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形機器人進廠、進倉庫從事物流工作的新聞越來越多。前幾天剛剛發布的優必選Walker S1機器人已經進入比亞迪汽車工廠進行實訓,與L4級無人物流車、無人叉車、工業移動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統協同作業。
此前在7月,優必選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 Lite在極氪5G智慧工廠得到應用,Walker S Lite在不同棧板和流水線上自主導航和負重行走,并與AGV(自動導引運輸車)協同作業完成料箱搬運任務。通過配置不同的末端執行器,Walker S Lite還能執行物體搬運、質量檢查、化學品處理以及裝配等任務。
(Walker S Lite在極氪5G智慧工廠AGV協同作業完成搬運任務)
在過去幾個月,宇樹科技也在蔚來等新能源汽車工廠部署了人形機器人做搬運工作。
進倉庫方面,8月,人形機器人企業Agility Robotics宣布,他們部署在全球最大的純合同物流供應商GXO的GXO Spanx倉庫的人形機器人Digit,已經完成了10000個物流訂單的履約。
Digit有兩只胳膊、兩條腿,身高約1.75米,體重65公斤,相當于中等男子的身材,最多可承載16公斤,能夠向前和向后移動,轉身和彎曲身體。
在這個場景中,Digit從AMR(自主移動機器人)上卸下貨箱,將其裝入傳送帶系統,傳送帶系統將它們送到下游訂單的包裝/運輸地點,這個過程完全不需要人為遙控操作。
GXO在6月與Agility Robotics簽署了一份多年期協議,將后者生產的Digit人形機器人部署到各種物流業務中。GXO稱,這既是業界首次正式商業部署人形機器人,也是首次RaaS(機器人即服務,主打服務付費)部署人形機器人。GXO期望通過Digit機器人的部署,能夠實現倉庫自動化的突破,從而在競爭激烈的物流市場中占據優勢。
Agility Robotics表示,目前他們對GXO收取“每小時30美元”的費用,據估算,一臺Digit機器人一年的運營成本約為44.75萬元人民幣。
Agility Robotics是亞馬遜投資的企業,目前亞馬遜正在其BFI1運營中心測試人形機器人Digit。Digit作為倉儲機器人上崗,負責回收亞馬遜標志性的黃色箱子。Digit可以感知、抓取和移動貨箱等大件物品,并通過光檢測LIDAR系統掃描周圍環境,根據人類的設計做環境導航。
此外,Agility Robotics還與知名供應鏈企業Manhattan Associates合作,以求將人形機器人集成到倉庫工作流程中,以提高倉庫自動化水平。
北美老牌系統集成商Zion Solutions Group也與Agility Robotics達成協議,他們將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向供應鏈行業提供人形機器人物流解決方案。
人形機器人是目前最火爆的領域,各大企業在這方面的爭奪已經白熱化:阿里巴巴投資了逐際動力;騰訊投資了“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百度連續兩輪押注智元機器人;美團選擇了銀河通用,還領投了宇樹科技今年年初的B2輪融資。字節跳動、小米、英偉達、特斯拉等選擇了自主研發。
一些企業是在最近兩年轉做人形機器人的,原因是他們注意到了其勢頭興起,時機成熟了。2021年的特斯拉人工智能日(AIDay)上,馬斯克推出了人形機器人TeslaBot的概念機設計方案,吸引了全球目光;2022年底,大模型產品ChatGPT出現,AI技術產生了質變,機器人有了新的可能;2023年,人形機器人的社會共識、關注度、客戶期待程度到達高峰。
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包括智能制造、倉儲物流、科研教育、商業服務、高危作業、安保巡邏、家庭服務等,“先落地,垂直場景泛化,再全場景通用”的商業化路徑是比較普遍的,其中倉儲物流是人形機器人落地較早、應用較好的領域。
短期來看,人形機器人可以勝任倉儲物流和智能制造中主要由工人執行的重復性任務。以標箱搬運為例,人形機器人可以將一個標箱從貨架上取下,蓋上蓋子,放置到傳送帶。
在車廠這樣的智能制造場景,廠家很希望用機器人替代人,實現柔性生產,愿意支付高價,人形機器人能夠從搬運和物料分揀等應用切入產線;而且人形機器人進入車企適應性更強,二者供應鏈本身存在部分重疊。在部分工廠場景中,人形機器人主要負責一些結構化、標準化、低節拍的工位,之后通過不斷落地應用,逐步實現非標、高節拍工位的機器人替人。
對此,“機器狗之父”、美國波士頓動力創始人馬克·雷伯特并不看好,他認為,工業機器人已經非常成熟,而且能夠商業化,目前人形機器人“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炫耀,而不是一種生產力”。
一些企業承認,人形機器人目前只能在工廠做簡單的搬運工作,進廠的數量也很少,基本還處于試點狀態。現階段人形機器人的“量產”,主要集中在早期的工業化測試類、科研類需求,而非真正的規模性商業化需求。
關于人形機器人的不實用,很多人拿特斯拉舉例子,特斯拉在美國的奧斯汀工廠組裝了一批用來測試的人形機器人,截至今年6月只有兩臺在工廠中搬運電池,而同樣是搬運電池,AGV比人形機器人便宜得多。
另一方面,業內專家認為,工業機器人更像一個自動化的輔助工具,協助企業實現生產流程的自動化和標準化。而人形機器人并非傳統自動化設備,其擁有更為廣泛的作業能力,身體的自由度、靈巧的手部動作,以及配備的觸覺感知、3D視覺和聽覺系統,幫助它感知并適應周圍環境。
人形機器人不是取代人,而是能夠幫助人,將人從一些重復性、繁雜、危險的工作當中“解放”出來,同時與其他的智能化設備協作,提升多場景的智能化和柔性化。
人形機器人行業目前最大的限制是AI模型、AI的訓練數據集、AI的場景落地部署等還遠遠不夠。人形機器人需要類似ChatGPT的通用模型,以跳過對新環境的適應性訓練。
