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港口冷庫總量情況
01.全國港口冷庫總量
據不完全統計,港口冷庫總庫容約327.35萬噸。
其中海港占比55% 約為180萬噸,為主要港口冷庫集中地。
02.主要海港冷庫容量
2
部分海港冷庫供需情況分析
1.天津港冷庫供需情況分析
· 2015 年天津港進出口冷藏箱為16.6 萬TEU,2016 年天津港進出口冷藏箱為21.2 萬 TEU,2017 年前三季度天津港進出口冷藏箱15.8 萬TEU。預計2017 年天津港進出口冷藏箱達到21.1 萬TEU。
· 天津港進出口冷藏箱20 英尺和40英尺箱型比例約為20% 和80%。按照20 英尺冷藏集裝箱(1 個TEU)裝載凍品15 噸、40 英尺冷藏集裝箱(折算2 個TEU)裝載凍品25 噸,對天津港的冷藏箱裝載冷鏈商品進行整體折算,平均1 個冷藏TEU 裝載凍品量為13 噸。2017年天津口岸冷鏈進出口商品為274.3 萬噸左右。
· 按照天津口岸冷鏈商品有25% 在港口冷庫存在倉儲需求進行粗略計算,預計2017 年在天津口岸進行倉儲的冷鏈貨品為68.6 萬噸。一般港口冷庫年周轉量約為冷庫容量的6倍,預計2017年港口冷庫規模需求為11.4 萬噸。
· 而已投入使用和即將投入使用的冷庫庫容為11.5 萬噸,供求關系基本匹配。天津港口在建的冷庫項目建設周期一般在2 年左右,預計在2019 年天津港口冷庫倉儲能力將再增加10 萬噸,將達到20 萬噸以上的冷庫倉儲能力。
天津口岸冷藏貨品及冷庫需求預測
(按照天津口岸冷藏集裝箱進出口量以每年10% 的速度增長測算)
根據以上預測,預計到2023 年天津港冷鏈進出口商品的倉儲需求才能達到20 萬噸,在此之前將面臨港口冷庫總體供大于求的局面。(注:后面均參考天津港測算數據)
2.大連港冷庫容量情況
· 經過近兩年的建設與發展,大連港冷藏集裝箱2017年進出口量超過20萬TEU(測算操作冷鏈貨物超過260萬噸),同比增幅12%。進口水果、凍肉等冷藏貨物份額位居全國前列,冷藏水產等國際中轉業務以每年60%的增速快步發展。
·進口冷鏈業務覆蓋了東北四省區及華北大部分地區,菲律賓的香蕉,智利的車厘子,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肉類、海鮮都成為民眾餐桌常見食品。
· 參考天津港進出口冷箱量與冷庫需求之間的比例關系,2017年大連港進出口業務冷庫需求在11萬噸左右。如果不考慮保稅暫存、轉口和常規配送業務支撐,僅從冷鏈食品進出口需求來看,目前大連港周邊冷庫足夠支撐。
3.青島港冷庫容量情況
· 作為全國最大的冷凍箱接卸口岸,2016年青島港完成冷凍箱操作64萬TEU,連續多年保持全國沿海港口第一位。
· 參考天津港進出口冷箱量與冷庫需求之間的比例關系,2016年青島港冷庫需求在34.5萬噸,但考慮到青島港冷鏈食品國際中轉業務較多,因此冷庫需求還要再打折扣,預計目前青島港的22.3萬噸冷庫基本能夠滿足冷鏈食品進出口需求,供需平衡。
4.上海港冷庫供需情況
· 上海港2017年集裝箱吞吐量超過4000萬TEU,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大港。這幾年通過上海港進出口的冷鏈食品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在上海港周轉的冷藏集裝箱超過40萬TEU,由于上海港冷鏈食品國際中轉業務較多,但結合目前現有的12.6萬噸冷庫庫容,整體應該處于供求平衡狀態。
· 未來3年之內要想滿足食品貿易發展需要增加新的庫容。
3
肉制品、冰鮮水產品海港冷庫情況
1.進口肉類各港口冷庫容量占比
