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兩則消息刷爆朋友圈,引發全網憂慮!日本和美國,幾乎同時宣布(或者建議),用直接補貼政策,鼓勵本國企業撤離中國。
那么事實是否如此?
一則是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4月9日,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Larry Kudlow提到,一種可能吸引美國企業從中國回流的政策是,將回流支出100%直接immediate expensing費用化,廠房、設備、知識產權結構、裝修等。按照他的解釋,這樣就“等于我們為美國企業從中國搬回美國的成本埋單”。
另一則彭博社報道,為應對新冠疫情對于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日本經濟產業省推出了總額高達10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億元)的一項抗疫經濟救助計劃。其中“改革供應鏈”項目專門列出了24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8億元),用于資助日本制造商將產線撤出中國,以實現生產基地的多元化,避免供應鏈過于依賴中國。
雖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球化趨勢逆轉似乎難以避免,但在未來一兩年時間內,出現大面積、熱對抗的可能性并不太高。
從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Larry Kudlow的原話來看,他的表述是“Would pay”,這在語法上是虛擬語態,也說明是他個人的看法,而且決定權還在于企業,并非強制要求。而且,從程序上來看,要支出這筆錢,需要國會同意。當然,這種建議需要重視,因為他代表了一種聲音,而且是比較強大的那種。
從日本的那則消息來看,雖是政府行為,但也非強制,而且決定權也在企業自身,而不會強制企業改變其供應鏈,新聞中的表述是“ While no company will be forced to alter its supply chains”。
隨后,“邢予青東京漫談”表示,從日本政府公布的“新型Coronavirus傳染病緊急經濟對策”原文來看,文件中并未提到“中國”二字。文件的30-31頁是關于日本企業供應鏈改革的部分,主要是支持日本企業把產能搬回國內,或者是向東盟國家分散,但是并沒有具體指明從中國撤離。文件表示,新型Coronavirus傳染病大面積傳播的影響,凸顯日本在口罩等醫用品供應鏈的脆弱。為了支持產業鏈回歸日本國內或者實現區域多元化,日本政府將對企業供應鏈重組進行援助。
在過去數年當中,并非沒有產業轉移出去,但效果如何,相信大家心里也有一本賬。在商言商,資本最為看重的還是市場利益、營商環境和勞動力要素的整體質量。
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進程。全球經濟必將縱橫交錯、水乳交融,盤根錯節,不分彼此。逆全球化,只是短暫的波瀾。但我們并不知道,這個“短暫”有多短。是不是足夠短到,讓那些被波及的企業,能活著走出危機。
劉潤
最后我們看下典型國家疫情發展最新預測模型
美國確診破53萬剛經歷度過每天2000死亡高峰,疫情預計7月7日接近尾聲。
英國的波峰將在下周到來,而且病床,呼吸機等醫療資源嚴重短缺,如4月14日需要64265張病床,但可使用的只有17765張!
相對處于“地獄”的英國,德國簡直在“天堂”
醫療條件綽綽有余,高峰8829張病床需求,實際有147938張病床可供使用。
時間有限不一一截圖了,想知哪國預期可留言互動,全球剛過了180萬確診...持久戰...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38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5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3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34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40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25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39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