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互聯網(B2C)與工業互聯網(C2B)不一樣,前者強調提升消費者體驗,后者強調成本優化,更強調數據,更強調充分的連接。
隨著前端制造業的變化,中間物流供應鏈也會隨之變革,新型的供應鏈會使用到更多的技術,比如AI,IoT,大數據分析等,才能提供多領域、多需求的服務。這些技術的應用也被視作為新型B2B供應鏈管理最關鍵的一步。
所以,對于供應鏈企業而言,科技化會成為未來核心競爭力,也會成為未來企業的重要戰略。
為了探究高新技術的研究成果,小編近日去了被稱為“中國科技第一展”的“高交會”??烧郫B平板電腦、智能虹膜人臉一體機、無人直升機、智慧汽車……展廳內,各種“黑科技”產品令人目不暇接。
在物流與供應鏈領域中,代表B2B供應鏈領域科技型企業的準時達也首次亮相高交會,并展示了他們最新的科技成果。現場,羅戈網-物流沙龍特意邀請了此次參展高交會的首家科技型供應鏈管理企業——準時達的CTO呂臺欣進行專訪。
圖正中為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CTO 呂臺欣
現場,呂臺欣表示,“我們認為數字化是未來的一個重要趨勢。而準時達也正在努力做B2B供應鏈的數字化,我們希望可以把從倉儲到運輸的全流程進行數字化改造。這涉及到數據化、自動化、智能化三個最主要的方向?!?/p>
但我們知道,要實現數據化前提是需要收集更多的數據,而這要通過硬件設備去獲取。
所以在這次準時達展廳中我們能看到物流快遞攬收、分揀、運輸等方面的智能化硬件設備。比如,可實時定位貨物的具體位置,當物品發生溫濕度異常,或出現震動及傾斜狀態都會實時報警的溫控產品“鯨鏢”。
又如專為物流倉儲精心設計可精準快速識讀各類一維、二維條形碼的識讀器以及用于快遞攬收與分揀過程中的體積測量及條形碼識別的3D體積測量終端。
“硬件設備的目標有兩個,一方面可以利用這些工具去優化整體的操作效率,另一方面是可以收集到大量數據。獲取到精準的場景和海量數據后,再通過AI+大數據分析建立計算模型幫助企業高效決策,將這些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分析,再提供給AI計算機,讓AI自主學習和運算,從而給出計算結果,指導整個產業鏈的運轉?!眳闻_欣說道。
而智能化就是準時達的實時協同平臺,通過展區的大屏幕能看到諸如動態銷量預測、采購訂單風險預測、物料調撥、物流分析、關務作業分析、VMI倉庫存分析等前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環節。
呂臺欣稱,“它的本質就是幫助我們的客戶更好的去管理供應鏈,優化成本。這里面結合了前面的數字化和自動化,包括所收集數據和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去優化整個供應鏈的流程?!?/p>
“該實時協同平臺專門為B2B企業定制,強調的是協同。我們計劃去整合客戶端到端的供應鏈,也就是從它最上游的原材料廠商一直到它的客戶,這么長的一個鏈條我們希望能去為它們提供信息的可視化,不同崗位角色互相協同,做到優化業務流程,協助客戶快速決策?!眳闻_欣說道。
據了解,實時協同平臺與現在大多數物流或快遞企業提供的訂單監控或路徑分析系統不同,它能協助B2B客戶清晰看到其商品在整條供應鏈上下游的動態變化情況,且具有可預測性,通過大數據和智慧科技的結合,協同平臺不但可以追溯每個產品的生命周期情況,同時可以對異常情況進行即時預警,并自動分析出多套解決方案供客戶選擇。所有的分析處理情況將在控制塔上得到匯總分析,形成新的數據后,再次成為決策依據,通過這樣的多次循環不斷提升分析的精準度。
就目前而言,很多電子制造業在上下游的供應鏈整合方面仍存在如下痛點問題。比如,斷層嚴重,整段鏈條的可視化程度很低;供應鏈系統只解決了電子化問題,卻沒有解決智能化問題;企業外大部分服務商都只著重于倉儲、配送,而不是對整個供應鏈的環節都了解。
總體而言,企業只能依據各內獨立的預測和需求信息確定其運營策略,使得銷售數據不能及時反饋到生產端,供應鏈的效率受到極大的抑制,這就產生了經濟學上所說的“孤島”現象。
