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科金創享”智能制造發展論壇暨中國全球運營領袖(CLGO)論壇成功舉辦,震坤行董事長兼CEO陳龍發表了以《數字化供應鏈如何服務智能制造》為主題的演講,表達了對于智能制造三個方面的看法。
第一,智能制造的基礎是數據的積累和應用,距離客戶越近,數據的價值就會越高;
第二,智能制造的發展,尤其是智能生態的發展需要培養產業鏈鏈主型的企業;
第三,在全球供應鏈重構的背景下,我們更需要從中國制造走向全球制造,主動參與到全球供應鏈重構過程中。
震坤行董事長兼CEO陳龍發表演講
智能制造的特點是更靠近客戶、掌握客戶的需求,根據需求推動制造。把決策權益讓度給數據,實現從自動化到智能化。
1.智能制造的基礎是數據的積累和應用。
從市場到交付各個相關環節,有了數據積累才有可能做智能化的決策,以確保生產的精準和敏捷。
當數據積累到了一定階段,就需要建立數據標準。有了基礎建設的積累,加上數字化的專家經驗賦能上下游,數據化基于核心能力如何給上下游對外提供服務,這就是智能制造的基礎。
2.智能制造和生態的發展需要培養產業鏈“鏈主型”的企業。
在數字化時代,供應鏈每一家企業都有自身特色。要輸出產能和核心能力,變成企業數字化能力的一部分,在這個生態體系里,就需要有鏈主型企業帶動發展。
鏈主型企業作為價值鏈上產品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核心節點,將在推動制造業智能化升級中扮演重要作用。例如日本一些大型商社,歐美品牌型公司和資源型公司就起到了鏈主型企業作用,帶動大批企業到全球發展。
不同類型的產品所需要的鏈主型企業不一樣,例如蘋果這樣的品牌公司自己構成一套生態體系,對它的上游也有很好的整合作用,包括在制造環節的參與。
另一方面,渠道型的企業構建了智能生態體系角色,即是渠道型公司也會參與到上游的生產和制造環節里面去。
所以,中國企業發展到現階段,特別需要承擔起鏈主型的企業責任。只有這樣企業邁向國際市場才能夠更穩定。企業要走向海外需要鏈主型企業來帶領,同時配套的供應鏈企業,也需要渠道型的大型公司來引領。
當然鏈主型企業也在不斷的演化,品牌型公司直接觸達客戶能力越來越強。品牌型兼備了渠道型,渠道型的企業也逐漸往上游去走,不僅僅是有產品能力還有研發制造能力。這三種類型共同組合是未來更大的趨勢,因為往上下游的延伸的控制能力越來越強。
在全球供應鏈重構的背景下,中國的制造業必然要做一件事是:走向全球制造,主動參與到全球供應鏈重構過程中。重構過程可以看到有國際政治意愿,更多是成本變化,客戶需求的變化導致的供應鏈重構更加區域化。
這種區域化原因:一是供應鏈費用上升。二是智能制造推動制造成本下降,勞動力成本在制造環節成本占比越來越低。
在此過程中,如果鏈主型企業能帶領合作伙伴,帶領整個生態體系以智能制造為突破,智能制造就能夠大量減少人工參與,減少人工費用和降低跨文化的交流難度。
所以在全球供應鏈重構背景下,利用智能制造能夠幫助中國的制造業銷往全球,逐漸轉化為全球制造服務全球,構建成一個更大規模的中國制造業體系。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3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5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3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7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4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39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18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