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具體策略來自德勤的建議。在進入正文之前,先給讀者做個供應鏈知識普及:
知識點:供應鏈的脆弱性
混亂和不確定性是當今市場的主要特征。供應鏈受到干擾或中斷的脆弱性也在增加。供應鏈脆弱性不僅產生于供應鏈內部,同時是外部風險嚴重混亂的外在表現。(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研究報告)內部風險是可控的,外部風險不受管理行為的控制。
供應鏈風險=中斷可能性×中斷影響
當今的供應鏈相較于以往更脆弱的原因包括:關注效率而非重視效益、供應鏈的全球化、集中生產和集中配送、業務外包趨勢、壓縮供應商數量。
由于這些風險增加,企業需要制訂合適的方案來轉移和管理風險。
1 月 31 日北京時間凌晨 3:30,世界衛生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會議結果向全球通報:中國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
隨著疫情發展,工業通信業領域受到的負面影響也逐步顯現。疫情發生以來,部分經濟活動停頓,導致有效需求不足,要素保障困難,一些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難度加大;受疫情影響,部分行業企業預期轉弱,擴產能力面臨制約。多家機構初步預測,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將造成約3000到5000億人民幣的損失,高于非典時期的約1000億人民幣損失。疫情對中國出口的影響約為300億美金。企業作為國家經濟體系的關鍵,做好自己的業務,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員工更是基本的社會責任。面對疫情,越是緊急時刻,越要有章法,從容應對各種挑戰。
為有效防控疫情擴散,不少地方發布了延遲復工要求,客觀導致復工復產較往年有所延后,近期雖支持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盡快恢復生產,但有不少企業反映開復工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實際問題。在此情況下,企業可能會面對各方面的戰略和供應鏈風險,比如原材料供應延遲或中斷,客戶需求變化或者成本上升,物流短缺導致交付延遲或無法交付,員工健康安全防護不足,人力短缺,以及進出口貿易相關的物流、結算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等等。
而在中長期,對于許多跨國企業而言,原本由于貿易摩擦及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而已經在推進中的生產及供應基地外遷,可能由于此次疫情的爆發而加速。如疫情持續時間長于預期,跨國企業廣泛實施供應鏈風險分散舉措,將在中長期內對進出口造成結構性影響。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6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1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5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1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28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09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03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55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34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