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載物」自動駕駛場景尤其是特定場景作業,由于相對清晰的商業模式閉環,備受各方關注。而在過去幾年,無論是礦山、港口,還是環衛等領域,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正在逐步跑通商業閉環。
而在兩年前,隨著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組織開展自動駕駛和智能航運先導應用試點的通知》,鼓勵港口開展無人集卡自動駕駛示范成為驅動自動駕駛商業化的突破口之一。
在港口貨運場景,主要是實現碼頭集裝箱搬運、堆砌自動化作業,支持港口探索集吊裝、運輸、裝卸、搬運一體化,實現自動駕駛集裝箱運輸與自動化裝卸的無縫銜接。
同時,在相對特定的場景,也有利于類似場內5G、車路協同等技術的部署落地,實現自動駕駛的狀態實時監測、作業遠程調度等全流程自動化。
而對于自動駕駛商業化來說,早期就能夠實現常態化運輸服務和全流程自動化作業模式,相比于零散的示范運行,對于供應商的技術能力提升更為關鍵。
典型的代表,就是車輛形態的變化。
過去一段時間,在港口運輸環節,除了傳統的有人駕駛集卡,還有AGV等傳統港口自動化運輸工具,而一些廠商也在不斷推出新的物種。
比如,西井科技推出的全時無人電動集卡Q-Truck,通過在取消傳統有人駕駛倉,以“智能化+新能源化”設計理念重新定義了港口集卡。
智能移動運輸平板車IMV(Intelligent Mobile Vehicle)則是斯年智駕在2022年推出的全新一代產品,并在當年底大規模交付港口投入作業。這款IMV也是業內首個在混行碼頭應用的無人智能平板運輸設備。
而場景的選擇,也意味著自動駕駛業務的潛在市場規模。
今年以來,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保持較高水平。交通運輸部近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25.4億噸,同比增長8.5%;其中第三季度增長9.5%,與上半年相比加快1.5個百分點。
其中,前三季度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3億標準箱,同比增長5.2%;其中第三季度增長5.9%,增速較上半年加快1個百分點。
此外,除了外海港口,內河水運也正在成為下一大新的增量空間。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國11個省市在水運建設上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就達690.7億元,其中內河建設投資達到433.3億元,分別占全國相應投資額的54.7%、66.5%。
其中,2022年全國共有42個港口貨物吞吐量破億噸,就包括了17個內河港口;而在增長潛力方面,按照交通部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水路貨運量完成68.3億噸,占全部貨運量16.94%,高于鐵路(9.28%),與公路(73.78%)還有巨大差距。
目前,相關政策仍在持續發力。
12月4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的意見》,推動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設發展,重點包括有序推進集裝箱碼頭作業自動化,加快推動無人集卡等智能化水平運輸設備規?;瘧谩?/p>
近日,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也再次重磅推出《2023年度港口場景自動駕駛公司市場競爭力TOP10》;本次榜單,側重于企業全棧技術研發能力、商業模式閉環及國內外頭部港口商業化項目落地(包括市場占有率、多場景布局等)為核心評估指標。
排名首位的斯年智駕,成立3年時間,共完成過5輪融資,股東包括字節跳動、廣發銀行、辰韜資本、水木創投、容億資本等。
在團隊方面,斯年智駕擁有技術+商務+工程復合型團隊,是國內首批從事港口無人駕駛研發和產業化的團隊,先后歷經十幾個港口的測試和實踐,被譽為”最懂港口“的無人駕駛公司。CEO何貝則是第一批從事港口無人駕駛的專家,曾任職于百度無人車團隊科學家。
作為公司的主力產品,無人運輸系統“斯年奚仲”是斯年智駕自研的、可復制的、高效的無人運輸系統,目前已與不同品牌合作推出無人集卡、無人平板車、無人寬體車等物流運輸車輛,累計部署220臺。
在商業化落地方面,截至目前,公司已商業落地寧波港、唐山港、珠海港、太倉港、廈門港、宿遷港、濰坊港、青島港8個港口和若干散貨集散地、物流園區及場間短駁場景。
其中,斯年智駕在全球范圍內首創了多個標桿案例,比如,2021年攜手寧波港打造全球首個L4無人駕駛商業化運營付費協議,2023年再度續約,簽訂港口無人駕駛最大金額運營項目;
2023年,斯年智駕聯合濰柴智科、中國重汽向達興物流交付了首批無人駕駛集卡與無人自卸車(訂單總計122輛L4級無人駕駛運輸車輛),執行集裝箱、干散貨的物流運輸任務。
目前,斯年智駕也正在進一步開拓無人駕駛物流運輸新場景,包括泛港口場景,物流園區、散貨集散中心、場間短駁等重載物流、封閉或者半封閉區域等。
排名第二的西井科技,則是國內最早實現港口自動駕駛方案「出?!沟钠髽I之一。先后商業落地和記港口泰國林查班港、中遠海運阿布扎比哈利法港、英國菲力斯杜港、墨西哥韋拉克魯斯港等地。
在國內港口場景,西井科技主要落地天津港北疆港區、廈門港海潤碼頭、中遠海運CSP武漢碼頭等,與海外市場相比,成績稍遜。
截至2023年11月的最新數據,該公司的Q-Truck無人駕駛車隊在泰國碼頭已完成超40.5萬TEU的實船作業箱數。此外,2023年6月,西井科技與和記英國完成了菲力斯杜港的100輛無人駕駛集卡Q-Truck的訂單簽約。
和其他入圍企業相比,西井科技的特長更多在于場景定制,以及從電動化+智能化的綜合角度圍繞整車進行創新。比如,今年全新亮相的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E-Truck?,支持“有人駕駛與無人駕駛”的靈活切換。
此外,E-Truck還采用了“車電分離”設計,支持換電及快充模式。車輛僅需1.5小時完成高效快充,或5分鐘完成換電補能,突破效率及場景限制。
主線科技的商業化落地,從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開始,實現從0到1深度參與智能化集裝箱碼頭建設和投產運營。
2020年,主線科技攜手寧波舟山港甬舟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正式開啟無人駕駛卡車項目,先后交付數十臺無人集卡投入到港口自動化轉型建設中。
同時,今年3月下旬,主線科技實現全天候全船無人化作業,并于4月開展首次2路夜間實船全船無人化作業。10月無人集卡車隊正式投入24小時不間斷常態化作業。
此外,內河港、內陸港、鐵路港集疏運、邊境口岸智慧通關等更多元的業務場景,也成為主線科技的目標,落地項目包括中海油物流惠州基地、合肥港以及滿都拉口岸。
除了前四的入圍企業,傳統商用車企、物流企業則是自動駕駛在港口場景落地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比如,經緯恒潤(一汽解放)、友道智途(上汽)、東風商用車、海星智駕(三一重工)。
比如,從2017年開始,除傳統汽車電子業務之外,經緯恒潤將港口自動駕駛作為重要的業務板塊之一,并通過與一汽解放的深度合作,陸續在青島港、唐山港、日照港等國內港口部署無人集卡。
此外,物流起家的招商局也在今年新成立了招商智行,借助自身多年的航運、港口及物流運營經驗,布局港口等場景的自動駕駛物流運力服務。
在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看來,隨著未來幾年自動駕駛核心零部件成本的繼續下降,以及相關政策的持續加碼,以港口及延伸場景為代表的「泛物流」自動駕駛產業將迎來一波新的商業化機會。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3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5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3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7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40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18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25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3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