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概念到現實,一場物流行業的深刻變革正在悄然發生。
近幾個月,各大物流巨頭紛紛加大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布局力度。其中,順豐基于多年搭建的城市低空物流網絡推出全球首款無人機快遞物流產品,中國郵政在無錫開展無人機快遞運輸和配送,中通向峰飛航空訂購30架無人機,進一步強化其無人配送能力......
從政策的強力扶持、多地試點運營到商業化運營,如今無人機技術已逐步向快遞行業的各個環節深入滲透,無論是源頭的農產品采摘,還是工廠出貨,到中轉站分揀、大型倉庫內部管理,亦或是長距離的支線運輸與末端配送,一條完整的無人化作業鏈已然成型。這一連串的動作,更預示著物流快遞市場將迎來顛覆性的變革與產業升級。
今年以來,“低空經濟”被頻頻提及。
據統計,僅2023年內,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民航局等核心部門已發布超過60份與低空經濟相關的政策文件,顯示出國家對該領域的高度重視與強力扶持。
進入2024年,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加碼。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明確提出,至2030年,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民航局隨后召開專題發布會,明確將低空經濟設定為下一階段工作重點。
地方層面,低空經濟熱潮席卷全國。統計顯示,2023年底至2024年初,已有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其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低空經濟給予明確表述,凸顯各地對搶抓低空經濟發展機遇的共識。廣州、深圳、武漢、吉安、蕪湖、蘇州、成都等地紛紛出臺相關規劃或支持政策,積極推動低空經濟發展。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中國民航網,國海證券研究所
其中,四川省計劃依托成都、自貢等地,壯大無人機產業集群,布局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產業;安徽省則著眼于合肥、蕪湖兩地,旨在打造低空經濟產業高地,拓寬產品與服務應用邊界;廣東省則著眼于創新城市空運、應急救援、物流運輸等應用場景,構建低空無人感知產業體系,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
北京近日發布了無人機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將在創新服務、應用場景拓展、產業鏈條優化等方面率先探索實踐,并透露正在加速推動景區物流場景對無人機開放。
賽迪顧問最新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根據測算,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達33.8%,預計到2026年規模將破萬億元,增至10644.6億元。隨著低空飛行活動增加,基礎設施投資效應將逐步顯現,預示我國低空經濟將持續快速增長。
這兩年,快遞行業頭部玩家開始由價格競爭轉向服務競爭與產業化延伸,快遞服務迎來了分層和大升級時代。尤其是時效件市場,作為一個相對高溢價、高毛利的領域,很多快遞企業龍頭開始關注并加入到這個賽道里。對物流企業而言,發展“低空經濟+物流”,不僅能夠拓寬服務場景、提升服務品質,構建堅實的時效壁壘,還能有效提升品牌認知度,拓寬服務邊界,深度挖掘市場潛力。
第一,場景拓寬和商業化突破為市場增長帶來動力。低空經濟是個過萬億的市場,且仍在持續擴張。作為無人機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之一,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商業化進程加速,從源頭的農產品采摘、工廠出貨,到中轉站分揀、大型倉庫內部管理,再到長距離的支線運輸和末端配送,形成完整的無人化作業鏈,物流配送借助低空資源,不僅可以拓寬快遞行業的服務場景,更能打開全新的市場空間。
第二,加強時效壁壘和品牌認知。從其商業邏輯來看,發力無人機配送可以在物流體驗上與同賽道競爭者們拉開身位差距。未來,快遞企業應持續在現有產品和服務基礎上進行創新,如開發針對特定行業、特定貨物類型的定制化無人機配送方案,以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個性化需求。
無人機物流,這一低空經濟的代表,歷經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已在全球范圍內展現出顯著成效。2013年,亞馬遜率先提出Prime Air無人機配送計劃,UPS則同步測試無人機與無人倉庫的協同運作;2014年,谷歌在澳大利亞完成首次無人機快遞交付;2015年,美國郵政與辛辛那提大學合作研發電動郵車搭配無人機的智能投遞系統;2017年,亞馬遜加速物流無人機專利布局,如申請自毀無人機、空中倉庫等專利,UPS則創新性地嘗試卡車與無人機混合配送模式。
在國內,順豐、京東物流、中國郵政等物流巨頭,以及美團、餓了么等外賣配送平臺,以及迅蟻、億航、大疆等無人機研發企業,均在低空物流領域積極布局。
順豐:小型物流無人機商業化規模最大玩家
自2018年順豐率先獲得國內首張無人機航空運營(試點)許可證以來,該公司在短短數年間已成功構建起覆蓋“干線—支線—末端”三段式航空運輸網絡,展現出在無人機物流領域的顯著領先地位。其中,“豐鳥”品牌主要負責發展大型支線無人機,而“豐翼”則專注于末端投遞無人機。
