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朋友向我求助。
他說,想了解一下庫存的缺貨成本,本著網上能找到就不麻煩別人的精神,上網查找資料。但結果是,網上搜到的缺貨成本計算公式他真的弄不明白,怎么也看不懂,于是,看我能不能給他解說解說。
他發了一個截圖給我(下圖),我看了半天,也看不明白,也看不懂。
如下圖,直接看公式,我認為是計算庫存總成本的公式(即訂購成本+持有成本+缺貨成本),但看到標題是“缺貨成本的計算公式”,我又不確定了。加之對幾個參數我也理解的不透,反復看了幾遍后,還沒看出來缺貨成本是如何計算的,真心是看不懂。
既然看不懂,那么,就自己來吧。本文,我就聊聊對缺貨成本的理解與看法。主要內容如下:
1、缺貨成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本。
2、缺貨成本不是庫存成本。
3、缺貨成本的構成。
4、缺貨成本的計算。
5、如何降低缺貨成本。
一、缺貨成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本。
缺貨成本,是指因缺貨而產生的各種費用和損失。比如因缺料造成生產停工或被迫換線的損失,比如因物料晚到造成的額外加班費用、物流加急費用,比如因缺貨造成的訂單退貨損失等等。
缺貨成本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成本,它是因缺貨而額外造成的費用和因缺貨而額外帶來的損失。
1、成本有其針對性。成本是有載體的。我們的材料,我們的人工,都是針對具體的產品或物定的事項而言。脫離了針對性,很難稱之為成本,只能稱之為費用。比如因缺貨而造成的賠付支出,這顯然不能記入該產品的成本。
2、成本有其因果性。不是所有的費用都能記入成本,對產品或事項的構成有作用或有影響才能記入成本(含直接和間接)。缺貨是一種管理結果,而不是某個產品的構成原因,其費用不宜歸于成本。
3、成本有其承受性。這點的意思是,產品的成本有一定的范圍,當有遠超其價值的支出時,那一定不是成本,而是其它相關費用。比如因缺貨,造成空運一兩件產品給客戶,這空運費用就超過了產品本身,將這費用記入產品的成本顯然不合適,只能歸入我們的管理支出或管理費用。
當然,從大范圍來說,費用損失也是成本,費用和損失最后都會歸結于成本。從這個方面說,叫“缺貨成本”也無可厚非。既然這樣,加之大家一直叫著“缺貨成本”,本文我就也繼續稱之為“缺貨成本”了。
二、缺貨成本不是庫存成本。
很多思路認為,缺貨成本是庫存成本的一部分,認為庫存成本=庫存的采購成本(含訂購費用)+庫存的持有成本+庫存的缺貨成本,比如上文中我朋友給我截圖中的公式。
這其實是個誤區,缺貨成本不是庫存成本,缺貨成本甚至不能稱為“庫存的缺貨成本”。
1、庫存成本就是兩大塊,一是為獲得這批庫存而產生的成本(比如訂購費用、運費、采購價格等),二是為持有這批庫存而產生的成本(比如庫存持有的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風險成本。因缺貨而帶來的各項費用和損失,不在這兩個范圍之列。
2、缺貨是一種管理行為帶來的管理結果,缺貨的結果和倉庫的庫存本身沒有關系。舉個例子:倉庫內存有一噸某款貨物,這一噸貨物的購入費用和存儲費用是十萬元,某天,按合約需要向客戶發兩噸,但庫內只有一噸,客戶取消了訂單并進行處罰。這是,不管取消訂單造成多少損失,這一噸貨物就是一噸貨物,它的庫存成本還是十萬元,缺貨的結果不能帶來庫存成本的變動。
三、缺貨成本的構成。
因缺貨而造成的費用和損失特別廣泛,缺貨成本的構成也比較雜。我粗暴的將其分為以下的兩類。
1、缺貨的直接成本。這個成本非常直觀,就是因缺貨而直接帶來的各種費用與損失。比如因缺料造成生產停工的停工損失,比如因缺貨造成用高價貨物替代而產生的價差損失,比如因到貨不及時造成的加急費用,也比如因訂單取消帶來的庫存呆滯等等。
2、缺貨的間接成本。缺貨的直接成本是直觀的可以直接計算的成本,缺貨的間接成本是缺貨后可能產生的成本和損失,或因缺貨而喪失的各種本來有可能獲得的收益。這些往往很難直接計算,是一種延伸成本,也是一種機會成本。比如因及時交付不達標造成公司形象或信譽受到影響,比如因缺貨造成取消訂單甚至客戶流失,比如因缺貨造成這個產品在市場上份額下降,比如因缺貨而成就了競爭對手,等等。
四、缺貨成本的計算方法。
從缺貨成本的構成可以看出,缺貨成本沒有統一的計算方法,更沒有固定的計算公式。缺貨成本需要根據具體的項目分開計算,再進行匯總。
缺貨的直接成本因其直觀性,計算相對單純和簡單,這里就不細說。我接下來主要講講缺貨三個典型的間接成本的計算(也涉及到直接成本的一部分)。
1、客戶取消訂單。
這里又分兩種情況:一是暫時取消,下次到貨時增補發貨,也就是總需求沒有減少;二是徹底取消,客戶采購了別家產品或采用了替代產品,但下次需求客戶還會正常采購。
第一種情況,缺貨成本=缺貨處罰或賠付+及時交付考核損失+缺貨溝通費用+加急費用(客戶要求的話)。
第二種情況,缺貨成本=本單銷售毛利+本單物料的庫存持有成本+本單專用物料的失效成本(如果有的話,如食品類)+缺貨處罰或賠付+及時交付考核損失+缺貨溝通費用。
