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餐飲行業的2B賽道,美菜、宋小菜、美團快驢、永輝彩食鮮、餓了么的有菜網等,都紛紛加入,而2C領域也同樣面臨新晉黑馬的沖擊,盒馬菜市、叮咚買菜、美團買菜、蘇寧菜場,都入局搶食。
傳統菜市的未來還能否頂得住這些外來新物種的壓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傳統菜市場會消失嗎?
被搶食的菜市場
我們先來看幾組數據:
傳統菜市場是我國居民購買生鮮的主要渠道,占比約73%。超市渠道占比22%,為第二大渠道。
預計2019年,生鮮市場交易規模達到5.31萬億元。
生鮮電商目前占比僅約3%。生鮮電商沖擊力越來越大,
一線城市,北上廣三個城市的菜市場個數分別約750、1000、500個,菜場生鮮銷售占比近50%,被電商搶去很多份額。
「零售商業評論」認為,生鮮市場的規模還在逐步上漲,生鮮電商還將加速搶食,如果我們按現在規模30%計算的話,那么,也將超過萬億級規模。再加上超市的量,菜市場的生意會被進一步蠶食。
我們來看,菜市場銷售的兩個主要渠道:2B餐飲業買菜,2C家庭買菜。生鮮電商的搶食將從這兩塊入手。
那么,我們來看下,2B的餐飲業態。
2018年全國到店餐飲收入達到了4.27萬億,同比增長7.83%。另外餐飲外賣近3000億。
這樣算下來有,有超過4.5萬億的餐飲是從餐飲門店送出的。而且這個數據還在持續增長。按35%的食材成本計算,也有超過1.5萬億規模。
這么大的蛋糕,也引來了2B市場紛爭。比如美菜、宋小菜,2015年,餓了么上線有菜網。美團也瞄準了B端的餐飲商家市場。
我們以美菜網、宋小菜為例。
美菜網
美菜網由原窩窩團創始人劉傳軍于2014年創立,定位為餐廳食材B2B電商。5年的發展,連年保持50%以上增長,現已成長為餐飲食材B2B領域的一只獨角獸,估值高達70億美元。
2014年6月,美菜網獲得真格基金1000萬元天使輪投資。同年11月,美菜網獲得藍湖資本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
2015年2月,美菜網獲得順為基金和藍湖資本共數千萬美元的B輪投資。
2015年9月,美菜網完成C輪融資后,累計融資額已經達到10億元人民幣。
2016年4月,美菜網完成D輪融資,估值超過20億美金,累計融資金額超過20億。
截至去年9月,美菜網估值達70億美元。
美菜網的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一頭對接農民,一頭對接餐廳”。
「零售商業評論」此前跟很多的餐飲企業老板對接,發現他們現在不用每天趕早去菜市場買食材了,而是每天早上開好門,等著美菜網的送貨員上門送貨。提前一天下好單,第二天就有食材送上門,平臺方把控好供應鏈,省去菜市場的環節,性價比上又有優勢。
如何做到的,比如美菜網目前采用的是源頭直采模式,直接替代了多級批發制度,從產地集中以最低的價格進行采購,再將商品直接售賣給餐廳客戶。
2個核心點:1、整合散亂的餐飲食材供應端;2、以較低價格直接將食材賣給餐廳。
目前,美菜網自營覆蓋全國21個核心城市,擁有29個分倉、超6000臺配送車輛。美菜已累計服務商戶超300萬家, 5年來賣出30多億斤果蔬,配送里程可繞地球20圈。
宋小菜
作為美菜的主要競爭對手,宋小菜與它幾乎是在同時起跑。
宋小菜創立于2014年12月。
宋小菜于 2015 年 1 月獲得阿里巴巴吳泳銘的 3000 萬元天使輪融資;
2016 年 3 月獲得 IDG資本領投,元資本、普華資本跟投的 1.04 億元 A 輪融資;
2016 年 5 月獲得經緯中國、 IDG資本、銀泰資本投資的 8515 萬元 A+ 輪融資。
2018年 1 月,宋小菜完成 2.3 億元 B1 輪融資。
2018年7月,宣布完成 B2 輪融資,融資金額 1.8 億元。
但從模式上,兩者卻有差異。
宋小菜的商業模式,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以銷定產的反向供應鏈模式(訂單農業),通過收集城市菜市場“菜販子”的采購需求,基于交易數據對市場進行預估,指導上游菜農按需生產,從而解決蔬菜市場產銷信息不對稱、生產者賣貨難的問題。
這樣來看,宋小菜核心還在幫助菜市場的“菜販子”進行供需。與美菜相比,下游的客戶并不相同。
說完2B,我們再來看下2C市場。2C市場的爭奪,顯得更加激烈。
騰訊投資誼品生鮮、美團上線“美團買菜”、盒馬的新業態“盒馬菜市”開業、餓了么牽手叮咚買菜,連便利店巨頭羅森都與首農合作,布局社區生鮮店。蘇寧也不甘示弱,“殺入”菜市...
