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加入i2,開啟了企業軟件行業的職業生涯。而i2的經歷,幫助打開了關于供應鏈計劃、供應商協同、戰略供應商管理知識體系的一扇門。這一段經歷,有機會了解國際最領先的供應鏈企業的供應鏈實踐:
(1)在參與的中興的APS項目時,i2內部團隊是參考了華為集成供應鏈的資料,有機會從i2的資料庫獲得完整的華為支持資料。
(2)寶鋼采購供應鏈項目開始前,為了培養相關的經驗,讓我參與了浦項制鐵的采購供應鏈的項目【浦項制鐵項目已經上線,但有一些更新,所以有機會】,對采購供應鏈有了直觀認識。
(3)當時聯想收購IBM電腦事業部后的供應鏈整合項目,我當時解決了一個集成的難題,但參與項目的過程中,對戴爾、IBM電腦事業部以及聯想的計劃項目也有了初步了解。
學習了當時全球知名公司的供應鏈項目的整體架構,發現供應鏈計劃、戰略供應鏈管理、供應鏈協同解決方案能夠為企業創造巨大的價值。
特別希望能夠在中國推動供應鏈的發展,2009年時,參考了i2的解決方案,Oracle的解決方案,Demand Solution的解決方案,曾經規劃的中國企業實現供應鏈管理的發展路徑:
1、需求管理是供應鏈計劃的一個重要輸入,最早應該做需求管理方案。而需求管理方案也是S&OP的工具。
2、按照行業逐步發展供應鏈計劃工具,可以根據需求從兩類發展路徑:
(1)自頂而下的路徑,優先S&OP,主生產計劃;
(2)自下而上的路徑,優先從先進排程入手。
3、與供應商建立緊密合作關系:
(1)戰略尋源,分類目錄管理;
(2)與供應商實現協同。
從這個發展路徑中,2009年選擇了需求管理作為切入點,在2010年時,我做了完整的產品設計:
1、規劃了需求產品的發展路徑,分三步走,
第一階段,提供簡單需求管理功能,實現需求預測功能,以及根據需求預測、實際需求和庫存水平的管理建議(采購建議,庫存水平建議)。
第二階段,豐富需求管理功能,提供多種預測算法,動態的管理建議。
第三階段,提供優化決策的工具。
2、設計了需求管理的產品設計,完成了以下功能:
(1)設計了需求管理的數據結構;
(2)設計了需求管理的主要頁面;
(3)設計了需求管理的主要流程。
可惜的是,在2009年、2010年左右,中國企業對需求管理軟件的需求少,很少有投資機構對ToB業務投資,中國ToB行業有特殊性。這個行業一直沒有起來。
直到2020年,需求管理,供應鏈計劃、產業鏈的需求爆發,越來越多的企業對供應鏈管理、需求管理都有需求。
2019年加入SAP后擔任資深數字化轉型專家,而SAP的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創新,是實現智慧企業。按照SAP數字化轉型的重點,是實現平臺化,利用平臺實現業務創新,基于平臺,企業通過數字化創新不斷優化流程,優化客戶體驗,持續提供新的服務。
按照SAP的智慧企業方案,企業的業務部門將持續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創新,而一旦創新業務完善,創新業務規則確定,則創新業務流程可以由自動化流程機器人完成。
所以SAP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是圍繞創新展開的。
從SAP離開后,我認為按照SAP的數字化轉型理念,創新方法將會是瓶頸。于是我將SAP的數字化轉型理解,以及SAP推動的創新方法設計思維開發出課程,加速中國企業數字化進程。
但在已經實施的兩次課程中,發現中國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理解,與SAP的創新理念并不一致,主要還是以供應鏈數字化【本質是我20年前開始研究的企業的供應鏈軟件】為主。
正因為中國制造業的供應鏈數字化,是新瓶【數字化概念】裝舊酒【企業的供應鏈軟件】,所以最近關于信息化、數字化的討論比較多。
8年前中國學習工業4.0推動中國制造2025時,中國的有識之士提出的是補課與創新并舉:既要補工業2.0、工業3.0的課,也要在工業4.0趨勢下同步發展。
在如今數字化轉型已經進入規模化普及階段,中國的企業也要補課與創新并舉。在供應鏈領域,既要補上20年前沒有做的供應鏈計劃、供應商協同;也要同步發展先進企業推動的數字化創新,借助數字化平臺,實現規模化創新。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3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5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3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7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4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39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18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