盡管阿里有了菜鳥網絡,但是營收依然沒有做起來。2016年,登上財富世界500強的企業不是阿里,而是京東。
京東是中國第一家登上世界500強的互聯網企業,此后也一直穩坐中國互聯網企業榜首,京東物流功不可沒。
京東物流提高了效率,提升了體驗,營收能不大幅增長嗎?
既然已經殺入世界500強,那走出國門,成為世界級的企業成為必然,京東物流也不能落下。
歷經艱難自建的物流體系,如果只是為了增加京東營收,那是大材小用,京東物流必須出圈。
2017年,劉強東說出了一番大話,未來的民營快遞,除了順豐就是京東,當然還有打醬油的菜鳥。
話音剛落,菜鳥就跟順豐掐起來了,互相指責。
兩虎相斗,必有一傷。于是京東物流的第三聲號令來了,京東宣布成立京東物流集團,獨立運營,出圈接單。
京東物流想跟順豐形成兩強爭霸之勢,但菜鳥絕不會答應。
京東物流在加速布局,馬云也沒閑著。只是人算不如天算,2018年遭遇流年,打亂了劉強東既定的節奏和計劃。
一年的時間足以改變一切,阿里在物流領域縱橫捭闔,馬云另辟蹊徑,從申通那撕開一條口子,申通作為“桐廬幫”的帶頭大哥,此舉具有風向標意義。
在2019年3月,阿里以46.6億元獲得14.65%的股份后,7月,又與申通股東簽署購股選擇權協議。如果行權,將成為申通的絕對控股股東。
在申通的影響下,其后“桐廬幫”遲早悉數歸入阿里麾下。當劉強東“歸來”時,民營快遞“兩強爭霸”已然不可能。
在菜鳥強勢的抱團取暖下,京東物流、菜鳥和順豐必將進入快遞“三國殺”時期。
2019年6月,申通與京東的合同到期,鑒于阿里已成為申通大股東,未來或將是申通實控人。
基于公平對等原則,京東物流要求入駐淘寶和天貓。在申通不厭其煩地跟京東溝通的時候,京東也不厭其煩地跟阿里溝通。
只是沒想到,這一溝通就是一年。京東等了一年,或許它不是在等一個答案,而是在等一個機會。
今年疫情爆發,京東物流終于發揮到了“英雄之武”,不僅體現了擔當,更體現了實力。國家嘉獎、部委點贊,京東物流幾乎家喻戶曉。
京東物流乘勢而上,一舉拿下了眾郵快遞。為了給眾郵快遞輸血送氧,除了平臺的傾斜外,還必須從外面撕一條口子。
申通投靠阿里提醒了京東,于是就這樣“推推搡搡”一年,沒想到阿里還是拒絕了。
實際上京東物流入駐淘寶的難度不比微信支付進入淘寶的難度小,但京東不止敢想,也敢干。
要干,得“師出有名”,那申通就是“出師之名”。終于,一年后,京東扣動了扳機,但打中的不是阿里,而是申通。
申通很委屈地說,阿里還沒行權,京東搞錯了!任你喊破喉嚨也沒用。掌門人套現離場,衣錦還鄉的文章漫天飛,行沒行權不重要。
況且京東選擇在這個時點扣動扳機,顯然是有備而來。
首先,京東剛發布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凈收入2011億元,同比增長33.8%,創下10個季度以來新高,同時創造了中國零售及互聯網行業單季收入的新紀錄。
其次,時逢京東物流品牌全新升級,京東物流可以送一切可以送的,不僅服務京東,還服務世界。
最后,每逢關鍵時期,京東總會找個“祭刀”的。
2017年,京東物流集團成立,外部訂單成為京東物流的重要目標。于是關閉了對天天快遞和百世快遞,一個歸順蘇寧,一個投靠阿里。
京東股價也屢創歷史新高,底氣杠杠的。多重因素影響下,京東無需再忍,直接扣動扳機,雖然打的是申通,但痛的是阿里。
阿里之痛不在于旗下申通少了份業務,而在于各“皇子”看著如何處理呢,京東都說了“我打你,與你無關”。
京東此舉可謂一石二鳥,那申通開刀,是阿里不義,不是京東不仁,此其一;其二,京東是電商第二,其業務量不可小覷,對其他快遞起到震懾作用。實際上,近年來,隨著菜鳥的布局,阿里電商業務體驗也增加了,京東曾經引以為傲的物流體驗優勢也在漸漸消失,這也是擔心的原因之一。
不過,此次京東封殺申通,也讓行業思考了一個更深層次頭痛的問題,作為社會的“頂梁”企業,如何做好生態建設?
無獨有偶,美團下架支付寶,就是因為淘寶用不了微信支付。
為什么呢?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了,天天談生態建設不是吹牛皮就是耍流氓。
平靜的海面之下其實早已暗流涌動,京東這一槍,即使不能撕開行業的一條口子,也將刺痛行業的一根神經。
電商江湖,有事發生。連張一鳴都重新做了一些思考,跟淘寶再續前緣。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06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4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6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5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70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548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30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543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2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7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