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的日常工作較為龐雜,涉及到庫內庫外的方方面面,稍微出現一點問題,可能會導致企業整體業務受到影響,損失很大。
因此說,倉庫主管的價值首要體現在穩字!
作為供應鏈的中樞的倉庫部門,一定不能出現大的問題,否則后果很嚴重。倉庫主管首要的精力要放在維系平日里的基本運作業務的穩定上,不能出大的紕漏。
所以,倉庫主管一定要將業務的巡檢過程納入到日常工作當中,以確保倉庫日常工作的正常運營。
有些人喜歡將此類工作下放,認為自己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這樣想也沒有什么大錯,但是長期脫離庫內基本面的情況下,你確定能夠把控日常的作業情況嗎?未來一旦工作狀態較緊張的情況,你能不能立刻對人力做出估算?
因此我們一定不能“犯懶”,將巡檢放到自己的日常工作里,如此才能夠做好主管工作。
下面我們來說說怎么指定比較靠譜的巡檢流程:
首先,巡檢是為了發現問題,出發點是能夠從細微的問題中推導出背后的原因,在指定巡檢流程時一定要遵循這樣的原則來指定,否則就是“面子工程”。
像日常說的庫區和庫位內是否整潔,地面是否無雜物體現著員工的整體工作面貌;作業用具(如叉車)是否用完后歸到原位體現了是否遵守規定,小組長是否上心去約束員工;破損過期貨物會否及時提交則體現了你本身的管理要求;同庫同品類貨物是否按照臨近原則進行庫位碼放體現了員工的培訓是否到位等等。
上面舉的這些例子背后都是有目的性可尋,在我們制定巡視表格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突出自己重點要關注的問題,合理制定巡檢流程。
發現問題后,要及時的分析并解決問題,與相關人員進行溝通,避免此類現象的繼續發生,至此我們可以依據我們的工作焦點,制定出靠譜的巡檢流程了。
及時處理問題很好,但如果用有效制度引導、約束相關人員可能會更好。
什么時候需要制度?需要什么樣的制度?
庫管理制度是指對倉庫各方面的流程操作、作業要求、注意細節、6S管理、獎懲規定、其他管理要求等進行明確的規定,給出工作的方向和目標,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跟巡檢一樣,我們的制度要突出目的性的原則!
如果我們的倉庫部門剛成立,整體業務剛剛成型。我們的制度應該適度“寬松”一些,抓大放小,將貨物數量、安全性放到第一位,其他方面可以適度寬松一些,讓員工先適應起來。
當業務已經開始到一定階段后,就需要正規的制度,此時我們就需要問自己:制度設計的目標,用來解決什么的?
同時在制度方面要針對不同部門、職級方面的區分,解決人員結構層次級別差異性(做好該做什么?需要哪些崗位來做?誰來做最合適?等方面的思考)
先是從崗位上劃分:
倉庫管理員負責物料的收料、報檢、入庫、發料、退料、儲存、防護工作;
倉庫協調員負責物料裝卸、搬運、包裝等工作;
采購部和倉管部共同負責廢棄物品處理工作;
倉管部對物料的檢驗和不良品處置方式的確定;
然后就是圍繞目標性的制度制定:
首先是貨物保管方面:物資擺放整齊、庫容干凈整齊同時需要依據平時的庫區劃分進行貨物的上架工作;倉庫管理員對常用或每日有變動的物資要隨時盤點,若發現數量有誤差須及時找出原因并更正; 庫存信息及時呈報。須對數量、文字、表格仔細核對,確保報表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貨物的出入庫方面:入庫要按照送貨單上的數目將材料清點清楚,發現有異常情況必須向你的主管匯報,得到指示意見后遵照執行就好了,經質檢人員檢驗合格后,就辦理入庫手續,開具入庫單,登記進銷存帳或錄入WMS或ERP系統;出庫時庫管員根據進貨時間必須遵守"先進先出"的倉庫管理制度原則,庫管員憑領料人的領料單如實領發,若領料單上主管或總經理未簽字、字據不清或被涂改的,庫管員有權拒絕發放物資。
以上僅涉及了庫內業務的一些方面,具體情況我們可以根據相應的庫內情況詳細制定。
制度是死的,背后的目的是“活”的,我們要時刻牢記制定一套制度的目的性,把我們要實現的目標,需要避免的問題都納入到制度里,通過制度的力量來提高公司的運營水平,如此才是高手的姿態。
人員管理一直是倉庫管理的重要內容,人管理不好會導致很多問題的產生。尤其是倉儲業務屬于勞動密集型,需要大量的基礎性勞動力,因此做好人員管理是倉庫主管必備的技能。
先說明一下,上面兩種類型并不分高低與對錯,只是個人一種的習慣于特質。偏管教型主管喜歡事必躬親,抓細節,對員工的狀態了然于胸,員工對這類主管也是比較敬畏,不敢在平時的工作中“偷奸耍滑”;偏理性的主管習慣抓大放小,對關鍵性的事情不含糊,讓員工發揮自主性,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勞動力價值,基層員工對主管的要求比較信服。
無論你屬于哪種類型,都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必去學其他類型管理人員的特質,只有將自身優勢發揮最大化,才能夠實現最好的管理效果。
