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雙11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中通打響調價第一槍,申通則最先開啟備戰。10月10日,申通快遞2019年雙11高峰保障工作會議在上海召開,全面拉開旺季備戰大幕。
我們都知道,今年3月和7月,阿里巴巴分“兩步走”先后戰投申通。其中第一筆投資金額46.6億元,資金已經到賬,股權也已完成變更,阿里巴巴也由此成為申通快遞的第二大股東;后面這一步,準確講是一次“要約”賦予阿里一項有效期三年的購股選擇權。根據協議,未來三年(從2019年12月28日起)阿里巴巴將陸續購買申通上市主體公司德殷德潤51%的股權,對應的價格約99.8億元。
也就是說,如果第二步順利實施的話,三年后,阿里將獲得申通快遞的控股權。
關于阿里和申通的關系以及未來,這次雙11備戰動員會上,申通快遞總裁陳向陽有一句話切中要害。他說申通這些年一直行走在行業前端,其中就包括率先深入推進與阿里的融合發展。
問題來了:作為雙方深入融合的第一個雙11,“阿里味”漸濃的申通將如何應對和拿下這一仗?
根據官方公開的信息,同時結合雙方今年的一系列市場反應和動作,老鬼梳理出三個側重點,供大家參考。
備戰業務旺季,首先考驗的就是錢袋子的深度。因為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場地儲備、運力保障、人員補充、設備升級…都是燒錢且不可或缺的大項。
今年雙11,申通給出額度是:5.6億元。
5.6億怎么花?兩大塊:運力和獎勵。
運力方面:全網投入超過5億元,新增車輛超過1萬輛。新建和升級了太原、臨海、蘇州等60余個轉運中心項目,產能提升1倍以上。
獎勵方面:設立簽收率達標獎勵、及時派送簽收獎勵、優秀業務員獎勵、電話客服激勵、裹裹服務獎勵等五大獎項,總獎勵金額達到6000萬元。
一般來講,最近幾年的雙11大促,各大快遞雖然業務量爆漲,數據頻頻刷新紀錄,但實際上能夠從中賺到錢的,卻是少數。為什么?就是因為“應急投入”太多。
何為“應急投入”?簡單講,就是為了保障雙11網絡運行穩定、不掉鏈子,不得不在場地、人員、運力以及設備等方面加大儲備,甚至不計成本。
雙11剛開始的幾年,這種“瘋狂備戰式的投入”帶來的產能擴充和提升對快遞公司是有很大價值的,也是促進的。但隨著各大快遞基建的完善和成熟,類似這種“應急式的投入”在雙11業務高峰過后,有相當一部分就被閑置下來,成為一種負擔。
老鬼想說的是,相較于其他快遞在“應急投入”方面的糾結,申通今年雙11的重投入基本上是沒有心理負擔和成本壓力的。
因為申通眼下最大的短板就是產能。
借勢雙11的業務高峰,全面補充和提升產能,于申通而言,不是短期行為和應急舉措,而是一種長期規劃。這也是申通為什么敢于在雙11一下子拿出5億元來補充運力(車輛+轉運)的核心原因
如果說運力和基建方面的欠缺是申通當下產能短板顯性體現,那么技術不足就是產能短板隱性體現。
自阿里巴巴戰略投資入股申通以來,不論是阿里方,還是申通方,在講到雙方合作時提及率最高的一個詞匯就是技術。阿里的技術資源和技術能力,是申通復興之路上不可缺少的助推器。
自今年3月官宣合作開始,雙方最先啟動的融合項目就是技術。根據老鬼得到的消息,申通現行的技術團隊,基本上都是來自阿里巴巴和菜鳥網絡的援兵,戰斗力可見一斑。
雙11就是展現“技術融合”的最佳練兵場。
據申通透露,今年雙11將啟用全新的客服數字化管理系統,上線AI智能客服電話機器人,實現非工作時間托管形成24小時服務機制,最大限度提高申通雙11高峰期的客服受理能力,提升用戶服務體驗。
實際上,有了阿里的助力,申通在技術方面的投入也很放得開。5月31日召開的申通2019半年工作會上,董事長陳德軍明確指出:
申通快遞的未來一定是一家集合“數據”和“科技”的平臺型企業,全網必須拋棄老思想,擁抱互聯網,用數據、智能來統籌申通的業務、產品和管理。
為此,申通未來三年將投入10億元研發經費重塑申通技術,搭建申通快遞“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數智運營平臺、智慧經營平臺、智能決策平臺、數字后勤平臺、全鏈路數字化操作平臺。
對于現在的申通來講,什么最重要?老鬼的朋友安德華提出一個中肯的建議:
服務質量的重要程度遠遠大于業務增量。
從幾大快遞每月發布的經營簡報可以看出,阿里加持后,申通的業務量增速持續保持了50%以上超高速增長,在通達系陣營中也處于領路狀態。
“這樣的增速已經接近申通現有產能的承受極限了。貪多嚼不爛,申通只要保持住這個增速就好,千萬不能搞大躍進。”
保持現有增速的前提下,狠抓服務質量是上策之選,也是發展正道。安德華直言,作為距離“樓臺”最近的一個玩家,申通只要把服務搞好,“月亮”隨時可取;但如果被服務拖后腿,等待自己的恐怕就是“水中月”了。
站在這個角度,今年雙11,申通拿出6000萬元來設置五大獎項對基層員工進行激勵,就是保服務、提質量的最直接體現。
你覺得呢?
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449 閱讀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75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113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39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46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49 閱讀傳化智聯:緊跟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助力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876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7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84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81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