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市場,只要規模滾起來,自然會衍生出很多形態。以快遞為例,網點對完成業務指標的饑渴,背后就撐起了一個利潤巨大的群體——黃牛。
這個充滿爭議的群體,他們或依附行業紅利、或依靠行業人脈關系、抑或依附大客戶分羹,總之一句話,就是靠薅快遞網點的羊毛而活。
躺著賺錢、門檻低、擾亂行業秩序是他們身上固有的標簽。面對黃牛,一邊是電商的瘋狂追逐,一邊是基層網點的痛罵,質疑、追捧與唾罵總是交織著出現。
黃牛的誕生并不復雜。他們既不是生產商,也不是線上電商,只是甘心做中間商,充當中介攬收發運賺差價。這已經非常接近傳統意義上的倒賣火車票、演唱會票、專家號的黃牛,只是相對而言他們的吃相更加難看。
譬如,他們往往打著電商的旗號,從大客戶那里低價拿來單量,又以更低的價格轉手給快遞網點賺差價。不用派件,投入也不大,只要拿下4~5家大客戶,一輛車2個人,就足以賺的盆滿缽滿,頗有種空手套白狼的架勢。
在這條充滿爭議的產業鏈中,黃牛是絕對的賣方市場,也是最大的受益人。
黃牛站在產業鏈的頂端,以各種挑剔眼神來打量著慕名而來的快遞網點,攫取他們本就微薄的利潤。而隨著任務量、包倉指標越來越高,為了避免進一步虧損,網點們不得已又只能求助于黃牛,黃牛則以更低的價格和網點談,從中賺取差價。
如是循環,無窮無盡。只要賺錢,他們哪管網點“洪水滔天”,跨省、跨市的,甚是猖獗。
快遞圈,這樣的黃牛一抓一大把。
黃牛肥美,看似躺著賺錢,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干的。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黃牛,必須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快遞人員,靠著“裙帶關系”或積累下來的人脈,幫助一些急于完成任務量的網點老板,增加攬收量,借此賺得盆滿缽滿。
比如,有一位老黃牛就很硬氣地說:
“干黃牛六年了!說實話,黃牛不是誰想干就能干的,不服氣你干試試看,分分鐘讓你哭。沒有快遞公司的關系,你就沒有好價格。跟客戶沒有過硬的關系,他就不會挺你。沒有兩把刷子,客戶的售后你就搞不好。”
有關系、有需求,黃牛黨也贏來了他們的“暴利時代”:哪里價格低的就往哪里多發,各快遞網絡也紛紛出具什么包量價、包倉價、包票價等優惠舉措。
另一端,他們去找大的電商客戶,出具各大網絡都可以出貨對接的平臺,價格又有優惠,這樣就形成了快遞黃牛的產業鏈。
在這條產業鏈上,網點老板們普遍缺乏安全感,加盟網點及承包區永遠無法滿足公司給出的優惠條件,也沒有足夠資本去墊電商的月結或季度結運費,最后只能淪落到派件成為收入的命運了。
這類披著精美外套的黃牛,初看和天使一般,但回顧近年來黃牛的成長,這些行業的機會主義者們,根本不會為大局著想,只貪圖自己的蠅頭小利,將投機者的短視和自私表現得淋漓盡致,給網點帶來無盡的麻煩,也給行業留下一個個投機者的暗影。
黃牛是個永遠消滅不了的職業。
當供需出現不平衡,僧多粥少的時候,黃牛的出現總是讓人又愛又恨:一方面是大量電商客戶的趨之若鶩,另一方面,也不乏很多網點恨之入骨。
在驛站后臺的留言里面,評論區有網點破口大罵:
“黃牛發件比網點便宜,收點大客戶我就忍了,黃牛招兵買馬,滿市收散戶,而且黃牛的業務員成本比我網點還要低,怎么破?!?/em>
“只要有黃牛,有總部考核收件量,價格只會越來越低,網點公司真的是無奈。”
“黃牛把正規軍都干死了,何來服務可談,真心笑話?!?/em>
“現在的包倉就是肥了黃牛!自己累死累活,結果干下來,還不如一個干黃牛的?!?/em>
……
類似的尷尬場景,是網點老板們所處位置的真實描述。
黃牛的存在,破壞了市場買賣的公平性,但對于部分需求方來說,黃牛手上的資源又能解其燃眉之急。動輒上萬票的單量,聞者動心,見者落坑,再加上這些黃牛一出手,就是一串輝煌的業績,足以扭轉一家網點的生死。
