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全國快遞業務收入就破萬億元。
根據國家郵政局的數據,截至9月29日,全國快遞業務收入已突破1萬億元,比去年提前了近一個半月達到這一里程碑。在品牌全網營收規模中,排名前三的快遞企業分別是順豐速運、中通快遞和圓通速遞。
這樣的發展速度著實令人驚訝,不僅時間大大縮短,快遞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從數據上看,這背后反應出三個關鍵點:一是行業整體的良好發展態勢;二是高質量發展的未來方向;三是從順豐營收位居榜首,顯示出高質量服務的價值正在逐漸體現。
當前,快遞行業“反內卷”的趨勢已經形成,單純依賴“以價換量”的策略效果將逐漸減弱。然而,放棄低價策略后,如何獲取新的競爭優勢,將成為快遞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回顧過往,快遞行業難以擺脫“低價內卷”的困境,核心原因在于服務的嚴重同質化。在服務無差異的情況下,僅靠低價策略擴大的市場份額往往缺乏客戶忠誠度,一旦價格上漲,客戶容易流失。這表明,快遞企業在構建核心競爭力時不應僅追求擴大規模,還應提升服務質量。
要實現這一轉變,關鍵在于成本控制、服務品質的提升和穩定的時效保障。盡管各企業在具體做法上有所不同,但總體上,它們都將更加重視整體運營基礎的建設與全網運營能力的提升,以增強精細化管理水平,并推動企業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
目前,快遞行業中服務最好的企業仍是順豐這樣的直營體系公司,它因標準化和統一化的服務而廣受認可。這不僅得益于其龐大的航空機隊和鄂州樞紐等硬件實力,更在于其創新的管理機制和組織模式。順豐董事長王衛早前強調,“企業真正變革需從精神層面開始,即從公司的愿景出發,逐步延伸到戰略、市場和產品定位,再到組織模式、崗位職責的調整,以及授權與流程的優化,最終包括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的完善。”
換句話說,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意味著未來競爭將涵蓋成本、技術、運營效率及服務質量等多個維度。對此,快遞企業應全面提質增效,通過多樣化的產品組合及差異化服務為客戶量身定制物流解決方案,這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緊緊圍繞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堅持數字化和智能化賦能行業,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將數字化和智能化觸角更加充分地延伸到收轉運派的各個環節,有效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
快遞業的發展策略已經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這一轉已變成為行業的共識。那么,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里?無論是市場還是國家監管部門,都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全面提質增效。
目前,頭部快遞物流企業已經開始調整競爭策略,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在原有的規模效應和網絡布局基礎上,這些企業不斷豐富產品結構和強化精細化管理。例如,“通達系”推出了時效類產品,并對基礎設施和轉運中心進行了建設和升級;順豐等企業則投身于智能科技領域,并向供應鏈、冷鏈等延伸,為不同細分市場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和服務,如農產品物流和制造業供應鏈服務。
當前,自動分揀、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等設施裝備迅速應用于快遞業,AI、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也被不斷融入到攬收、分揀、運輸、派送等各個環節,從而提升了生產效能,降低了運營成本。以順豐為例,今年順豐在人工智能領域推出了“豐語”大語言模型,該模型能夠結合各個崗位需求,賦能員工更高效地完成任務。此外,順豐還開發了基于物流決策大模型的路徑規劃和裝箱優化產品,實現了從模型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變。
為了提效降本,近年來多家加盟制快遞公司實施了“驛站直送”、“派費直鏈”、末端共配以及引入無人車等策略。總部也開始鼓勵網點引入自動化設備,以突破末端運營的瓶頸,提升場地和人工效能,降低網點處理成本,提高分揀準確率,并強化高峰期的處理能力。順豐則在多網融通與精益管理上下“狠功夫”,通過運力、中轉、末端的融通以及精益管理,實現了全面的提質增效。
總的來看,全國快遞業務收入提前一個半月突破萬億元,不僅反映了行業整體的快速增長態勢,也彰顯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對于快遞企業而言,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下,關鍵在于提效降本和優化產品服務。在這個過程中,技術創新、管理優化及商業模式的革新,很可能會成為下一階段競爭中的關鍵因素。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5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554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1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57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06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0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0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341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31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