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交通強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以此目標為著力點,以港興市、以港立市的廈門,堅定不移地推進世界一流港口建設,加速港產城融合發展。去年3月,廈門成立“港口高質量發展指揮部”(下稱“指揮部”),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崔永輝擔任指揮部總指揮。
成立一周年以來,廈門加大頂層規劃、破解瓶頸難題,暢通港區集疏運體系,優化碼頭功能布局,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建設智慧綠色港口,提升航運服務水平,全面推動廈門港從空間重構、功能重塑,到資源重組、產業重整和環境重生。“從紙上到地上,從會議室到工地”,一年多時間,港口高質量發展各項舉措扎實有效推進,50項重點任務及交辦事項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投資額約110億元。
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雙循環發展格局,打造雙循環物流樞紐節點城市。去年以來,廈門持續加大頂層設計力度,擘畫高質量發展宏偉藍圖。
明確目標。編制完成《廈門港口高質量發展規劃》,明確2035年集裝箱吞吐量2000萬標箱,世界排名前10位的發展目標。
轉型升級。編制完成《廈門港區功能提升及臨港片區規劃》,規劃范圍擴大至38平方公里,設計海滄、東渡、翔安港區年集裝箱通過能力達1400萬、300萬、300萬~420萬標箱。
謀求突破。完成《廈門港海滄港區集裝箱碼頭合理通過能力研究》《廈門港國際集裝箱中轉能力提升研究》等專題,開展《廈門港集裝箱箱源結構分析及發展戰略研究》,努力促進廈門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建設取得突破。
以港立市,藍圖繪就,堅定沖刺世界一流大港。
“三都路跨線橋節點,可實現地面轉換交通與過境交通的分離,提高碼頭進出效率;滄江路主線雙向四車道,與海滄南大道采用Y型互通,實現滄江路往北方向的交通轉換。”廈門市政開發公司項目負責人郭榮泉說。
作為海滄港區對外集疏運體系“兩橫三縱”的重要組成部分,滄江路承載著港區向漳州、龍巖、長泰、福州等方向輻射的外圍集疏運通道重任。近期滄江路將正式通車,有力地支援港區發展。
去年以來,廈門港多措并舉,加速內拓外聯,全力暢通集疏運體系建設——
打通港區公路網“大動脈”。完善海滄港區“兩橫三縱”貨運通道和“一橫兩縱”客運通道,加快滄江路、海滄南大道建設,策劃生成廈漳大橋橋下貨運通道、海景路下穿海滄支線、港北路客運通道等項目;提升東渡港區“二橫一縱”貨運功能,完成港中路提升改造;規劃布局翔安港區“一橫三縱”貨運通道,構建區域性海、陸、空綜合交通樞紐。
優化升級進出港交通。策劃生成海滄南大道、海景路、京口巖銜接港區通道等項目,強化通道與碼頭區之間的源頭快速化。
細化疏通“毛細血管”。開展海滄港區7個交通節點提升改造工程;策劃生成海滄港區現狀道路沿線進出通道交通改善工程,優化車輛進出流向,生成44個改造節點。
完善交通配套設施供給。結合臨時用地及永久用地,按照集卡停車需求,建成首批6個臨時集裝箱卡車停車場,新增停車位約500個,快速解決了集卡車長期以來占道、無序停放問題。
加強海鐵聯運能力。推進遠海碼頭鐵路專用線建設,解決海鐵聯動最后一公里;策劃生成海滄集裝箱進港鐵路支線改造工程項目,提高鐵路運輸組織效率。
城因港興,集疏運體系完善,交通物流的暢通,將吸引更多的產業和資本要素集聚,最終提高港口的競爭能力。
“那天,從上午談到晚上,終于在第一輪簽約當晚,后井村內坑社最后一個產權戶提筆簽字,所有的努力有了最好的結果。”談起去年12月20日晚的情形,海滄街道綜治辦、內坑工作專班負責人林國斌依然很激動。
最后一戶簽約,意味著后井整村產權房簽約如期畫上句號。騰籠納鳳,后井村整村拆遷,新增40多萬平方米物流倉儲配套用地,為建設多式聯運智慧物流中心、增強航運服務功能提供了發展空間,海滄港區由此騰出更大的空間,支持集裝箱干線運輸、臨港產業、現代物流業和航運業的發展。
擴容,是廈門港口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個關鍵詞。除后井外,東渡港區,海達、同益、中交三航碼頭土地收儲正在推進;海滄港區,液體化工碼頭整合搬遷,港區功能調整后,部分液化泊位和散雜貨泊位改造為集裝箱功能;東渡港區荒料石全部搬遷至翔安港區,布局更合理,發展空間更大,以支撐臨港產業的發展。
以港興城,擴巢引鳳,為港口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帶來堅實底氣。
去年7月,國內第一艘懸掛五星紅旗的高端游輪“招商伊敦”號駛入廈門港,從廈門至深圳的濱海雙母港游輪旅游航線正式運營并常態化。
旅游產業復蘇。僅“招商伊敦”號就在廈運營18航次,旅客吞吐量7204人次,推動廈門郵輪經濟有力復蘇。郵輪母港片區加快建設,海上世界開業,未來有望實現“船、港、城、游、購、娛”一體化運營。
港口通關更便利。廈門成立港口通關環境優化專班,編制形成21項通關優化項目清單,有效解決企業難題,持續優化港口通關環境。
與城市融合更緊密。優化提升海上旅游客運,布局海上旅游為主、兼顧跨島通勤的廈門灣海上客運體系。構建近距離公轉鐵前場鐵路貨場“內陸港”,為發揮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樞紐節點、做強國際供應鏈提供有效支撐。廈門的港產城融合發展之路,前所未有的緊密。
目光放遠,廈門港已瞄準智慧、數字、綠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建設智慧港口,已生成18個信息化、智慧化提升項目,啟動編制《廈門智慧港口高質量發展規劃》。
建設綠色港口,印發《廈門港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建設港口船舶污水接收配套設施,提升污染海洋環境應急處置能力。
指揮部負責人表示:“今年指揮部將全面落實優化港區功能布局、暢通道路集疏運、建設郵輪母港、發展智慧綠色港口、提升航運能級等11個方面84項重點任務清單,跑出港口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深入貫徹落實福建省委、廈門市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的行動部署,加快補齊短板、完善功能、集聚動能、深化改革,全力打造國際樞紐港、產城融合港、郵輪文旅港、智慧綠色港,推動廈門港發展提質增效,為廈門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當好開路先鋒,貢獻港口力量。
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463 閱讀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82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183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8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46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49 閱讀傳化智聯:緊跟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助力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904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9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876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800 閱讀