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物流小伙伴,找我咨詢,他的困惑是:
最近豐巢快遞柜推出超時取件要收費的模式,引起了市場的軒然大波,我在想,為什么這些頭部的快遞公司不自己做快遞柜呢?按理說他們應該也有那個實力啊。
頭部的快遞公司當然是有實力自己來做快遞柜的,但是,顯然是綜合考慮之后,做快遞柜這件事兒劃不來,才最終沒有邁出這一步。
以下內容是我基于這個問題的思考,如果你也有這方面的困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快遞柜的投放主要是為了提高末端配送人員,也就是快遞小哥的配送效率,因為以往的送貨上門式的服務,快遞小哥大部分的時間都花費在了上樓、下樓以及途中,而通過一次性集中投放到快遞柜中,讓收件人自己來取件的方式,大大減少了快遞小哥的配送時間。
我們再來看看,如果快遞企業自己做快遞柜,這里面涉及到的不僅僅是硬件的投入,還包括軟件的信息系統,配置相關的管理人員,以及支付給各個小區的租賃費和電費。
其中,硬件的投入,屬于一次性投入,投入的多少,除了跟快遞柜的采購費用單價相關之外,投放的數量越多,占用的資金量就越大。
以天津為例,我從安居客上搜素到的小區數量有15164個(不包含新小區),網上搜到的一主四副的快遞柜單價18000元,兩者相乘,意味著需要投入至少2.7億元。如果全國的大部分省市的小區都投放,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額啊!
算完了投入,咱們再回過頭來看產出,也就是給通過對比收入和支出,看看快遞公司自己做快遞柜是否劃算?
快遞柜的收入來自哪里呢?我們從豐巢的模式中可以看到,主要的來源在于從快遞小哥那里收取的代存費。每個月代存費的收入=代存的次數?單價,從這個公式中,你會發現,影響快遞柜收入的主要影響因素在于,快遞柜的使用率。
前段時間,豐巢從4月30日推出了超過12小時未取走快遞,需要收件人繳納延時費用的風波,在市場上引起了的輿論。豐巢此舉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快遞長時間未取走影響了快遞柜的使用率,進而影響到了快遞柜的收入。
豐巢和菜鳥驛站幾乎壟斷了最末端的快遞市場,整合的是市場上大部分快遞公司的快遞,豐巢尚且吵吵著自己虧損。我們可以想象到,如果每家快遞公司都在末端設立自家的快遞柜,大概率會出現,快遞柜中的部分柜子存在閑置的情況,如此,更是會發生豐巢經營中遇到的虧損現狀。
前面我們從投入和產出這兩個角度做了分析,接下來,我們再深度地挖掘一下快遞柜的投放對快遞企業來說,有沒有更大的價值?
我們知道,快遞柜的投放顯然是可以提升快遞小哥的配送效率,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好像也找不出來其他更好的理由。
豐巢的運營的快遞柜跟四通一達運營的快遞柜對收件人而言,你能感覺到他們之間存在什么樣的區別嗎?沒有。
作為收件人,你會因為從豐巢快遞柜中取件和從四通一達的快遞柜中取件,對他們這些快遞企業多一份好感嗎?顯然也不會。
快遞柜顯然是末端可以標準化的基礎設施,快遞企業很難做到差異化的競爭。也就意味著,自家的快遞放到了別的快遞公司的快遞柜中,對快遞公司而言,不會有什么影響。所以,為什么還要自己做快遞柜呢?
而實際上我們看到的現狀是,那些頭部企業沒有大范圍選擇自建快遞柜,而是通過靈活的投資和合作(入股快遞柜的運營企業)來管理最末端的快遞,相比較而言,這也是最為高效的一種方式。
快遞公司不自己做快遞柜,主要的原因在于,快遞柜的投入并不會對企業的經營帶來太多的增值,而且可能會因為快遞柜的資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帶來快遞柜項目的虧損;以投資的形式介入到快遞柜市場,既轉移了自己經營帶來的潛在風險,也可以享受快遞柜發展帶來的紅利,何樂而不為呢?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8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03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47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13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19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04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6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397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