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其三大挑戰:流量成本、盈利、損耗。
以生鮮為主的商品毛利覆蓋不了快速履約的成本。同時存在控損和異地復制的難題。
每個城市消費者喜歡的商品完全是不一樣的。異地復制需要供應鏈有延伸能力。前置倉品牌需要在當地城市有用戶認知和信任的基礎。
但是,“30分鐘送達”的快速履約需求,如果說盒馬是一種解法。前置倉“到家”提供了另一種新的解法。
盒馬的思路是改造門店,店倉合一,提供“到店+到家”的全渠道的商品和服務。前置倉“到家”是徹底拋棄店的形態,把倉庫流轉,只做“到家”。
如果說,電商是零售的高級形態擴充品類,從標品到快消品到生鮮都提供“到家”服務,前置倉“到家”則是要進一步突破時空維度,推動電商行業打造一個新的制高點要覆蓋掉傳統B2C電商的市場。
以上,來自永輝云創聯合創始人、永輝到家業務負責人張曉輝的觀點。
下面我們以第一人稱的口述方式來做其觀點的全面分享。提供研判前置倉“到家”模式的一種視角。
傳統電商做不了生鮮。這個已經被無數B2C生鮮電商的虧損、倒閉證明了。一個生鮮商品,在路上就算運個一天,基本上就壞得差不多了。用B2C的快遞供應鏈,做生鮮不靠譜。
對于互聯網用戶來講,生鮮這個品類還沒有被滿足。核心是更快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生鮮品類是高頻次的消費,包括每月都要用的日用品等也是高頻消費。
前置倉業態,是提供了“30分鐘到60分鐘”的快送。任何一個高頻的形態形成都很容易,用戶的黏性會強很多。基于生鮮為主的前置倉到家賽道,未來有可能形成像美團一樣的超級平臺。這是前置倉到家業態模式成立的核心。
而且,相對于傳統門店,前置倉的坪效至少是同等面積門店的5到10倍以上。資產會輕很多。
以400平米左右的現在行業比較普遍的倉型為例,前置倉投入在幾十萬,營業成本和開建成本遠低于一個同等面積的門店。因為租金更便宜,人力成本占比更小。
倉內人力隨著技術提升,算法精準,可能還有1/3甚至一半的優化空間。當前,永輝到家前置倉內在模擬的智能補貨和智能履單等系統,效果顯示比人力要好。本身準工業化倉庫,更適合用技術管理做效率提升。
從開倉和籌建成本來看,“前置倉”可能是各業態里面最低成本的一個。開倉比開店還是更高效。前置倉只要1/10的資產,就能把超市生意都搶光。
線下門店網絡是為顧客“到店”場景設計的。不是為“到家”場景設計的。
永輝有一個理論:要服務好某一個場景,最好的體驗方式是專門為其設計一套體系。
店倉合一的“到家”業態,會有一些問題。比如,店里面忙的時候,倉庫里面也忙;線上忙的時候,店里面忙。要服務好哪一部分人呢?專門一個體系一個團隊做這件事情,一定更專業,更聚焦。
現實是,兼具線上運營和門店運營很困難,同時要照顧到線上生意和配送生意更困難。前置倉和店倉合一的“到家”區別是,以前是不專業的人,兼職做;現在前置倉是一部分專業的人,全職做。
門店配送也有多重“硬傷”。顯著的是高峰期忙不過來,還包括系統、管理和經驗的積累。線下超市POS系統和進銷存系統,做“到家需”要線上和倉庫商品庫存同步的電商交易系統。前置倉能實現商品庫存到庫位都精準定位的倉庫管理系統。方便揀貨員揀貨、補貨效力提升。
從單量來看,通常超市做到單日訂單300單就上不去了。“店倉合一”有瓶頸。而前置倉,隨著時間推進,倉型更成熟,訂單量承載更大。
我把當下的生意分成三種。
一種是線上供給、線上消費,像內容、新聞、頭條、游戲等等都是純粹的線上產品。這種是完全突破物理區域限制的,但現在基本上也都是一片紅海。
另外一種就是線下供給、線下消費的。所有的行業都是這樣。沒有互聯網之前,是紅得發黑了。
現在第三種生意還有藍海,就是線上供給、線下消費的。
典型的是從電商開始到滴滴,到美團外賣,及新零售、到家倉的業態模式。
前置倉到家本質上是一個新電商,是一個更快速(30分鐘)送達的電商。
我從阿里出來,知道不斷提升配送時效是多么困難的事。菜鳥從72小時變成48小時,再變成24小時,如果變成12小時就很牛逼了。更快就很難。
前置倉是提供了新的解法。30分鐘就可以送達目標人群,這是很吸引人的。沒有人愿意等12個小時或者24小時。這是電商領域新的制高點。
阿里提出新零售,實際電商是零售的高級形態,阿里要統一動物界,而永輝要做新人類。電商是要擴充品類,從標品到快消品到生鮮,前置倉到家是要覆蓋掉傳統電商的市場。突破時空維度,推動行業發展,就可以打造一個新的制高點。
前置倉“到家”還是涉及到線上和線下加起來的生意。就要有線下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供應鏈的建設、倉的建設、團隊的建設,不像純線上業務,可以一下子覆蓋全中國或者全世界。會有一個相對的過程。模式會相對更重,門檻也會更高一點。
