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完整的物流網絡來說,倉網體系是不可缺少的。如前文所說,倉網體系是整個物流網絡中的靜態網絡,是網絡中的錨點。做好倉網的規劃,對于物流網絡的整體效率和運營成本,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倉網的規劃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有幾件事要在規劃中搞清楚。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今天的主題,倉網體系的定位。什么是倉網體系的定位?實際上就是將要建設的倉網體系,要選擇什么類型的倉?怎么去組合這些倉?這些倉的組合想要具備怎樣的能力?最終達到怎樣的物流目標?搞清楚這四個問題,也就搞清楚了倉網體系定位的問題。
那么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梳理,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要選擇什么類型的倉。倉的類型很多,可以從功能、覆蓋區域、所處環節等不同的維度去劃分,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倉的類型。
第一種是原料倉,這種倉通常是生產型企業使用,作為生產原材料或配件的存儲和管理倉庫。原料倉一般在生產的上游,承接由供應商處采購的原料和配件,與供應商或供應商的承運商進行交接,完成入倉工作。下游對接企業生產職能,由生產職能發起領料申請,產生倉內生產任務,與生產職能交接,完成出倉工作。原料倉根據行業不同,企業情況不同,涉及的在庫品類眾多,性質差距較大,因此管理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各具特色。
第二種是品類倉,品類倉多見于大型電商或零售企業,這種倉主要依靠不同類型的商品來劃分,因此稱為品類倉。在一個品類倉內,所管理的商品通常是相近的品類,如服裝倉、家電倉、圖書倉、藥品倉、生鮮倉等等,都屬于品類倉的范疇。品類相近,所需要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就近似,可以統合在一起,讓流程更具標準化,員工操作的熟練程度更高,運營效率更高,相對應的成本也可以降低。
第三種是分揀中心或者叫分揀倉,這是運輸體系中的一部分,但是也是倉的一種類型。分揀中心主要承接的是各個品類倉生產完畢的訂單包裹,按照不同的收貨地址,進行路由分配,將同路由的訂單包裹進行分揀集中,以便運輸流程向下一個環節推進。
第四種是接貨倉,接貨倉是分揀中心和品類倉之間的銜接環節,有些訂單自品類倉生產后,要先經過接貨倉的初步集中,再向分揀倉發貨。起到分揀中心和品類倉之間的緩沖作用。
第五種是轉運倉,轉運倉同樣是運輸體系的一部分,是將不同分揀中心的訂單包裹,在更大批量的維度上,再做一次分揀整合。將貨量提升到整車狀態,給干線運輸盡量提供足夠的貨量。
第六種是產地倉,產地倉是指在商品或者原料的生產地建立倉庫,主要是兩個作用。第一是把原產地零散的貨物進行集中,以方便進行后面的運輸。第二是方便對特殊商品或原料,在產地直接進行初步加工,以使其滿足運輸的條件。產地倉多見于農產品和電子產品,尤其是農產品,農戶種植比較分散,單戶種植量小,因此需要對農產品進行初步的貨量集中。此外農產品易腐壞的特性,也要求部分農產品在當地接收農產品后就要快速的進行加工處理,以增強其可運輸性,并拉長可銷售周期。電子產品也是同樣的道理,在產地很多都是小作坊的形式在生產,也是需要進行貨量集中。
第七種是銷地倉,銷地倉是在銷售地本地建倉,通過本地倉庫存服務客戶,已達到時效最優,體驗最優的效果。
第八種是樞紐倉,也就是在交通樞紐的位置上建設倉庫,這種倉庫多以中轉為主,利用的是交通樞紐豐富的運輸資源,以完成送達和降本的目的。樞紐倉一般不在產地,也不在銷地,因此需要建立鏈接兩地的運輸線路。
第九種是區域倉(RDC),屬于品類倉的一種,負責一個區域的商品履約服務。區域倉有可能是一個單倉,也有可能是倉群,包含多個不同品類倉。例如京東的8個RDC,就是倉群的性質,每個單倉按照不同的品類服務不同的區域。
