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預制菜產業發展如火如荼,今年更是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之中,成為各地“拼經濟”的著力點,預計到2026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面對預制菜市場催生的新需求,如何從物流技術與物流系統建設入手適應其發展,成為業內關注的新話題。
在由《物流技術與應用》主辦的“2023消費品供應鏈與物流創新發展研討會”上,蘇州市和諧康工業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邵海先發表題為《預制菜產業發展和物流技術應用需求》的演講,從用戶企業和咨詢規劃專家的角度,對預制菜產業的總體情況、對物流行業的需求等進行了全面介紹與分析。
邵海先 蘇州市和諧康工業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1.預制菜定義
預制菜是指運用現代標準化流水作業,對菜品原料進行前期準備工作,簡化制作步驟,經過衛生、科學包裝,再通過加熱或蒸炒等方式,就能直接食用的便捷菜品。它以農、畜、禽、水產品為原料,配以各種輔料,經預加工(如分切、攪拌、腌制、滾揉、成型、調味),最終形態為食物成品或半成品。消費者把預制菜買回家后,只需通過加熱或簡單的蒸炒等加工,就能直接食用,省去了復雜的洗、切、調味等步驟。
2.戰略升級
預制菜的特點,要求效率與健康兼備。預制菜簡化了繁瑣的制作步驟,融合了品質、營養與口感,符合健康化的行業發展趨勢,既迎合了快節奏生活下無暇下廚的年輕消費客群的生活方式,更契合了餐飲工業化背景下餐飲企業降本提效的強烈訴求,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
3.發展前景
據統計,全國預制菜相關企業從2018年的8000家激增到2022年超7.6萬家,市場規模也逐年擴大。在邵海先看來,預制菜的發展熱度要比當年的中央廚房高出很多,其中既有“一號文件”等利好政策的引導,更有來自資本的推動。但他提醒說,資本只投顛覆性、暴利性行業的時代已經過去,要投資預制菜等食品行業項目時,需要重視食品的屬性,如食材、工藝、口味等等。因此,要投資建設預制菜食品產業園和相關物流系統建設時,需要對產品市場、消費習慣、食材源頭等進行全面分析,不可盲目跟風上馬項目。
邵海先表示,發展預制菜的核心是重視食物的營養,這離不開冷鏈物流技術的支撐。一般而言,0℃~15℃為保鮮溫度范圍,細菌繁殖較慢,可以達到阻止衰敗延長貯藏期的目的;0℃左右為冷鮮,-12℃~-18℃屬于冷凍,-36℃~-48℃為急凍,-192℃為超低溫。
1.預制菜首重保鮮
邵海先介紹說,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屬性,需要利用相應溫度進行保鮮。他以鮮切菜心為例,其加工保鮮步驟包括預冷、殺菌、甩干、包裝等。消滅致病菌和延長蔬菜的保鮮期是加工的關鍵點,因此殺菌和包裝環節尤為重要。以此為重點,鮮切蔬菜加工保鮮的三個主要技術要點,分別是鮮切蔬菜加工保鮮關鍵技術、鮮切蔬菜冷鏈儲運關鍵技術和RFID溯源監管系統。
2.冷鏈倉儲與運輸
邵海先強調,預制菜企業的供應鏈建立與運營,絕對離不開冷鏈物流支撐。預制菜所需的畜牧、水產等原材料或半成品多需要冷凍、冷藏存儲;預制菜生產需要急速冷凍,以及冷凍、冷藏存儲;預制菜進入銷售渠道,在流通環節更需要冷鏈運輸和冷藏技術的保存,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新鮮度,減少營養成分流失,保證產品口感。
3.時效性與過程控制
主要包括:效率控制,如周轉箱尺寸與物流車廂體尺寸;產品從內包裝到袋包裝到外包裝到托盤到物流通道、碼頭通道等高度尺寸吻合。時效控制:通過方案做流程控制,保證中轉運輸過程中溫濕度和運輸時效性。減少凍融:考慮過程中急凍到倉儲的時間,倉儲到碼頭到車輛的時間,到客戶卸貨的時間;科學措施防止凍融(冰融)或者叫融凍現象。
4.倉儲、運輸過程中貯藏方案
倉儲、運輸過程中的貯藏方案,主要包括變溫處理、間歇升溫、氣調貯藏、溫度調節和溫度鍛煉等幾方面。
邵海先表示,快速增長的預制菜市場,對于冷鏈物流質量和效率、冷鏈運輸裝備等等,都提出更高要求。同時,預制菜的市場增量也給物流行業帶來更多機遇。雖然伴隨市場需求變化,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服務近年也在不斷細化,會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但目前全國型的第三方冷鏈物流配送體系發展仍不夠成熟,隨著預制菜企業全國型通路的建立,領先的第三方冷鏈物流配送企業將進一步擴展網絡布局,在全國部署冷鏈倉儲、運輸及配送網絡,從而滿足客制化需求,助推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66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568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33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599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91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38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348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35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