2、客戶丟失。
客戶丟失的缺貨成本計算看起來很復雜,比如有人就認為要計算這個客戶的開發成本,這當然復雜。
其實不用那么麻煩,客戶丟失成本我提出一個簡單的計算方法:三年加權毛利法,其邏輯是,不管之前付出了什么,只計算之后能得到什么。公式如下。
客戶丟失的缺貨成本=首年預測業績*毛利率+次年預測業績*毛利率*60%+第三年預測業績*毛利率*30%+第四年預測業績*毛利率*10%。
3、市場份額下降。
這里說的市場份額,是指缺貨這個產品的市場份額。要計算市場份額下降帶來的損失,我們首先需要有市場份額(市場占有率)數據,沒有數據,無法計算。
我們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以時間為緯度,做回歸分析,測算沒有缺貨情況下的市場份額變化。
第二步,將測算的市場份額變化與實際的相對。
第三步,將市場份額差異換算成具體的產品數量或銷售金額,再計算毛利。
這個毛利就是因缺貨帶來的市場份額下降成本。
五、如何降低缺貨成本。
做企業就要開源節流,而對于供應鏈管理來說,節流是主流。缺貨成本既然成本,就要想辦法來降低這個成本。如何降低缺貨成本,我提出從廣到深的三個方法,或降低缺貨成本三個步驟。
1、減少缺貨。
從理論上講,沒有缺貨,自然沒有缺貨成本。但對供應鏈來說,沒有缺貨很難存在,也沒必要存在(達到預期的客戶交付水平即可),我們需要做的是減少缺貨。
如何減少缺貨,有很多種方法,比如供應鏈整合、CPFR、VMI、JMI等等。我建議的方法是,合理的安全庫存+預測風險共擔+適合的訂貨模型,此三點我后續將建專欄或寫文章詳細講解。
減少缺貨,我們至少力爭減少80%以上的缺貨成本。
2、多梯次循環缺貨預警。
供應鏈要做到完全沒有缺貨幾乎是不可能,成本也非常高,完全沒有必要。但是我們總不能任從缺貨產生而毫無辦法吧。怎么辦?進行缺貨預警。
如何進行缺貨預警呢?找人每天查看庫存,發現可能缺貨就發出警報?這樣當然沒錯,但效率很低,并很難起到真正的預警作用。這里,我提一個思路,多梯次循環的進行缺貨預警。其主要思路是在多個關鍵節點,設立不同的預警閥值,在多個時間段循環預警。多梯次循環缺貨預警我也將在后續的專欄或文章中推出。
多梯次循環缺貨預警,希望能減少15%左右的缺貨成本。
3、快速處理缺貨。
前面說了,供應鏈總會產生缺貨。訂貨模型再先進,缺貨預警再及時,總會有一些漏網之魚產生。
水來土掩,兵來將擋,為降低缺貨成本,以及減少未來的一系列被動和損失,我們需要快速的應對和處理缺貨。
處理缺貨的方法很大,但大多數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可同步進行):第一,與客戶溝通,延期或更換需求,同時催貨與加急;第二,尋找其它已有物料代替缺貨物料(前期需要減少產品復雜度增加物料可替代性);第三,市場調貨或市場購買相同成品(按需求更換或不更換包裝)
快速處理缺貨,力圖減少3%-5%缺貨成本。
六、總結。
缺貨成本是指因缺貨而產生的各種費用和損失。缺貨成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本,缺貨成本也不是庫存成本。
缺貨成本包括因缺貨而直接帶來的各種費用與損失(直接成本),以及缺貨后可能產生的成本和損失,或者因缺貨而喪失的各種本來有可能獲得的收益(間接成本)。
三個典型的缺貨間接成本分別是客戶取消訂單、客戶丟失和市場份額下降的缺貨成本。其計算方法文中有具體介紹。
如何降低缺貨成本的三個方法或步驟是:減少缺貨、多梯次循環缺貨預警和快速處理缺貨。
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498 閱讀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431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29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116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81 閱讀傳化智聯:緊跟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助力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967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56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89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897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93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