第十種是前置倉,這里面需要區分一下,前置倉是一個概念,兩種運營方式。所謂前置倉,就是將商品的備貨提前放置在客戶的現場,有可能是一個社區、一個街道、一個工廠或者一個園區。前置倉的特點就是深入客戶,和客戶從空間上融合在一起,它比銷地倉要更近一步,提供更快速的履約服務。兩種運營方式是針對B端和C端的兩種不同的前置倉玩法。B端的前置倉也可以稱之為VMI,是供應商管理庫存的運營模式,是需要供需雙方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關系,客戶可以為供應方提供詳備的歷史數據或者企業自身的需求計劃,以便供應商按照需求備貨,風險有可能是共擔的。而C端依靠的是企業自身的數據沉淀和分析能力,來制訂備貨計劃,所有風險由企業自己承擔。
第十一種是備件倉,或者叫退貨倉,這是專門承擔訂單退貨或者輕微破損貨物處理的倉庫。備件庫除了要具備普通倉庫的存儲、分揀打包、出入庫的功能外,還要具備一定的維修維護、清洗、換包裝的能力,把訂單退貨產生的微損件進行加工,以便二次售賣或折價售賣。
這十一種倉庫類型,是市面上比較常見的,也比較常用的庫房類型,企業在做自身的倉網規劃時可以以這些倉庫類型為基礎,在其中選擇滿足需求的倉庫類型來進行布局。那么如何從這些類型的倉中選擇適合的呢?其實也簡單,一切從業務出發,從需求出發,從物流目標出發,進行反推,自然就可以選擇到適合的倉庫類型。
所以,首先要確認的還是物流目標,這是倉網體系定位的第二個要點,這在前面的物流戰略規劃中有詳細的解釋,在這里就不贅述了,可以去前面的文章里查看。
現在有了物流目標,有了選擇的倉庫類型,接下來的工作就更像是一道除法數學題,以總價除以單位價,得出個數。也就是以目標向品類倉去分解,最終得出不同類型倉需要多少、在哪里布局、如何組合,這三個關鍵信息。這就是要搞清楚的第三個問題。這個問題搞清楚了,實際上倉網的基本布局規劃就完成了,可以依據這個模型去評估可能實現的物流質量、物流效率和物流成本了。
這里有一個點需要注意,倉網的布局規劃并不是只有一個答案,條條大路通羅馬。只不過路上風景、經過的村鎮和路況不同罷了,倉網的布局也是如此,能夠達到物流目標的組合方式不止一種,只不過是能夠達到的質量、消耗的成本和運營的效率有所不同,有的更快一些,有的更省一些,有的更好一些。至于到底選哪條,則需要決策者去衡量和取舍。
最后第四個問題,要更細致一些的明確這些倉的組合需要達到怎樣的能力。例如這條路徑上涉及的各個倉,都需要能夠處理多少的訂單量,這決定著在這條路徑上的訂單處理能力,或者是否需要具備冷鏈能力,是否需要具備處理中大件的能力等等。這些能力的明確,會對倉網的布局產生一定的影響,對倉網體系的定位有微調的作用。這是一個更細致的數學題,要能夠對倉網在未來運營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壓力進行預測,然后將這些預測,分配到各個倉中,計算每個倉所需具備的能力閾值。從而推算倉網布局中的薄弱點,對其進行微調,改善倉網能力。
倉網體系的定位,實際上就是明確倉網的能力體系,以便以此為基礎進行更詳細的倉網布局的工作。它是一個強調計算能力的板塊,要通過計算,把各倉的能力明確好,把不同路徑的倉的組合的能力明確好,把整個倉網體系的能力明確好。能力體系明確了,接下來所要做的,更細致的倉網規劃工作,才能更有方向的開展。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808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52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6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4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41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6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67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3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9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