雖然目前最拿手的工作是搬運,雖然大部分應用還處于試用階段,但行業看好的是人形機器人的巨大潛力,就如汽車剛誕生時比馬車慢、比馬車貴,但此后汽車帶來了巨大的實用性并發展成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人形機器人已經成為人工智能場景的一波新浪潮,人們期待人形機器人能夠帶來萬億級藍海市場。
產業熱度持續升溫的同時,國家政策也在大力推進。目前,全國多個城市已明確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北京、上海、深圳、青島等多地推出人形機器人發展相關政策,制定了發展路徑及相應保障措施,以推動我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取得更多的創新成果和應用突破。
關于價格,馬斯克在去年提出,特斯拉擎天柱Optimus價格將達到“2萬美元”,稱只有這樣的價格才能在真實世界獲得廣泛的應用。國內明星創業企業智元機器人的創始人彭志輝在公司人形機器人遠征AI發布后宣稱,預計該款機器人將會被控制在20萬元以內。英偉達CEO黃仁勛也表示,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大眾化設備,制造成本有望大大低于人們的預期,售價可能不會超過1萬美元至2萬美元。
8月,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Unitree G1量產版發布,該機器人高130cm、體重約35kg,基礎版售價僅9.9萬元起(如果要體驗高階功能,需要另行購買配件),市面上其他同類產品售價通常為20萬~40萬元。宇樹科技將其定位為經濟型的人形機器人研發平臺。
開普勒機器人曾提及計劃將人形機器人價格控制為2~3萬美元(開普勒機器人剛推出的“先行者K2”高175cmm、重83kg),表示要打造行業頂尖的“高智商藍領機器人”。
馬斯克拒絕了大量人形機器人不像人的設計方案,比如在機器人手臂上裝不同的工具,執行不同任務,他認為只用手就足夠了,這樣的高要求使得技術難度大大增加。目前特斯拉還未建成機器人流水線,只能手動組裝,單臺機器人的造價約等于10萬美元。
不同于制造領域的拾取異形零件、使用電鉆擰螺絲、使用膠槍涂膠等精細化操作,物流領域的搬運相對簡單,因此,遠沒有特斯拉財大氣粗的人形機器人公司選擇折中路線,用各種夾具替代人手、輪子替代雙腿,先解決一部分問題,短時間產生部分商業價值以支持后續研發,再逐步向人形迭代。
比如,成立不到兩年就獲得7輪融資的智元機器人,其人形機器人遠征A2-W在工廠中抓取、遞送零部件,沒有腿,手也換成了夾子。智元機器人預計今年大概能出貨300臺人形機器人,其中200臺下半身有腿,100臺用輪子移動。
Agility Robotics的人形機器人Digit則明確以倉儲物流為落地場景,因此它并沒有配備目前人形必備的靈巧手,而是選擇夾爪,這是由于Digit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搬運貨箱,并不需要復雜的操作,性價比較高。Digit專注于搬運工作需要的性能:全地形移動能力、穩定、長續航以及盡可能快的速度。
Agility Robotics認為,僅物流領域就有超過100萬個工作崗位空缺。像Digit這樣的機器人可以介入并承擔重復性和枯燥的工作,讓員工得到解放并有更多的時間學習新技能。
業內預計明年或后年,人形機器人的出貨量會提升,機器人能力也會越來越強,到時它們的價格可以再降低。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一年間就有極大的變化。比如2023年年底上市時,優必選因為“兩年半賣出十臺機器人”受到不少質疑,如今其Walker S系列已獲得來自車廠超過500臺的意向訂單。優必選的合作對象不僅包括諸多汽車企業,還包括富士康、順豐等業界龍頭。
Agility Robotics曾經走了室外無人配送機器人的彎路,花了多年時間尋找商業化路徑,在確定人形機器人發展方向并獲得亞馬遜的加持之后,近兩年終于迎來了爆發。Agility Robotics去年宣布建造全球首家人形機器人工廠——“RoboFab”,未來幾年內將實現每年1萬臺的產能。
宇樹科技是機器狗領域的頭部企業,直到2023年才入場做人形機器人,當時推出公司的第一款人形機器人H1,定價65萬元;2024年發布Unitree G1量產版,基礎版售價僅9.9萬元起,當然兩款機器人的性能、尺寸、應用場景都有區別。宇樹科技CEO王興興認為,等到人形機器人出貨量暴增時,才能算行業真正爆發,爆發的時間點距現在不會超過5年。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10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498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563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515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392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4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275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278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27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