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家居物流分會主辦,亞太物流名刊《物流技術與應用》雜志、物流產品網聯合主辦的“2019第三屆全國家居行業供應鏈與智慧物流研討會暨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家居物流分會年會”在上海成功召開。會上,家居供應鏈專家、好萊客家居原采購總監黃智勇帶來題為《定制自動化的供應鏈思維》的精彩演講。
一、 自動化的困惑
對于投資自動化建設的兩個擔心:1、高投入;2、怕走彎路。
自動化的投資建設需要高投入,而且需要持續投入,才能取得效果。
例子:京東在好多年前,大家都不看好的時候,投資建設智能物流倉,投資很大,每個倉都幾千萬。投了相當多一部分之后,才開始轉型,開始導入第三方的供應商去做,其實在做第一、第二個、第十個倉的時候,只是解決了一小部分的區域的配送問題,對自身的經營看不到很大的改變。但是當倉鋪到很大面積的時候,配送的優勢就出來了。京東持續對自動化智能倉儲的高投入帶來的邊際效應和其他的帶動作用,產生了銷售規模,才體現出智能化、自動化的優勢。
自動化建設不僅僅是設備升級
其實我們做的現在大部分的工業生產,只能達到自動生產,并不是智能生產。
家居行業沒有一家企業真正能做到智能生產,這可能還要3到5年的時間,真正要達到智能生產。有一定的歷史積累之后,就可以展開數控生產,把所有的部分的產品,用數控設備進行加工生產,歷史積累也包括了工藝積累,也包括了倉儲積累。原來所做的倉庫的備貨,主要還是靠數據積累,而不是靠數據化。
因為我們要做自動生產,發現數據不夠用,所以從7年前就開始做數據化。數據化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是軟件的數據化,所有的軟件在前端畫圖的時候,自動生成所有的數據,包括工建數據、輸送設備等數據,后來排成數據,或者是倉儲數據。
但是這個數據化和數字化有什么區別?數據化其實是信息孤島,很多人以為我上了一個項目,很容易就上,剛開始上立庫很容易上。后來發現數字化的支撐是扛不住的,所以有的時候被迫轉回去,從基層的數據去進行重新的調整或者是重新的組合,花大力氣去重新做這個東西,所以后面才有了自動化。
自動化和智能化的主要區別是有自主的判斷能力,現在所說的自動化的生產,我們能做到什么?我們規劃了一條生產線,從緩存、投料、封邊、排孔、分揀,剛才科捷的機械手,我們有6支機械手進行分揀,包裝,自動裁減機出包裝盒,人工放在盤子里面,整個過程可以自動生產,但是這不是智能生產,更不是4.0,為什么?它不會判斷。
生產中出現了漏、錯的情況,整個系統不會重新回到前面排查,把這個板加到下一波次的生產里面,也不會對原來的生產計劃進行智能的重新整合,也不會對后面的倉儲計劃進行重新調整。
二、簡介自動化項目
三、定制自動化的供應鏈思維
做定制自動化,有效益嗎?
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去考慮,能在很多環節提升效率,在各個環節中省錢,具體包括:裝卸環節、倉儲環節、運輸環節等。但其實還沒完,后面還有挖潛的地方:自動化產生數據化,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工藝改進,在生產環節省錢。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1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89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99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74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4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25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12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