比如你是管教型主管,你就需要讓基層員工有時刻被監管的感覺,一旦犯錯必然會受到懲罰,如此對工作有一種敬畏之心,不敢麻痹大意,時常抽查他們的工作,每天進行巡檢,讓員工沒有僥幸心理,如此循環才能實現良性結果。
如果你是理智型,時刻要關注自身的管理目標,以目標為導向,推導員工應該做的工作。時常與員工多溝通,讓他們了解你的意圖,讓所有人與你成為共同體,朝著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多讓員工獨立負責,發揮自主能動性,讓工作富于成就感,如此不斷的提升運營效果。
有人認為:員工培訓就是浪費時間與精力,有那成本還不如讓員工多干會活,工作中發現問題隨時糾偏就可以了,其實這種想法大錯特錯。
員工培訓,帶來的是生產力方面的提升,沒有受到正規訓練的員工,面對工作上的問題,市場上的問題,是沒有一套正確的完整的解決方案的。那些受到正規訓練的員工,工作起來,肯定是不一樣的。他們會嚴格按照公司的要求,進行標準化操作,按流程辦事,一步步的去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復雜問題,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這一點在倉儲領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試想:當我們的基層員工能夠獨當一面的時候,作為主管,我們可以抽出相應的精力去思考更多管理上的問題,更好的與其他部門溝通,這也是為我們自身帶來好處的東西。
針對基層員工,我們認為應該包含以下一些內容:
實施庫位管理可以擺脫對人員熟練性的過度依賴;保管好庫存物資,做到質量完好,確保安全;提高出入庫及時性與準確性;提高盤點的效率。
充分有效地利用倉庫空間;盡可能提高人力資源及設備的利用率;有效地保護好物料的質量和數量;維護良好的儲存環境;使所有在庫物料處于隨存隨取狀態。
進行庫位培訓后,即使倉管人員從來沒有見過某個物料,只要知道存放該物料的庫位,能夠認清標識,就可以準確、快速地找到相應的物料,如此就能大幅降低員工熟悉工作環境的時間。
基層人員在工作時,有時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在現場工作時,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太過于繁瑣或機械未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不是違章行為切認為即使偶爾出現一些違章行為也不會造成事故,還有一些屬于干活圖省事,嫌麻煩的心理。
以上這些行為都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在進行培訓時,一定要針對員工的心理進行分析,制定出相應的培訓內容,改變員工原有的認識,將安全工作的思想溶入到核心思維當中,在工作中注意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才是培訓的根本目的。
讓基層員工對流程有整體性的認識也是培訓的重要內容之一,讓員工了解倉儲業務整體流程,能夠提高對自身本職工作的認知,更有責任感,更積極的投入到自身的工作當中。在培訓過程中,需要講解貨物進入倉庫所進行的檢驗和接收及發貨等一系列技術作業過程,規格流程與要求,包括物資的接收、裝卸、驗收、搬運、堆碼和辦理出入倉手續等技術作業,是倉儲業務管理的開始。
這個培訓應該是定期舉行的培訓內容,當員工熟悉了倉庫內作業運行標準后,在一段時間內可以按照相應的標準和要求進行工作,但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和變化,以及個人心態的變化,一定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針對這類問題,一是要及時的加以糾正,爭取不再犯。另一方面,要尋找后面的根本性問題,將問題徹底解決。
比如:如果你的倉儲業務部門負責的是零件倉庫,可能會涉及到零件貨物本身狀態的查詢工作。但一般而言,可能一開始的時候會沒有想到這樣的問題。通過分析你發現,零件本身的條碼都是唯一的,可以通過給貨物進行狀態的設定來進行貨物狀態的查詢工作,這樣就能夠解決相應的問題。
將這樣的問題進行歸類,在統一時間進行培訓,讓員工都理解領會整改的內容,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改進工作方法。
倉儲部門作為供應鏈的核心,企業的樞紐、起著連接各個環節和部門的重要作用。作為部門的主管,我們每天都要和各個部門、業務伙伴以及下屬員工進行溝通與交流。
有人說,做好人際關系能夠讓我們的工作更加順利,這話的確不假。試想一下,如果采購部門的同事不顧倉儲容量的情況下一味的進行采購入庫操作,我們會面臨怎樣的局面呢?