說前置倉模式不能盈利,是低估了消費者對于自己的時間成本的便利價值,和對交通成本價值的認知。
所有有價值的業務一定是提高整體社會效率的。
人和人的時間價值一定是不均衡的。顧客自己到店,每一單都會付出單獨的交通和時間成本。一個配送員通常是跑一趟送個5、6單,集約效率,使得他的交通、時間成本絕對不是送一單的5到6倍,可能就是兩三倍,這一定會提高整體的社會效率,又會為用戶帶來便利。這是未來特別有價值的。
價值越大的東西,爭搶得越厲害。外賣市場已經充分的證明了。
如果想要盈利,現在一部分倉隨時可以。只要把單價提一點,收點配送費,馬上就盈利了。
但是,我覺得,“到家”賽道整體還是在培育中的市場,所以在這個時段可能不去選擇。
或者說,盈利不是我們當下最主要的目的,但是具備盈利能力。
當前前置倉“到家”,整個賽道都做得不夠好怎么樣讓品質商品及時送達用戶。
“到家”作為即時性快速履約的電商體驗,生鮮商品占比超50%,意味著購買時間波段特別集中。簡單說是在做飯時點是訂單高峰。不是平滑的作業,對運力、作業的挑戰都很大,揀貨倉要做到效率和品控的平衡很難,線上線下全方位的難度都挺大。
但是,用戶在一直增長,越來越多的人買,意味著“到家”是剛需。每月每周持續會有30%的用戶來自自然增長。
前置倉業態有很強的城市屬性。能把一個城市干到NO.1,不見得未來有可能在每個城市干到NO.1。
永輝到家做過很多測試,目前來看,超過一個小時,用戶基本上就不愿意了。“30分鐘達”會比較滿意。我們都測試過,做過很多這樣的測試。
根據永輝到家的測算,400-600平米,3000-4000SKU,配送距離半徑2.5公里,是成本效率與匹配用戶需求的當前相對最優解。
SKU太少,根本滿足不了用戶日常的生活需求。
零售是一個非常需要耐心的行業,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長跑。整個前置倉“到家”的賽道業態才剛出現,“30分鐘送達”的電商業態現在只有中國有,全世界第一,這是慣例。
用戶市場的反饋超出我們預期的好。我們開始做線上業務,主力客群是一部分年輕的用戶,主要還是80后、85后相對年輕比較忙的人,他們可能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我們的店里。現在前置倉到家的用戶畫像是26-40歲的上班及新中產族群,跟大超客群重疊率較低。
你們的父母可能會去菜市場買菜,你想想你退休的時候會去菜市場買菜嗎?我想不會,這種更便利,體驗更好的購物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
未來在可見的五到十年之內,“到家”場景可能會在30%到50%,市場非常大,需要長跑。
“到家”需求還沒有很好地被滿足。還需要更多的人進場,更多玩家進場培育這個服務。
不急于一時的爆發,要有耐心,把到家場景服務的前、中、后全場景服務好用戶。
目前線下市場一定是群雄并起、諸侯分立的格局,“攤大餅”沒有優勢。
所謂搶占用戶心智,是在某些方面做得最好,價值傳遞也是要在這個方面做得最好。短跑爆發一下,但是后面跟不上,服務,跟打造的品牌不對稱的時候,就會落后,會死掉。
堅定不移的堅持長期主義,才有機會。
我們對未來會有一些設想,但不給自己定KPI。我們并不提倡價格競爭。而是希望通過打造核心競爭力,占領用戶心智商品更好,用戶體驗更好。
不管是共享單車,還是團購領域,都已經充分證明,跑得最快的不一定是跑到最后。笑到最后的,勝者為王。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3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5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3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7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40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18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25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