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版的拼多多
一個久未謀面的朋友王華(化名),跑到我這里喝茶聊天,告訴我,他已經在Y省開了7家“拼多多”版門店。
說罷,還給看了他們的開業視頻,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不禁讓我大吃一驚,在這個被新零售打劫的時代,大大小小超市,要么關門停業,要么加盟連鎖。能開業就火爆,并且一連開了7家店,算是一個“小奇跡”。
這讓我回想起,四年前,王華帶我去看的一家湖南本土超市—樂爾樂。
之前我在伊利就職,曾組織過長沙業務去他們門店收過貨,正常伊利牛奶零售價68元/件,樂爾樂超市直接賣到52元/件。因為價格,差點跟周邊門店老板打起來!
零售行業協會的易主任告訴我,因為老是被零售會員單位投訴,低價擾亂市場,樂爾樂被其他門店稱為“毒瘤”!
雖然是被人詬病,但拋開廠家角度,從實際經營看,人來人往。臨行前,我跟王華又看了幾家店,選址都在大學城或者人流密集地,人氣旺盛。
樂爾樂超市的經營特點是所有商品價格低,不管是知名的,還是不知名的。零售價格上基本算是批發部的價格。
降維打擊,零食很忙
像這樣以價格取勝的,還有成功案例嗎?
2019年,長沙市內街頭一下子冒出140多家零食專賣店“零食很忙”。這是一家不同于良品鋪子,零食滿屋,小嘴零食等本土零售專賣的連鎖品牌。
門店特色:極簡的店招和裝修,宣傳語也很有特色:全年低價,不打折,不搞活動,不充會員。
據王華介紹,零食很忙2016年4月開始籌備,2017年開始做加盟,2018年已經實現了3個億的GMV。創始人是來自樂爾樂曾經的加盟商。
我在現場也體驗了一下,不知不覺買了200多的東西,確實是價格抄底。這是什么模式?簡單理解就是德國的阿爾迪,美國的好市多。更通俗地理解,很像拼多多的門店版,休食類目的休食實體門店。
經過分析,從樂爾樂到零食很忙,再到王華的創業品牌,這背后有著共同的邏輯:
1.門店選址:
大學城,大型社區,城鄉結合點。選址邏輯的核心:人流量大。
2.目標群體:
金字塔“底層”群體,人口基數大,價格敏感第一,但兼顧對品質的要求。
3.口碑裂變:
主要是靠低價,但低價不等于低質,低價不等于低毛利。消費者在當下信息平權的時代下,對打折、活動、贈品已經免疫,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價格,繼而引發口碑裂變。價格對比常規零售價,超出預期。
4.社群運營:
與各大社區團購公司合作,彌補生鮮類商品。觀察發現,這類門店做團長,在所有社區團購公司的營業額也是最高的。
5.商品結構:
20%的高檔商品低價,用低價帶來超高頻,做大增量;50%的中檔商品低價,帶來高頻,繼續做大存量;30%的低檔商品低價,帶來中頻,清掃競爭對手。
本質上是搶存量,做增量,降維打擊。一般在3個月內,倒逼周邊門店關門,繼而再調整商品結構,做大利潤。
6.后端供應:
依托于批發市場和代理商,不跟廠家合作,不接受費用和買斷協議。現金進貨,用批發市場前置倉模式。
7.門店品牌:
重門店品牌,輕商品品牌,最大規模做OEM。
8.毛利結構:5%-8%
9.選品邏輯:
對標一線品牌和品類品牌,招高品低價的對標品牌合作。比如網紅品牌。
下沉市場,這段時間被吵得很熱。上述的品牌,其實就是下沉市場的“縮影”,畢竟中國市場有五六級的縱深(中國有9億人口沒有坐過飛機)。
中國這么多的品牌工廠,這么多的銷售通路,但還是有很多消費者買不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又或者價格不那么“公道合理”。
坦率地說,消費需求多元化的背后,不僅僅是要求商品本身的多元化,還有消費群體的多元化,典型特征是群體的分層。這里既有地理屬性的分層,又有消費能力的市場分層,還有不同消費圈層/社群的分層,甚至不同場景下的分層。
包政老師的“社區商務”理念,我的理解是:圍繞某個消費圈層,從需求鏈出發,倒逼供應鏈,實現供需一體,產銷一體。
以這個邏輯為出發點,社區拼購模式的社區電商,核心是發揮社交性流量,用社群形式實現供需一體。而樂爾樂的模式,是用低價和門店,核心是發揮地段式流量,用低價直擊消費者心智,超出價格預期,繼而引發口碑效應。當然,在后期,即使沒有地段流量,隨著后端供應鏈的成熟,呈現規模化,地段不重要,重要的是穩定低價。
中國有600萬家小店需要改造,需要新的供應鏈體系配稱。但無論是B2B,還是加盟店,鮮有盈利。我做個不客氣的批評,天天想改造,改造前是不是該想一想需求方,想想最終的消費者。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36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1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9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57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