表面上看,這些都是黃牛的赫赫戰績,但背后卻是網點的心酸和無奈。黃牛不派件,成本低,無業務量考核,苦的就是下面的網點和業務員。
譬如,黃牛的存在增加了網點對網點之間的惡意投訴,跟單投訴客服就是依靠網點對網點之間的投訴來賺錢的。
還有就是網點權益得不到保障,一不小心被自己人給挖了墻角。老鬼聽過一個快遞老板講得最無奈的話:這片區域我努力的做好服務、做好派件、做好口碑,結果市場被自己人給攪亂了。
更為過分的是,有些黃牛假借快遞公司之名,行跨區取件之事,吃相相當難看,完全沒有職業素養。
有位網點就坦言,黃牛的利潤是從哪里來的?是跨區收件損害網點利益中得來的,如果沒有黃牛,我區域內的2萬票件,自己怎么也能收到個1萬幾千票,怕任務量完不成被罰,只能低價又從別的黃牛手中收件充量。
像黃牛這種占有一定資源卻濫加使用的人,在快遞圈早已司空見慣。想必很多網點都體驗過另一類的“替身攻擊”——"市場部”。
所謂的“市場部”更像是大黃牛,放低價,搶市場打擦邊球,而開不到市場部口子的就是小黃牛,依附于大黃牛生存。大小黃牛一起瘋狂搶量,有量就有說話權,輾轉于各家快遞公司之間,誰給的政策好、補貼高就跟誰合作。
各家快遞公司為了防止這些黃牛跑入別家,只能以高于網點的補貼方式留住他們,所以現在的黃牛已經成了各公司爭搶市場占有率的香餑餑。倒是對下面網點七卡八扣,把快遞網點當作冤大頭。
這樣的黃牛真的是毒中劇毒了,讓人瞠目,誰攤上這樣的寄生蟲,真的是賠了夫人(市場)又折兵(利潤)。
更可怕的是,當派件不賺錢甚至虧錢,出件不需要加盟,只要有量就有甚至比加盟商更低的成本的時候,有些快遞網點老板索性也干起“空手套白狼”的黃牛勾當。
可以預見的是,“黃牛遍地走”的怪現象,暫時還沒有停,也不會停。
我們該怪誰呢?
怪“貪得無厭”的黃牛,還是“背負業績壓力”的總部?這場鬧劇的背后,除了各快遞風光的朋友圈,業務量公布時的榮光,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黃牛本身并沒有快遞合法經營權,為什么快遞業里存在的黃牛沒有人來管?幾大總部任由在市場里攪來攪去,想必大家都懂得。
黃牛猖狂的背后,也是一種失控的競爭。價格戰的白熱化,黃牛黨違規攪局,總部因種種原因,沒有有效控制網點間的跨區取件,另外定制的種種合理不合理的罰款制度,給一些黃牛投機者提供了便利。
剛需市場還在,黃牛從行業的縫隙中,瘋狂地生長起來。短期內快遞企業及電商客戶會得利,長期失控,早晚會危及自身的發展,畢竟平穩、均衡的服務網絡,才能提供高品質的服務體驗,如果饑不擇食,容易消化不良,有礙發展,也有損自家品牌形象。
不過話說回來,存在即合理。在當下的快遞行業,“黃?!睂τ谑袌鲇衅浯嬖诘囊饬x和價值,但長久來看,如果“黃?!比后w持續壯大,最后充斥整個行業,對于快遞行業言無疑是巨大的傷害。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2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08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5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97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14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8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55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8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18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