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8日,星期二,正是一年好時節。
雖然采購部已經制定了系統阻止供應商漲價的15個方法,但是在面對供應商強烈的漲價要求時,很多采購員還是顯得過于強硬。
這不,小李所管轄的一家供應商,居然因為小李的不同意漲價,就撕毀合同,停止供貨,給天波公司造成了較大的損失。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極為失敗的案例,自然引起了公司高層和皮經理的重視。
在周二的例會上,皮經理首先發言:“我咨詢過律師。對于固定價款的合同,原材料上漲屬于市場行為,不屬于不可抗力,供應商不能免責。所以,對于本次停止供貨給天波公司造成的損失,天波公司會請律師通過法律手段索賠。”
聽到這里,小李舒了一口氣,看來自己沒有做錯。
“但是,”皮經理話鋒一轉,“俗話說,‘客我利相當,則我可久利,客可久存。’意思是說,以后遇到這種事情,我們要對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不能再做‘殺雞取卵’的蠢事。”
小李再次低下了頭,看來自己還得改進。
我思考了很久,以后遇到供應商要求漲價,我們要對供應商進行卡拉杰克矩陣分析。
(注:關于卡拉杰克矩陣知識,請閱讀我的專著《我在500強企業做采購:資深采購經理手把手領你入行》)
如果供應商是瓶頸型,提出合理的價格上漲比例,我們的策略應該是什么呢?
瓶頸供應商往往意味著我們只能從它那里買,別無二家。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的接受原則應該是“少漲”和“慢漲”。比如,試探著說,“在原材料價格下跌時,我們也沒找你降價,那么漲價時,是不是應該一人一半?或者說,你們應該備有大量庫存才對,三個月后再執行新的價格吧。”
如果供應商寸步不讓,退而求其次的接受原則是,給我們的漲幅要低于或者不高于同行,保證漲價后我們的價格水平在行業內具有競爭力。驗證方法是請供應商出具“統一調價說明”。
如果供應商是戰略型,甲乙雙方彼此相互依賴,那么談判的空間就會大一些。此時,我們的接受原則應該是“不漲”或“少漲”。例如,你可以嘗試把各分工廠或者一個時間段內的所有需求量集中起來,給供應商下發一個大訂單,再分批交貨,目的是讓供應商一次大量買進原料,攤銷固定成本,最終保住價格。
如果供應商是杠桿型,意味著甲方能夠輕易地找到可替代的供應商,談判的空間就會更大。此時,我們的接受原則就是“不漲”。可以拿所簽署的固定價格合同說事。
如果供應商是非關鍵型,意味著甲乙雙方彼此不依賴,就沒有什么談判的必要。對待這類供應商的態度是:能做就做,不做拉倒。或許有的商家還想要趁此機會低價做進來,打壓競爭對手。總結如下:
(供應商類型及對應的接受原則)
“總之,面對供應商的漲價要求,我們在制定策略時,首先要了解合同條款,然后根據雙方的力量對比,抱有現實的期待,選擇對應的策略,妥善處理。而不是一聽說原材料漲價就毫不退讓或者不知所措,結果給公司造成更大的損失。”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5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554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1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57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06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0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0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341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31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