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雪小頑
編輯 | 蘇建勛
上世紀50年代初,貴州赤水河邊的一個小鎮里,三家破舊的私人酒坊完成國有化改造,合并成一家酒廠。這就是人們此后津津樂道的話題之王——貴州茅臺。
坊間流傳著許多茅臺的故事,有關財富、權位、歷史傳承……但鮮有人討論這家企業內部的運營管理,它與當地水土的關系,以及生產一瓶茅臺酒究竟會消耗多少資源——這些正是ESG領域的典型話題。
在ESG視角下看茅臺,是另一種故事呈現。4月3日,茅臺發布了《2023年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報告》。這是茅臺的第三份ESG報告,從中可以看出,茅臺比之前更理解ESG對一家酒企而言的價值和內涵:它更重視、更會做ESG,同時也更會披露ESG。
圖片來源:貴州茅臺2023年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報告
從報告來看,茅臺做ESG已經入門,但還不算精通。
全球熱議的ESG,一度放大了茅臺身上的爭議性。
導火索發生在2021年7月。當時國際權威指數機構MSCI下調了茅臺的ESG評級,它由此跌落到最低一檔的CCC級,成為全球市值排名前20的公司中,MSCI ESG評級最差的一家。
(注:MSCI ESG評級結果是三檔七級制,由高到低分別是領先:AAA、AA;平均:A、BBB、BB;落后:B、CCC)
在ESG國際評級面前,茅臺被摘下了王冠。
這在國內外引發了熱烈討論。一方面,人們關注茅臺身上的反差感:常年霸榜A股市值排名、毛利率多年高達90%以上,是全球最賺錢也最知名的公司之一,卻在象征著公平、責任、可持續的ESG上表現如此拉胯。
不難想象,茅臺因此經歷了一場口誅筆伐。
另一方面,也有人為茅臺鳴不平。有ESG專業人士分析,茅臺被打低分,是因為其在ESG信披和國際評級方面水土不服,不一定代表企業實際做得不好。
當時,茅臺還沒有發布過專門的ESG報告,而是自2009年起連續多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不僅議題偏重國內的鄉村振興、產業扶貧、公益捐贈,報告風格上也是一本“好人好事故事集”。這些都不是國際ESG評級的得分點。
而在國際機構看重的指標上,茅臺弱項明顯。例如在G(公司治理)維度,茅臺的國有性質和企業治理結構被打了低分;在E(環境)維度,酒業需要重點披露的碳排放、包裝材料和水資源管理議題,茅臺在之前的社會責任報告中也僅有寥寥數語,信息公開不全。
茅臺《2023年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報告》目錄截圖
茅臺ESG低分事件后,資本市場的情緒反饋展現出戲劇性。根據公開報道,同年有多只海外基金大幅減持茅臺股票,有的減持超過10%,其中包括在全球持有茅臺股票最多的海外基金。投資者認為,茅臺的ESG表現不佳影響了市場信心。
國內卻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些ESG主題基金不僅沒有減持,相反繼續重倉茅臺股票。彼時有多家媒體報道,國內ESG基金熱衷于買茅臺:根據2021年中報,至少7只涵蓋ESG的主題基金將茅臺作為重倉股。到2022年11月,有近七成純ESG主題基金重倉茅臺,其中有12只基金將茅臺放在了第一大重倉股的位置。
這種迥異的故事走向,反映出國內外的ESG生態,包括信披、評級、投資,存在巨大差異。事實上,這不光是茅臺一家的境遇,很多中國企業都面臨同樣的困頓。
經此事后,茅臺感受到了壓力。
客觀來說,即使存在國內外ESG生態差異的因素,茅臺作為全球資本市場的頭部公司,直到2021年都沒有一份專門的ESG報告,屬實說不過去。
被打低分后的第二年3月,茅臺發布了首份ESG報告,披露自己在2021年的ESG情況。
在ESG這件事上,企業不僅要會做,還要會說——也就是報告披露。對茅臺而言,首份報告就表現得不夠會說,態度上也顯得敷衍。
從最直觀的篇幅來看,報告全文只有40多頁,中間還穿插了大量的大幅照片,看上去更像是一本圖冊集。對茅臺這種體量的企業而言,實質內容不足,意味著ESG涵蓋的大量議題都沒有充分說明,信息質量不高,也不夠全面。
例如水資源管理,茅臺只用了半頁篇幅,闡述的內容較為空洞,并沒有披露實際用水量這類干貨數據。
圖片來源:貴州茅臺2021年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報告
但,有總比沒有好。首份報告發布不到半年后,2022年8月,MSCI上調了茅臺的ESG評級,回到原來的B級。即便如此,茅臺依舊在最末檔。
從今年發布的第三份報告來看,茅臺的ESG有了實質性進步,可以稱得上是入門了。
先從整體觀感上來說,新報告總計110多頁,擺脫了原來社會責任報告的影子,不再只是定性地描述好人好事;也不像首份報告那樣大幅鋪排照片撐版面,缺少實質性內容。
