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踐行并推動實現“雙碳”目標,清華大學聯合中交興路發布《中國公路貨運大數據碳排放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份報告基于全國重載貨車大數據,為交通行業領域的碳排放估算以及政策制定提供實施層面的參考路徑。
當下,中國碳排放最大的四個行業分別是發電熱供應、鋼鐵、建材和交運。報告提到,從2021年開始,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ETS)將數據最為完善的電力行業納入碳排放交易,隨后又將數據相對齊備的鋼鐵、有色、建材行業納入第二批待入名單。而作為在2020年碳排放高達9.3億噸、占全國終端碳排放約15%的交通運輸行業,卻因在排放核算、認證等環節上的多重挑戰,難以有效開展監測工作。
據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9億輛,載貨汽車保有量達3242萬輛,占總量的10.91%。其中,自重在12噸以上,以重載貨車、半掛牽引車為代表的重型卡車,是各類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據《中國移動源環境年報2021》統計顯示,重型卡車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顆粒物的排放量,占所有車型排放量的11.4%、15.9%、75.4%、52.1%。由此可見,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有必要站在重型卡車視角,為公路貨運的碳排放監測和碳減排工作夯實數據基礎。
在《報告》中,清華大學聯合中交興路,基于全國重載柴油貨車(含國三、國四、國五、國六四種排放標準)在國內369個地級市、橫跨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物流運輸行程線路,設計計算公式,對車輛碳排放數據進行以月為精度的估算,最終可得到某城市、某個月中所有車輛碳排放量的數據,填補交通行業領域針對貨運車輛進行碳排放量估算的空白。報告中的重型卡車貨運數據分析技術支持,由中交興路提供。
以卡車運營地(在途經過的所有地區)作為碳排放估算和統計的維度,通過分析,《報告》提到重型卡車的碳排放情況呈現以下趨勢或規律:
全國重卡年度、月度二氧化碳排放量(2018-2023) 來源:項目繪制組
2018-2023年重卡年度碳排放總體呈現先上升、后穩定的趨勢,總量分別約為1.33億噸、1.64億噸、1.96億噸、2.32億噸、2.15億噸和2.23億噸。2018-2021年重卡年度碳排放的平均年增速為20.5%,處于快速增長區間;而這一趨勢在2022年出現逆轉,重卡碳排放有所下降,隨后2023年略有回升。
貨車碳排放呈現極強的季節變化特征,其根本原因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季節性變化。例如每年碳排放高峰期大多出現在后半年,特別是11月份前后,各類電商節日在刺激消費增長的同時,進一步帶動了貨運行業的活力;每年1-2月由于經歷農歷新年,全國生產活動處于低谷期,則卡車碳排放也進入低谷狀態。
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每座城市的卡車碳排放趨勢與全國總體趨勢相一致,但也與當地的產業結構、環保政策以及新冠疫情緊密相關。從整體來看,國內卡車碳排放趨勢變化反映了經濟活動、政策調控和外部因素的綜合影響。
卡車碳排放呈現明顯的地域集中特點,例如華北地區、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重慶市等工業集中地帶和重要交通樞紐擁有較高的排放量,這其中以國四和國五車輛居多,其中國五卡車的排放總量最大。隨著國六標準車輛及新能源車輛的推廣應用,卡車碳排放的增長將進一步受到控制。
2018-2023年卡車碳排放趨勢和2024-2026年預測趨勢(單位:百萬噸)
來源:項目繪制組
通過對重型卡車碳排放情況的多視角觀察,《報告》也試圖引發人們對于公路貨運碳排放監測、減排工作的更多思考。由于卡車是流動的碳排放源,可以在車輛牌照注冊地以外的地區運輸,從而引起跨省、跨市的碳排放。因此,報告還嘗試將所有車輛的碳排放數據歸屬到其注冊地,與之前歸屬到運營地的碳排放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若注冊地碳排放量高于運營地,說明有相當多的重卡不在本地而在外地進行運輸和排放,展現了它們作為經濟中心對其他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若注冊地碳排放量小于運營地,說明多是貨運物流的接收方和到達地。
比對數據揭示了注冊地與運營地排放差異對全國碳排放輸出程度的影響,其結合碳排放的時間趨勢和地域分布規律,能夠讓卡車碳排放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特征,得到更精準的解讀與刻畫,為政府監管部門制定有效的碳減排和碳交易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據。
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國內能源利用情況與產業發展結構正在經歷快速轉變。今年5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施行,對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建設邁出了新的一步。該條例不僅明確了監督管理體制、碳排放權交易管理基本制度框架,也特意指出了要發揮技術服務機構的協助作用。正如《報告》指出,第三方企業在碳市場生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和服務,企業不僅促進了對卡車碳排放趨勢和地域分布的深入理解,還為碳市場的透明度和可靠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并有助于構建政府部門、碳排放主體和第三方企業相互協同的碳市場生態體系。
此次清華大學聯合中交興路發布該報告,意在發揮企業的核心技術優勢,充分激活物流數據要素價值,在推動減排目標實現的同時,也將致力成為交通運輸領域面向碳數據管理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5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554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1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57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06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0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0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341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31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