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氣候問題頻發,加之雙碳目標實現日期的臨近,碳市場建設迫在眉睫。
在7月結束的二十屆三中 全會,重點強調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以及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產品碳 足跡管理體系。健全碳市場交易和CCER制度。
我國碳市場在2020年提出“雙碳”目標之前,已構建了基本制度框架,在目標提出之后,迅速完善相關 機制,進入加速發展期。
在2020年之前,我國開設了9個碳交易試點省市,發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 行辦法》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作為碳市場的基本交易框架。隨后,在十三五規劃 中提出了“美麗中國”概念,將環境問題提高到國家治理層面。2017年提出要建立全國統一碳市場,將電 力行業首批納入進來。直到2020年,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中提出要實現“雙碳”目標,隨后我國碳市 場進入加速發展期。2021年7月,全國統一碳市場正式啟動,同年,國務院提出“1+N”的頂層設計方案, 發布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作為綱領文件,隨后各個行業 陸續發布了N份制度文件支持發展。
全國統一碳市場是由碳配額交易市場(CEA)和碳減排額交易市場(CCER)組成。
CEA市場是由一級市 場和二級市場組成,其中一級市場是由生態環境部核算總碳配額,根據規定分給各個公司。二級市場是指 在二級市場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各個公司根據自身對碳配額的需求在交易所進行交易。 CCER市場指通過支持發展清潔項目來獲得減排額,可用以抵扣自身碳排放額度。
碳市場交易特點:
1)交易量:臨近履約期,市場放量交易,呈現“潮汐”特點,整體市場流動性不足,活躍度較低。截至 2024年8月20日,全國碳市場碳配額累計成交量達4.7億噸,累計成交額近274億元,是全球覆蓋溫室氣體 排放量最大的市場。
2)交易方式:以大宗協議為主。按單筆交易量分為掛牌協議(場內,單筆<10萬噸)和掛牌協議(場外, 單筆≥10萬噸),目前雖然以大宗協議為主,占總成交量的83%。未來隨著納入行業和企業的增加,或逐 漸轉向掛牌協議為主。
3)碳配額:采用行業基準法核算碳配額。針對不同發電機組產生的CO2排放量設定對應的排放限額(供 電/熱基準值),再根據公司擁有的發電機組情況進行加總,為該公司的總額度。每類機組分配的碳配額逐 年下降,企業履約機制也不斷優化。當前我國免費碳配額,未來將依據“污染者付費”原則,引入有償配 額機制。預計未來電力行業將引入該機制,有償配額比例約5%-8%。《2022年中國碳價調查報告》中提 到,41%企業需要購買額外碳配額以滿足履約要求,表明該類企業碳減排效果未達到行業基準水平,僅有 32%企業碳配額剛好滿足履約要求,有27%企業有盈余。
4)覆蓋行業:目前僅覆蓋電力行業,預計2025年會擴容至電解鋁、水泥、民航,2027年增加鋼鐵、玻 璃、造紙,2030年增加石化、化工。
5)履約情況:減排成效顯著。第二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成交量和成交額較第一個履約周期分別上漲 47.01%和125.26%。2023年全國火電碳排放強度相比2018年下降2.38%,電力碳排放強度相比2018年 下降8.78%。
碳價: 2023年下半年開始,碳價顯著上升,定價機制顯現。但與歐盟碳價相比,差距仍然較大。
碳價上漲主要原因:碳配額供不應求。
1)供給端:可出售配額減少,第一,政府將收緊免費碳配額,引入有償碳配額制度,稀缺性更加突出; 第二,《2021、2022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中提出,下一 年分配額度是當年排放量的70%,每個機組對應的碳配額是逐年減少;第三,最新修訂的《碳排放權交易 管理暫行條例》已于2024年5月1日正式實施,將嚴懲違規行為。對于未按時履約企業,沒收違法所得, 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萬元的,處50萬元以上200萬 元以下的罰款。此前罰款僅2-3萬,許多企業“以罰代繳”。
2)需求端:企業購買需求增加,第一,企業碳排放管理意識加強,碳配額規范化管理,避免受到處罰; 第二,企業擔心碳價不斷上漲,計劃提前購買碳配額用以降低平均履約成本;第三,企業預期未來免費碳 配額將會收緊,“惜售”心態加劇;第四,控排企業的基準線將進一步下調,提高減排要求;第五,歐盟 碳稅開始實行,企業需購買碳配額用以抵消碳排放;第六,CCER市場抵扣比例較少,僅有5%,難以滿足 企業碳中和需求。
特斯拉:“賣炭翁”收入促使企業扭虧為盈。
2020年,特斯拉全年凈利潤6.9億美元,僅靠出售碳積分的 收入為15.8億美元。讓特斯拉在2020年首次實現了全年扭虧為盈。自2009年設立“賣碳”計劃以來,截 止到2023年底,該計劃為特斯拉貢獻了超90億美元碳交易收入。2024年Q2披露,碳積分銷售收入對凈利 率貢獻率高達60%。
我國碳市場,誰是下一個“賣炭翁”?
我國電力行業披露碳交易數據的較少,限于數據可得性,僅統計有 30只股票。梳理以下“賣炭翁”潛力股票池:篩選出2023年年報中披露公司有碳排放交易收入或碳排放 交易資產,共有23只。
免責聲明:羅戈網對轉載、分享、陳述、觀點、圖片、視頻保持中立,目的僅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原作者。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核實后,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謝謝!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67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556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48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49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357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21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268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27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20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