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的本質是商品的制造,分銷和零售。
● 零售的本質是商品的展示,支付和交付。
● 電子商務相對于傳統商業,在分銷環節具有明顯優勢,在零售環節優勢不明顯,在制造環節還沒有發揮優勢。
● 未來分銷企業和物流企業的融合是個趨勢。
● 電子商務的本質是,從商品的制造,分銷和零售的所有環節,來優化現有傳統商業的弱點,建立比傳統商業更大的優勢。
● 整體商業的角度就是供應鏈的角度,電商的本質就是要在整條供應鏈上建立對于傳統供應鏈的整體優勢。而不是某個局部的優勢。
10月13日,2016年阿里云棲大會在杭州云棲小鎮如期召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演講中表示:“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馬云的講話吹響了電商2.0的進軍號角,電子商務需要進一步演變發展。但是個人認為,未來電子商務的發展,定義成新商業也許更合適一些。
商業,是一種有組織的提供顧客所需的商品與服務行為。大多數的商業行為是通過以成本以上的價格賣出商品或服務來贏利。從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來看,商業的本質可以定義為,商品的制造,分銷和零售。當然,商品的不同,行業的不同,這個環節會有所變化,有的商品制造出來后直接就實現銷售,不需要經過分銷環節,這也是可能的。
零售是商業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最終消費者獲取商品,商品的價值最終實現的環節。一個商品如果沒有被最終消費者接受,那么這個商品就沒有實現自身的價值。零售的本質就是商品的展示,說服消費者接受商品,消費者支付款項,商家交付商品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商品的展示,支付和交付三個環節。
電子商務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本質原因必然是其相對與傳統商業有更大的比較優勢,或者是效率更高,或者是成本更低。那么要發現這些比較優勢,我們需要從商業或者零售的不同環節進行全方位的對比研究。
零售的核心環節是商品的展示,支付和交付。我們一一進行對比,相對于傳統商業,電商在展示的環節有很大的優勢,商品可以以極小的成本展示大量的商品信息。傳統的零售門店,商品的展示是需要付出租金成本的,在而且好的鋪位,商場位置都是稀缺資源,都是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的。而電子商務可以用很低廉的成本展示海量的商品信息,京東商城可以提供幾百萬個不同的商品。
其次在支付環節,傳統商業是直接現金交易,簡單快捷。電子商務早期的支付需要通過網上銀行,或者收貨后支付,這些方式還是帶來了一些不便,影響了電子商務的快速擴張。支付寶的出現是個里程碑式的變革,一方面充當了交易雙方中間人的角色,解決了商品質量的問題,另一方面,支付寶的快捷方便,徹底解決了早期支付的不便。可以說,電子商務和傳統商業在支付方面打了個平手。
最后是交付環節,就是物流的問題。傳統商業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所以在零售終端的交付是非常簡單的。而電子商務卻需要把每一個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從倉庫配送到千家萬戶,物流成本是很高的,特別是電子商務發展初期,業務量還不是很大,為一個客戶的一件商品進行配送,這樣的物流成本是無法承受的。即使現在,電子商務的規模已經很大,但是配送成本相對于傳統商業的現場交付,成本還是高的。在這個環節電子商務沒有優勢。
總的來說,在零售的三個環節中,電子商務和傳統商業各有長短,電子商務沒有明顯的優勢。要發現電子商務的比較優勢,需要從更宏觀的角度來分析。
傳統的分銷企業,或者說批發商,其主要的職能是幫助制造商進行本地的銷售終端拓展,提供資金支持商品的流轉,以及通過物流配送將商品交付到零售終端。由于中國地域遼闊,為了將商品覆蓋到每個可能的市場,逐漸形成了從全國,到省,地市,縣鄉等多重的分銷渠道,這樣的好處是每個環節的業務比較簡單,只要面對下個環節的幾個主要客戶就行,但整個分銷渠道就很長,分銷的效率比較低。
隨著中國消費市場的不斷完善,終端消費點的拓展慢慢趨于飽和和穩定,在這樣的情況下,分銷商的銷售終端拓展的職能慢慢就弱化了。分銷商就剩下資金墊付和物流配送的職能,如果近年來比較熱門的供應鏈金融可以解決資金的問題,那么分銷商就退化成物流公司了。換句話說,如果物流公司可以解決資金周轉的問題,物流公司可以承擔分銷的職能。未來分銷企業和物流企業的融合是個趨勢。
從前幾年開始,面對市場的逐漸成熟,制造商或者品牌商開始調整渠道戰略,嘗試渠道的扁平化,從最初的數量較少的大型批發商,轉變成數量較多的中小規模批發商,從省級批發商下沉到縣級批發商,壓縮渠道的層級,提高分銷的效率。同時提高對分銷渠道的掌控。
互聯網的出現,進一步推動了分銷渠道的扁平化。互聯網的信息交互能力,極大的提高了信息的擴散和傳遞效率,出現了舉行的電子商務平臺,這些平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取代了傳統的分銷渠道,實現了從制造商到最終消費者之間的商品直接交易。電子商務在分銷領域相對于傳統商業有著巨大的優勢,扁平化的渠道意味著大量的成本節約,以前每個層級分銷商的利潤都被節約下來。當然電子商務平臺也產生了一部分的新的運營成本。
最后,我們還有個觀點,電子商務本身就是一個分銷渠道,未來不僅會出現電子商務的零售商,也會出現電子商務的批發商。
從商品的制造來看,電商也有很多優勢。傳統的商業正是由于存在較長的分銷渠道,制造商對于終端的銷售數據是不了解的,而且存在制造商和分銷商,零售商的博弈,才產生了牛鞭效應,才導致了各種供應鏈問題的產生。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這種在一條供應鏈上進行博弈的思路,是非常有害的,是不利于整條供應鏈成功的。
電商銷售的所有銷售數據都是有記錄的,都是用來進行分析的,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可以通過數據的分析來進一步指導商品的制造,更合理的安排產能,規劃庫存,從整條供應鏈的角度來優化運營,提高效率。
目前大部分的電子商務平臺都還是更多的關注銷售端,還沒有關注制造端的改善,本來具有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從整條供應鏈來看,現有的電子商務模式還有很多問題,整條供應鏈中間的庫存還很高。當然中國的制造企業在管理本身還有很多問題,有很多需要提升和改善的地方,電子商務需要更積極主動的去推動制造企業的管理變革。
我們看到的消費都是在零售環節產生的,但要贏得最終的競爭,僅僅關注零售是不夠的。新型商業模式的競爭不僅僅在零售環節,而是在包括零售,分銷,制造在內的所有環節上,只有整體商業過程的效率是最高的,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
整體商業的環節就是整體供應鏈的環節,電子商務的本質就是要在整條供應鏈上建立對于傳統供應鏈的整體優勢。而不是某個局部的優勢。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815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5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8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4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4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81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61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46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