盒馬菜市
為什么要開盒馬菜場模式店?
侯毅說:盒馬需要一個定位稍低一點的業態,讓盒馬“下沉”社區。在他看來,盒馬菜市要落地社區,下沉地市接煙火氣,產品定位為高中低的全客群。
盒馬菜市是菜場化的盒馬小店業態,以面銷為核心的菜場形式的電商。跟盒馬標準門店不同的是,盒馬菜市比標準店更小、更靈活,且專注于消費者一日三餐的食材,商品價格更親民。
盒馬菜市基于盒馬線上的流量,以及供應鏈及后臺的打磨成熟,還是非常具有競爭力。
美團買菜
此前,美團組建到家事業群,統籌外賣、配送、閃購、智慧廚房等業務,可見,到家服務已經提到了頂層架構。其中包括美團上線的一個新業務,美團買菜。
美團買菜為“APP端+便民服務站”模式。周邊1.5公里之內的社區居民可以通過美團買菜App“手機下單、送菜上門”,最快30分鐘可配送到家。
美團買菜并不是增設一個業務板塊,而是開發了一個專門的“美團買菜”APP。目前美團買菜主營蔬菜、海鮮水產、肉禽蛋、酒水飲料、水果、乳品早餐、廚房用品等10大品類,總體約1500個SKU,聚焦都市白領們的“三餐食材”選購需求。
這一塊,雖然美團還在起跑線,雖然基于美團自身的渠道和流量優勢,但要快速搶占市場,也顯得吃力。
叮咚買菜
2017年5月,“叮咚買菜”上線,它以全新的“移動端下單前置倉配貨+即時配送到家”模式橫空出世,備受矚目。
同時,叮咚買菜主打“0元起送,29分鐘送達”的服務。沒有起送費是其平臺優勢,簡而言之,它就是一個手機上的菜市場,可以配送活魚活蝦,保證新鮮。
成立一年后,即砍下了3萬單,獲得GMV(成交總額)達3600萬以上的業績。
好數據的背后,也驅動了資本的加入。僅2018年一年,叮咚買菜就于5月、7月、9月、10月、12月,連續完成5輪融資。
叮咚買菜目前在上海,有約200個前置倉,每個前置倉面積在300平米左右,可以容納1500個SKU。目前服務輻射上海近3000個社區,深入滲透上海核心小區。2018年12月,叮咚買菜每天訂單量達15萬單。
蘇寧菜場
此前蘇寧宣布,在小店APP平臺上線商品預售和蘇寧菜場兩大重點功能模塊。
蘇寧主要依靠的其這兩年快速布局的蘇寧小店。2017年蘇寧進入便利店領域,目前總共擁有門店數量達11000家。
「零售商業評論」觀察到最新蘇寧小店與菜市場結合,有個最大的點是自提。(用戶通過APP或微信小程序當天21點前下單完成付款,次日早上8點至21點的時間區間內即可到門店自提。)
便利店+賣菜也許也會成為接下來2-3年內“最后一公里之爭”的最熱領域。
菜市場會“消失”嗎
那么,無論是2B還是2C,面臨這么多新物種的搶食,菜市場會“消失”嗎?
「零售商業評論」認為,傳統的菜市場會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的線下“新菜市場”,它不再是我們傳統意識認為的臟亂差、混雜不堪的場景,而是類似盒馬這類帶給大家舒適體驗的買菜環境的菜市場。
但未來這個轉變,一定不是完全因為電商造成的,生鮮電商能跑到銷售額總體占比30%或許會觸頂!再加上20%以上會來自超市渠道,那么50%來自線下流量仍然是可以估量的。
對于生鮮電商而言,目前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巨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也就是說,大部分仍在燒錢。目前生鮮電商的窗口期,可能在3年就會形成2-3家獨大的穩定格局。
而對于“菜市場”這塊而言,真正驅動其改變的,仍然是年輕新消費的浪潮。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90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3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87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25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42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16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17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6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29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44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