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供應鏈的設計,就繞不開“推式”和“拉式”供應鏈。
所謂“推式供應鏈”,就是自助餐,由供應商推動,基于Forecast。所謂“拉式供應鏈”,就是點菜,由客戶拉動,基于Order。
下面我們舉個簡單的案例來看看推拉結合點的不同對供應鏈造成的影響。
供應鏈長度:5周
制造商從通知備料到拿到材料:1周
制造商的制造:1周
制造商運輸到經銷商:1周
經銷商運輸到分銷商:1周
分銷商運輸到客戶:1周
客戶期望的交付期:2周
推拉結合點:推和拉的交界處。
1.全推動式
供應鏈長度(5周)=推動的周期(5周)
推拉結合點:客戶(起點)
客戶端提供FCST給到分銷商,分銷商按照FCST在客戶端建立VMI庫存水位,可實現此方式。
優點:通過建立VMI,可以清楚地看到客戶的需求波動,減少牛鞭效應;可以迅速供貨。
缺點:如果分銷商無足夠能力,需要提前4周下達采購訂單給到經銷商,此時自身相當于承擔了5周的庫存風險,且VMI模式不方便庫存的靈活分配;生產效率高,規模效應。這類制造商往往生產柔性較差,產線切換做不同產品的成本極高。
2.長推短拉式(一)
推動的周期(4周)>拉動的周期(1周)
推拉結合點:分銷商
分銷商將庫存的存放地點轉移到自身倉庫,此時客戶需要1周時間才能拿到貨。
優點:仍然超出客戶期望;可以靈活分配手上的庫存
缺點:如果分銷商無足夠能力,需要提前4周下達采購訂單給到經銷商。
3.長推短拉式(二)
推動的周期(3周)>拉動的周期(2周)
推拉結合點:經銷商
隨著分銷商的銷量提高,分銷商與經銷商談判達成協議,成品庫存由經銷商來承擔。
優點:供應鏈的庫存風險下降。無需自己持有庫存。
缺點:仍然存在一定的庫存風險。
4.推拉平衡式
推動的周期(2周)=拉動的周期(2周)
推拉結合點:制造商
分銷商做得更大了,繞過經銷商,直接和制造商聯系發貨,并說服由制造商持有庫存。
優點:減少了供應鏈環節,降低了庫存風險。無需自己持有庫存。
缺點:仍然存在一定的庫存風險。
5.長拉短推式
推動的周期(1周)<拉動的周期(2周)
推拉結合點:制造商或制造商的供應商
分銷商與制造商合作,共同分攤運費,由制造商直發客戶。
優點:可用較低價值的零件庫存代替成品庫存,降低了供應鏈的風險;整體的物流時間降低。
缺點:仍然存在一定的庫存風險。生產效率較低。
6.全拉動式
供應鏈長度(5周)=拉動的周期(5周)
推拉結合點:制造商的供應商(終點)
分銷商收購制造商,制造商研發出市面上唯一的高科技產品,壟斷了市場。客戶不得不接受提前5周下單給到分銷商,否則無法保證如期拿到產品。
優點:毫無庫存風險。
缺點:如果沒有足夠牛的產品,客戶極有可能流失;生產按訂單生產,產線一般很難持續滿產,生產效率和生產成本會增加。柔性高。
摘錄施云老師的《供應鏈架構師》的圖表:
我們可以看到推拉結合點的從起點(客戶)移動到終點(制造商的供應商)的過程中,對整個供應鏈的上各個環節的影響。正是這樣的來來回回的推拉和碰撞,形成了當今供應鏈的群像。屹立在巔峰的如今天的半導體廠商,要求客戶提前2年下單,強勢得毫無道理。但更多的是在這拉扯中艱難求存的我們。可以說,只有深刻理解了推拉背后的邏輯,才算開啟了供應鏈設計的大門,才有了后續我們會遇到的make-to-order,make-to-stock,assemble-to-order,engineer-to-order。
PS:我是德川家康,這里是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供應鏈成長隨筆”(ID:Work-Methodology),歡迎關注和轉發。
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442 閱讀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7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32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97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3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4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72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813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9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80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