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我國的能源發電結構嗎?
隨著我國對能源革命的深入推動和新型能源體系、新型電力系統的加快建設,能源發電結構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根據2023年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最新數據,我國可再生能源全年發電量占比突破30%,與此同時,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超過50%,標志著我國能源結構調整邁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這樣的趨勢之下,會給企業發展帶來怎樣的深遠影響?
在能源發電上,火電作為我國長期以來的主力電源,發電量占比常年徘徊在在70%到75%之間。然而,從2022年開始出現明顯下降,跌破70%。2023年,我國火電發電量為6.2318萬億千瓦時,占比69.95%。相對應的是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持續提升,水電2023年發電1.1408萬億千瓦時,占比12.81%;風電2023年發電0.8091萬億千瓦時,占9.08%;光伏發電量0.2940萬億千瓦時,占3.3%;此外,生物質能、地熱、核電、氫能等清潔能源發電量總計0.4334萬億千瓦時,占我國發電總量的4.85%。
這一變化趨勢反映了國家清潔能源政策的有效實施以及火電行業正在進行有序的“退役”與改造升級。從長遠去看,可再生能源發電將保持增長。
相比發電量,裝機容量更能從基建和投資的角度代表行業的發展方向。截至2023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增至29.1965億千瓦,較上年增長13.9%。從細分去看,火電裝機和可再生能源裝機呈現不同的走勢。
截止到2023年底,我國火電總裝機達13.9032億千瓦,占比48%,已經跌破了50%。全年新增火電裝機5793萬千瓦,排在第三位,但相比于去年同期增加了1332萬千瓦,同比增長30%,更是遠超于2022年同期的-16.53%,這充分體現了我國火電產業在艱難轉型中取得的積極成果,已順利度過行業低谷,并開始走向復蘇與優化發展的道路。
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發展勢頭迅猛,2023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占比首次超過50%,取得歷史性的跨越,尤其是光伏和風能產業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動力。
其中,光伏行業獨占鰲頭,2023年新增裝機規模達到了2.1668億千瓦,同比增速高達55.2%,占據當年新增電力裝機的六成以上,在總裝機容量中的占比約為21%,超過水電成為全年第二大裝機電源,太陽能產業在中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這一成就的背后,離不開項目建設成本的大幅降低,單位千瓦造價從萬元級降到4000元左右,降幅超過了70%。全壽命周期成本也實現了大幅度削減,自2007年以來光伏發電度電成本累計下降超過90%。此外,技術上也在逐漸成熟。政策紅利同樣不斷指向光伏行業,單是2023年,光伏相關的政策國家就層面出了82項,為光伏行業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
光伏行業的蓬勃發展也充分體現在相關產業上,我國光伏、風電關鍵零部件在全球市場份額中占據了70%,催生了諸如隆基綠能、通威股份、陽光電源等市值過千億元的頭部企業。盡管當前投資熱潮有所回落,但預計未來光伏行業將步入穩健增長階段,并且企業在技術和服務競爭方面將迎來新一輪的升級。
風力發電緊隨其后,到2023年底,風電裝機規模達到4.4134億千瓦,占全國電力總裝機的15%,全年新增裝機容量7590萬千瓦,同比增長近一倍,預示著風電行業將在技術水平提升和制造規模化效應下實現更大的發展空間。
我國水電裝機規模讓位于光伏和風能發電,排在第4位。常規水電由于其兼具火電的穩定性和新能源的清潔性,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中仍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特別是抽水蓄能電站的作用愈發凸顯,至2023年底,我國在運抽水蓄能裝機容量躍居全球首位。
放眼全球,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了2500GW,同比增長20%,其中太陽能和風能的表現尤為突出,分別增長了30%和25%,進一步證明了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成為了引領能源轉型的主要力量。
我國能源發電結構的改善背后,實質是整個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優化的結果。
我國煤炭90%以上都是工業使用,其中占據一半以上的就是火力發電。政府一方面積極推動煤炭和燃煤發電逐步由主體能源向保障性、支撐性和調峰性轉變,通過實施兩部制電價等措施,鼓勵煤電企業加快向綠色電廠轉型,適應新能源接入,并與其他能源企業合作進行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持續收緊火力發電產能擴張,并不斷提高環保和能耗標準,如火電行業最早被納入全國碳市場控排范疇,水泥、電解鋁、鋼鐵等高耗能行業也陸續加入碳排放控制行列。此外,也意味著一些小型和落后的煤電企業可能會被淘汰出局,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高。
同時,各行各業都在響應國家號召,加速推進綠色低碳轉型。以高耗電的鋼鐵行業為例,企業通過流程結構優化、裝備水平提升和綠色技術應用等多維度展開轉型升級。與此同時,一些相關政策也在助力企業轉型。例如,近日,《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通知正式發布,提出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電力、機械、航空、船舶、輕紡、電子等重點行業設備更新改造,加強電動、氫能等綠色航空裝備產業化能力建設。并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技術標準。這同時也帶來了巨大商機,一個初步估算價值超過5萬億元的巨大綠色市場商機正在孕育之中。
而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同樣是從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風電機組等核心部件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超過70%,光伏發電設備的技術能力和產量均穩居世界領先地位,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在全球市場的比重均超過了80%,進一步鞏固了我國風電光伏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優勢。
為了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國家能源局印發《全額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從監管范圍、內容、方式及行政處罰等方面全方位提出明確要求,力求通過有效監管手段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保障水平,確保我國清潔能源事業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
我國能源發電結構的優化,不僅展示了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取得的重大突破,更彰顯了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推進能源革命和建設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堅定決心和有力舉措。對于企業和投資者而言,這意味著需要緊跟國家戰略導向,把握能源轉型所帶來的巨大機遇,積極參與清潔能源的研發與投資,共同助力我國乃至全球能源結構朝著更加綠色、低碳、可持續的方向邁進。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8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59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47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13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19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66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38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37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