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飛集團第三季度實現貨量與營收雙增,核心息稅前利潤率為4.0%,實現凈利潤1.03億美元。集團將加速與基華物流整合,持續數字化創新。
11月23日,達飛集團公布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第三季度實現營收60.6億美元,同比增長6.3%;核心息稅前利潤為2.41億美元,同比下降57.5%;集團凈利潤為1.0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3.23億美元。
從貨量上看,達飛集團第三季度總貨量為526萬TEU,較去年同期的498萬TEU增長了5.5%。達飛集團表示,貨量增長得益于多數航線市場的良好情況,特別是跨太平洋航線、印度/大洋洲以及非洲航線。
此外,在今年第三季度,單位集裝箱的營收略有增長,同上年同期增長了0.8%,較今年第二季度增長了4.9%。
達飛集團第三季度業績顯著改善。
達飛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魯道夫?薩德(Rodolphe Saadé)表示:“在燃油價格大幅上漲的背景下,集團第三季度核心息稅前利潤率比上季度(1.2%)大幅增長,達到了4.0%。貨量增長也對盈利做出貢獻,同時也體現出我們良好的服務水平。”
達飛集團還特別提到了對基華物流的投資。魯道夫?薩德稱:“通過加強與基華物流的合作,集團積極推進物流戰略。目前,對基華物流的投資已得到后者其董事會批準。待監管部門批準后,基華物流將加速轉型,成為更高效的物流業領導者,為其客戶、員工和股東創造利益。”
據悉,通過要約收購,達飛集團希望獲得基華物流大部分股本,并釋放其全部潛力。
達飛集團還于今年10月31日完成收購了北歐區域運輸領導者Containerships。達飛集團表示,集團奉行加強區域覆蓋的發展戰略,Containerships的運輸網絡將與其形成高效互補,同時將完善達飛子公司MacAndrews在地中海和北歐地區的服務。
財報還重點提到了數字化。達飛集團將持續發展數字化,強化競爭優勢,并借此提升業績。
具體來說,達飛集團的數字化成果分為四個方面。
由魯道夫?薩德發起的集團旗下首家國際創投孵化器ZeBox于9月27日正式揭幕。該孵化器旨在扶持創業公司發展,同時使大型公司從其創新成果中受益。
達飛集團與美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Shone合作,共同促進人工智能系統在集裝箱船上的開發與應用,促進船員決策支持、海事安全以及駕駛輔助等方面的工作。
達飛集團運用Traxens技術,實時監控集裝箱溫度、濕度、位置等信息。
達飛集團正在同創業公司BuyCo合作,開發基于區塊連技術的電子提單項目。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1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30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0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1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00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95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65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5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736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4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