· 截止到2018年6月,進口肉類口岸直屬局29個,所屬分支局88個,口岸及查驗場79個。冷鏈查驗和儲存一體化設施125家,總冷庫庫容952456噸,查驗平臺面積105959平方米。
· 肉類冷庫分布港口中,海港占比63%,仍為主要進口來源港。由于凍肉類產品的特性,陸港公路占比26%,位居第二。空港最少,主要是冷凍產品不需要時效性。
· 從肉類進口來看山東、黑龍江、天津都是十萬噸以上的肉類進口直屬局。
· 在海港方面山東局和天津局占比20%以上,為主要進口地區。海港方面天津港和青島港為主要肉類進口口岸。
2.進口冰鮮水產品各港口冷庫容量占比
· 直屬局26個,所屬分支局和口岸71個,進口冰鮮水產品配套備案存儲冷庫總量為67000噸。
· 水產品冷庫主要集中在海港(40%)和空港(35%)。由于水產品具有鮮活的特性,所以時效性高于凍肉類產品,空港方面占比相對較高。
· 在指定進口水產品方面福建、深圳的指定倉庫容量較大。港口類型中,海港中福建局占比66%,為水產類主要港口。
4
海港冷庫企業現狀
冷庫在冷鏈食品進出口流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1.現狀:大部分海港冷庫企業模式傳統,有待創新
目前國內絕大部分海港冷庫企業業務模式相對單一,且其中以存儲和查驗服務為主。下圖是以上港冷鏈物流為例,其查驗、存儲業務和作業明細如下:
創新方向:
1、非保稅加工:將加工廠前置到港區,實現查驗存儲加工一體化,減少物流環節。
2、腹地功能延伸:像大連毅都在沈陽、鄭州、廣州建設冷鮮港,極大延伸產品貿易渠道和冷鏈服務能力。
3、供應鏈金融:可依托供應鏈金融開展貼現、代理采購等其他服務。
2.分類動態監管只在部分港口實施,對保稅冷鏈倉儲企業影響大
· 當前像上海、天津等港口已實現貨物動態分類監管,保稅貨物與非保稅貨物不僅“同倉”,還能“共管”,有效節約運營成本,提升運轉效能。
· 但是像大連港等有些港口,分類監管試點尚未開展,導致純粹的保稅冷庫企業只能接收保稅業務,而無法開展非保業務,極大影響企業營收,也對客戶企業造成不便和成本增加。
3.自貿區助力冷鏈保稅和轉口業務,但政策力度還要加大
· 以大連港為例,大連港冷鏈物流成本只有韓國釜山港的1/3,作業效率高于釜山港 1倍以上。但每年通過大窯灣港國際中轉水產品貨物僅5萬噸,而韓國釜山港每年水產品貨物轉口量可達80萬噸以上。
· 大連港是國內第一個可向國際中轉冷藏貨物出具原產地證和衛生證的港口。
· 目前已開放東南亞像泰國,以及歐洲等中轉業務,接下來希望能依靠自貿區便利的海關監管和寬松的口岸環境,開展更多保稅倉儲和轉口貿易業務。
· 目前國家已開放3批(1+3+7)共11個自貿區。
第一批:上海
第二批:天津、福建、廣東
第三批:重慶、遼寧、陜西、河南、湖北、四川、浙江
4.關檢合一、審單放行等進一步提升通關效率,對冷庫查驗業務有沖擊
據調研統計,目前各大海港冷鏈食品有70%直接審單放行,30%全部查驗。相較于以往查驗比例有所降低,冷庫查驗企業業務有所減少。原來具備查驗資質的企業數量也有所減少。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羅戈網立場
-END-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4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1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9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59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