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可公司的計劃體系是當前較為流行的一種做法:
一個月做一次完整的產品、策略規劃,每周從需求收集到一致的發貨計劃運行一次。
下面我們按步驟介紹一下他們是怎么做的:
1. 產品和策略規劃制定、產能確定:
在月底前,供應鏈計劃人員就需要跟市場、銷售部門明確正常銷售的產品清單,并根據未來銷售計劃、產能分布等情況做好產品分工廠規劃;
對每個基地的每個產品進行分類,需要明確合適的供應策略、庫存策略;
計劃模板是這個階段最為重要的輸出內容。
同時,作為各個生產基地的生管部,也要對產能、定額、合格率等各種產能指標進行更新、輸入。
2. 需求計劃確定:
每周二中午前,需求計劃團隊根據在手未發訂單、大客戶傳遞過來的需求、其他發貨計劃等,制定出一版無約束的需求計劃,并通過既定的轉化邏輯,輸出基于各個生產基地的無約束的發貨計劃。
3. 需求計劃討論、調整、確定:
無約束的發貨計劃,需要從整體需求規模、重點產品的需求變化等篩出需求比較異常的產品,并與銷售等人員對其進行討論、調整,最終形成一版確定的發貨計劃。
4. 生產計劃編制:
發貨計劃確定后,傳遞至工廠,工廠計劃人員就可以根據發貨計劃、在手庫存、不同產品的生產策略庫存策略,以及車間排班等情況,編制出初步的生產計劃,生產計劃+期初庫存即為供應計劃。
5. 供應計劃討論、調整、確定:
生管部編制的供應計劃,僅僅代表生產基地的一面,往往從全局角度存在較大的優化空間。
例如生產批量、換型次數的PK,其他生產基地產能資源的整合等,都需要引入一起考量,最終形成一版既能最大化滿足需求,又能很好的控制庫存風險的生產計劃。
6. 一致的發貨計劃:
供應端的方案一旦確定,將確定的供應計劃和之前確定的發貨計劃相比較,通過既定的客戶、訂單優先級,就很容易運算出來每張訂單、每個客戶需求的預計交貨期。
對于可以提前發運的訂單,客戶能否接受?
對于預計延期的訂單,客戶是否會受影響?
在這個階段需要分別溝通、確認、反饋,最終形成公司層面一致的發貨計劃。
以上,以比較通行的計劃體系為例,介紹了一個完整計劃周期的主要工作。在實際工作中,緊急插單、生產中斷、采購異常、大客戶需求調整等各種變化會穿插在每個計劃周期中,如何抓住主線、兼顧日常變化,風平浪靜的從一個計劃循環走向下一個計劃循環,是考驗一線計劃人員水平的具體表現。
如您是計劃鏈條上的一個關鍵環節,并且很少出現緊急狀況,那么恭喜您,您一定是一個身懷絕技的計劃人員。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2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1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8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56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