有的朋友說:省省吧!道理我們都懂,但是我們就是背鍋部門,你知道嗎?
我想說:如果我們的工作就是背鍋,何必還繼續這份工作呢?社會上有的是純粹背鍋比這樣賺的更多的職業!
庫存過大,保質期臨近誰的問題?多數人想到的是倉儲部門的問題,干過的都知道,如果一批貨物庫存很多,且很久沒有出貨,難道這也是倉儲部門的鍋?事實上前幾天采購部門又新進了一批新貨,保質期較遠,但臨期的怎么辦?
我想說,如果你能及時的通知銷售部門和采購部門,并將情況及時反饋給更上級領導,這樣的鍋恐怕也輪不到我們背了!
我們承載著上游生產線和下游銷售部門的希望,是整個供應鏈的中樞神經系統。貨物的準時到達,庫存率的準確性都關系著企業的發展與存亡。作為倉儲主管,我們要自信,要有信心能夠做好這份工作,能夠將問題解釋清楚,正確的處理好與其他兄弟部門之間的關系,讓我們的工作更加順利。
現代社會,溝通,尤其是有效溝通,已成為日常交際的一個基本要求,成為眾多企業選拔人才時評判一個人才的重要指標。而在企業內部,部門與部門之間保持有效溝通,也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大力倡導的理念。
企業組織功能的發揮在于物流和信息流的暢通,跨部門間的有效溝通不僅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而且是企業提高工作質量的關鍵,做好跨部門的溝通工作,我們就是最有價值的人。
缺乏溝通意識和溝通氛圍:部門之間、部門內部各成員因為溝通意識不強或者缺乏,導致從來不主動尋求溝通,遇到問題也不去尋求相關部門的支持,而是獨自作戰。
沒有溝通氛圍,每個人似乎對溝通產生一種畏懼,因為每個人都覺得他不來找我溝通我怎么去找他溝通呢?于是,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缺乏溝通意識溝通氛圍淡薄不溝通溝通氛圍消失。
解決方式:這時候需要我們大度一些,打破一些僵局,主動的與其他部門建立聯系,比如提前為采購部門提供一些庫存臨期的數據等等。這樣逐步的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形成良好的溝通氛圍。
缺乏有效溝通的機制:部門間溝通不暢的根本原因還是公司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溝通機制,沒有建立一個很好的溝通平臺。平時的溝通,很大程度都是臨時性的個人行為,不是有規律的,也不是集體行為。盡管各部門都有著非常繁雜的日常工作要做,每個成員也都有著溝通技能或溝通意愿的差異,但有效的溝通機制仍然是克服一切溝通障礙最有效的手段。
如果你的公司還沒有一套有效的溝通機制,建議你了解好相應的情況后與最高負責人進行一次有效的溝通,將溝通機制所帶來的的好處以及缺乏機制帶來的問題列舉清楚,讓負責人能夠從心里明確溝通機制的必要性,下決心開展好溝通機制的建立。
我們都知道,每個部門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做,但是機制形成后會有效的打破“沒時間”情形的發生,逐漸的改善部門之間猶豫缺乏溝通所產生的問題。
倉儲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非常依賴基層員工的付出,做好與下屬員工的交流也是倉儲主管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
主管如果能充分理解自己的員工,工作開展起來會順利得多。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一個能夠充分了解自己員工的管理者,無論在工作效率,還是人際關系上他都將會是個一流的管理者。
因此我們需要在平日的工作里多下功夫,了解自己的員工在想什么,需要哪些方面的幫助,在哪些方面遇到的困難等等。
了解員工的出身、興趣方向,安排好適合他做的工作;當手下員工遇到困難,你能實現預料他的反應和行動,恰如氣氛的幫助他解決相關的問題。
再進一步,我們能夠知人善任,讓每一位員工在崗位上發揮最大的潛能,給自己的員工足以考驗其能力的挑戰性工作,將其價值發揮到極致。
聆聽員工心聲是團結員工調動積極性的重要途徑,員工在工作中受到阻力,思想上會有壓力和包袱,失去工作熱情,進而失去了對完成工作的信心。作為管理者,需要耐心的聽取他的心聲,找問題的癥結,解決他的問題并耐心開導,如此才能更好的實現管理目標的實現。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4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6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41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34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4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46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25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