一方面,新報告插入了大量的圖表設計,結構化地呈現內容,清晰直觀;另一方面,新報告用數據說話的意識明顯增強,一些關鍵議題都有數據支撐和基準比對。例如針對氣候相關目標與成效,茅臺披露了2024年的目標,對比基準是2020年;對于2023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披露,數據詳實。
圖片來源:貴州茅臺2023年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報告
更重要的是,從報告可以看出,茅臺對ESG這件事的思考和理解有了明顯加強。
業界有一句戲稱:“ESG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在這個籠統龐大、千人千面的概念面前,每個行業、每家企業都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厘清ESG與自身相關的內容是什么,企業在其中重點做什么,定義出自己的ESG專屬內涵,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這是做好ESG的第一步。用專業名詞來說,這一步被稱為“實質性議題識別”。
茅臺在這一步下了大功夫。新報告有專門的“實質性議題識別”章節,茅臺不僅介紹了實質性議題的識別流程,還具體闡述了利益相關方的參與情況:茅臺通過函件和郵件等多種方式,向內外部各利益相關方發放問卷,咨詢相關方對公司ESG管理的建議和意見。
從公開數據看,茅臺共收回了超過13000份有效問卷。對于特殊的利益相關方,茅臺則是通過ESG會議進行專項溝通。
“實質性議題識別”是報告的一大亮點。茅臺在上述流程和分析的基礎上,形成了年度實質性議題矩陣:茅臺的ESG要做什么,不同議題的重要性和優先級是什么,一目了然:產品安全與質量、商業道德與反腐敗、公司治理、保護自然生態、水資源管理這些議題,都在矩陣的第一梯隊。
圖片來源:貴州茅臺2023年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報告
第一步實質性議題識別做好了,接下來就是推進執行落地。
新報告的一大看點是,茅臺成立了ESG推進委員會,下設三個分委會及工作小組。這是企業在ESG管理體系方面的一次新嘗試。
圖片來源:貴州茅臺2023年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報告
具體來說,新成立的ESG推進委員會負責茅臺的ESG統籌管理工作,由總經理擔任主任委員。在ESG推進委員會下面,設立環境、社會、治理三個分委會,負責監督各自領域下的關鍵議題。三個分委會下面,設有多個專項工作小組,負責ESG事務的落地執行。
可以看出,茅臺形成了“決策-管理-執行”的三級ESG治理架構。
至此,茅臺做ESG基本完成了從確立議題到推進執行的重要進展。
不過,以上亮點只能算是企業做ESG的入門級。尤其是對茅臺這樣的世界巨頭企業而言,ESG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建立長期思維,不斷調優和完善。
例如新成立的ESG推進委員會,不能停留在紙面的架構圖上。它需要真正運轉起來,發揮實際效用,向上推動董事會了解、支持ESG,把控方向和風險,向下監督和推進分委會、工作組的落地執行情況,讓ESG不再懸浮在半空中。然而,新報告中并沒有體現出相關的實際內容。
另外,茅臺在新報告中首次披露了ESG戰略目標。盡管這比之前的報告有所進步,也能夠體現出茅臺的企業文化和特色,但內容上稍顯浮夸和空洞,口號喊過強。
圖片來源:貴州茅臺2023年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報告
ESG像一束光打在茅臺身后,讓人們看到了這家名企的另一面。這也讓茅臺意識到,ESG已經成為時代的新車輪,滾滾向前,企業不僅要做ESG,還要用心做好,才能領跑時代快車。
這一點,即使強大如茅臺,也不例外。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80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4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6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41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34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47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46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25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