豐翼小型物流無人機的發展進程清晰地劃分為三個階段:“飛起來”、“飛得多”和“飛得好”,當前正處于第二個階段,即著重提升飛行頻次和業務規模。截至2023年,豐翼小型物流無人機在國內的飛行總里程已超過400萬公里,運輸架次更是突破了80萬大關,是小型物流無人機領域商業化規模最大的玩家。
目前豐翼小型物流無人機專注于解決急、難、險、貴的場景, 例如實現了跨瓊州海峽半日達、開通了亞運會期間紹興市首批物流無人機血液運輸航線為亞運會提供醫療保障服務、為國家電網提供斷股修復器材的運輸服務、開通了南澳島嶼最新海鮮配送航線,實現從產地到消費者的一系列服務。
近期,順豐更是發布全球首款無人機快遞物流產品:同城即時送、跨城急送,目前已開通”深圳-珠海”、“海口-湛江”、“深圳-中山”、“深圳-東莞”跨城航線,標志著無人機在快遞物流領域的商業化應用邁入全新階段。
總結而言,順豐推出的全球首款無人機快遞物流產品,通過融合地面與空中運力,顛覆了傳統的同城及跨城快遞模式,實現了“即時響應、專人取件、無人機運輸、專人送件”的一體化服務流程。尤其是“同城即時送”承諾的2小時送達和“跨城急送”提供的4小時跨城市快遞服務,不僅顯著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運輸成本,也為未來無人機在快遞物流行業的廣泛應用樹立了行業標桿。
美團:常態化運營25條無人機航線
從2017年業務成立,到2021年場景落地,再到如今常態化運營25條無人機航線,美團正逐步搭建起城市低空物流網絡。
2023年,美團對該領域布局顯著提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2月,美團宣布其無人機團隊城市低空物流解決方案已通過中國民航局審定,并獲得了該部門頒發的《特定類無人機試運行批準函》和《通用航空企業經營許可證》;7月,對外發布了專注于城市低空物流配送場景的第四代新機型;9月,位于深圳的無人機智能制造中心正式投產。美團的無人機項目貫穿了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到運維服務等全產業鏈條,并初步開啟商業化運營等工作。
美團數據顯示,自2021年初完成首個訂單配送任務后,截至2023年底,美團無人機配送服務已覆蓋了辦公、景區、市政公園、醫療、校園等多種場景,并累計完成用戶訂單超22萬單。
京東物流:兩條產品線,發力三大方向
京東于2016年設立X部門專攻無人機業務,次年8月在陜西省實現項目落地。當前,京東無人機物流著力于快遞“最后一公里”、城市C2C即時配送及商超B2C配送三大場景。產品線以“京蜓”自轉旋翼(主攻支線)與“京燕”多旋翼(專注末端)兩大系列為主力,其中“京蜓”正進行適航取證及航線試飛,“京燕”已實現量產并在西北及南京等地進行試點運營及訂單投遞。
除順豐、美團、京東物流外,中通、申通等企業也在積極布局無人機配送。
3月22日,中通與峰飛航空簽訂了eVTOL購機協議,訂單量達30架。中通副總裁金任群在簽約儀式上表示,過去快遞物流用固定翼飛機需要機場、跑道,而無人機存在載重小、行駛距離短等問題,新機型彌補了這些缺陷。“希望新機型盡快投入試點,先用起來,培育市場,未來形成規模就會產生效益。”
在具體應用場景上,峰飛貨運版eVTOL有效應對山區、偏遠地區及市/縣際物流難題,利用其快速、大載重的空中運輸能力,實現點到點高效配送。相較于傳統運輸方式,空中飛行可以大幅縮短運輸時間,尤其適用于高時效性快件,確保一程內實現同日或半日送達。
關于低空經濟的布局,申通近日也作出了積極的回應。申通表示,近年來公司不斷擴大研發投入,加快提升企業數智化水平。未來也將結合干線運輸和末端環境的發展情況、新技術的應用狀況以及自身運營發展戰略,積極探索新興機會。
此外,無人機設計開發企業如迅蟻、億航、大疆等都在積極布局物流無人機市場。迅蟻于2019年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首張城市場景無人機物流運行牌照,如今已積累超80萬公里、10萬余架次運行數據。億航攜手DHL在2019年進行快遞物流無人化試點。大疆于去年8月發布首款物流無人機產品DJI FlyCart 30。
然而,無人機物流的大時代是否真正來臨,不僅取決于技術的成熟度與應用場景的拓展,更關乎政策法規的完善、公眾接受度的提升、運營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及與傳統物流體系的深度融合等多個維度的綜合考量。同時,無人機不應被視為孤立的配送工具,應與智慧倉儲系統、無人駕駛送貨車等進行深度融合和對接,推進物流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改造,構建適應無人機物流的新型服務體系。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8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03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47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13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19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04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6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38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