呂臺欣表示,“比如上下游的供應鏈的不同角色互動,其實目前還停留在通過Email和報表來做溝通,完全沒有任何信息化的輔助,靠的都是大量的人工。這些都是企業整體供應鏈的隱性成本,存在大幅度可以優化的空間,這個也是我們正在幫助企業在做的一些事情。希望通過信息化平臺,可以大幅度去優化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效率?!?/p>
要實現這些需要運用新技術打造一套“制造業+互聯網”的工業鏈管理體系,把從原材料生產制造到倉儲管理,到貨物運輸,再到售后,通過互聯網鏈接在一起。
的確如此,從工業互聯網的基理來看,它比現在的消費互聯網更強調數據,更強調充分的連接,更強調數據的流動和集成以及分析和建模。本質上是通過數據的流動和分析,形成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的新模式和新業態。
準時達的做法是通過同一平臺把品牌商、供貨商、制造商、服務商、渠道商、終端消費者串聯起來,通過AI、大數據、IoT等這些新型技術為它們提供可視化、協同和數字化,實現不同角色的協同和信息傳遞的無縫鏈接與動態可視,降低庫存,減少波動。
獲取到精準的場景和海量的數據后,再通過AI+大數據分析建立計算模型幫助企業高效決策。
從準時達此次參展高交會可以看出,準時達信息系統建設正在借助智慧科技、IOT、大數據等前沿科技,在供應鏈實時協同平臺基礎上為客戶提供全網綜合信息分析和集成化系統管理,為客戶的精益制造提供全程供應鏈管理支持。
在傳統的供應鏈服務企業,并不具備從制造鏈到分銷鏈的整合實踐經驗,也不具備全球化網絡布局的端到端供應鏈管理服務,比如從原材料采購端到工廠制造,再到終端消費環節(C2M2C)的全程供應鏈整合解決方案。
目前,B2B供應鏈的市場集中度依然很低,很分散,運輸、倉儲、金融等市場份額非常有限。
未來B2B供應鏈的發展,會借助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更趨向于一個平臺化的整合。未來會看到很多生態鏈的形成,各細分領域對手會變成合作伙伴,會變成優勢資源互補的伙伴。但是所有這一切發展有一個前提,必須有一個平臺型整合的企業,或者叫平臺型的供應鏈。
在現場通過呂臺欣的專訪了解到,“準時達的生態構建主要分為天網、垂直骨干網、地網三大部分;天網則是上面介紹的實時協同平臺,垂直骨干網是一個業務層,可以看作是準時達的產品,地網則是更像是一個網絡聯盟,聚合了眾多物流與供應鏈企業?!?/p>
這和其他物流企業所說的“天網+地網+人網”三網合一略有不同,這類型的企業服務人群更多是面向C端面向消費者的服務,所以要編織一張“人網”提升消費者體驗。而準時達的“天網+垂直骨干網+地網”面向的是B端生產制造業,根本性是優化成本結構,涉及到整個制造前端有很多需要優化的部門,服務的流程和方案更為復雜,需要從計劃、采購、生產、銷售、商務、稅務、關務等多個方面去考慮供應鏈運營的難題。
最后呂臺欣強調稱,“未來B2B供應鏈管理會更強調可視化、協同和數字化,會更趨向于一個平臺化的整合,準時達也在努力往這個方向走。在這個趨勢下,AI、大數據、IoT這些新型技術在優化供應鏈流程上會起到極大的作用?!?/p>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1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92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0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95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4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2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40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